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肠癌诊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比剂灌肠造影,大肠癌,诊断价值
大肠癌诊疗论文文献综述
万鑫[1](2019)在《对比剂灌肠造影对大肠癌的诊疗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在与其它诊断手段相比,对比剂灌肠造影对大肠癌的诊疗价值。方法:收集了从2018年2月份至12月份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结直肠及肛门外科行对比剂灌肠检查的35名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检查的纳入标准:进行结肠镜和256排螺旋CT检查的大肠肿物患者。排除标准:怀疑有结肠坏死、穿孔者,急性肠炎者,肛门部存在感染、肛裂疼痛无法行灌肠者,年龄超过70岁肛门部松弛者。35名患者完成一定的肠道准备后进行灌肠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定性、定位诊断,诊断准确性依据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判断。运用SPSS13.0软件将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对比剂灌肠造影、结肠镜和256排螺旋CT检查对大肠癌定性、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定性诊断方面,对比剂灌肠造影、结肠镜、25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8.57%、88.57%、77.14%。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88.57%)明显大于灌肠造影(68.5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25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大于灌肠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0.05)。在定位诊断上,对比剂灌注造影、结肠镜、256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71%、54.29%、62.86%。对比剂灌肠造影诊断准确率(85.71%)大于结肠镜(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对比剂灌肠造影诊断准确率(85.71%)大于256排螺旋CT(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结论:灌肠造影检查可以作为无法完成内镜检查患者的一种替代方法,且对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与多层螺旋CT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灌肠造影检查相对准确的病变定位特点,为大肠癌手术方式的制定、腹部切口或腹腔镜戳卡位置的选择、体位的摆放、手术的入路选择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肿瘤导致肠腔狭窄,内镜无法对梗阻近端肠腔进行检查时,灌肠造影可以完成对整个大肠肠腔的检查,排除是否存在重复癌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吴永梅,李文娟,张霁雯,罗酩,王君[2](2019)在《血循环IGF-1和HOME-IR测定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循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测定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罗店、罗南、罗泾3家医院体检、门诊和住院诊疗的大肠息肉患者465例,依据息肉病变性质分为非腺瘤性息肉组298例、腺瘤性息肉组153例和癌变的息肉组14例;比较叁组患者的IGF-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水平,并分析大肠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及IGF-1、HOME-IR与大肠癌癌前病变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非腺瘤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癌变的息肉组之间的IGF-1、FPG、FINS、HOMA-IR等4个指标水平比较,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GF-1、FINS、HOMA-IR的异常变化与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均密切相关(P<0.05);(3)腺瘤性息肉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增高、直径≥2.0 cm、分叶、不光滑、Ⅲ+Ⅳ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绒毛状腺瘤患者的IGF-1、HOMA-IR水平,分别明显高于BMI正常、直径<2.0 cm、不分叶、光滑、Ⅰ+Ⅱ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非绒毛状腺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IGF-1水平升高的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大肠癌发生率为29.27%,明显高于下降患者的1.79%;术后IGF-1水平上升的癌变息肉患者的大肠癌复发率为57.14%,明显高于下降患者的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HOMA-IR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GF-1水平升高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或辅助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吴永梅,李文娟,罗酩,张霁雯,沈伟忠[3](2018)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30例大肠癌患者和医护及相关人员90例,根据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正常人员、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或高级别内瘤变及大肠癌患者A、B、C和D四组,每组30例。测定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叁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HOMA-IR并测定血清IGF-1水平。结果四组受试者TG、TC、LDL-C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受试者FPG、FCP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受试者FPG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水平高低为A组<B组<C组<D组;D组受试者FCP和HDL-C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水平高低为A组>B组>C组>D组。四组受试者血清IGF-1水平和HOMA-I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受试者血清IGF-1水平和HOMA-IR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为A组<B组<C组<D组。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高IGF-1和高HOMA-IR是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IGF-1水平和HOMA-IR是大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作为大肠癌癌前病变的诊疗中的观察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8年08期)
袁玉杰,杨东杰,彭建军,包勇,戴伟钢[4](2018)在《第8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诊治经历了从早期的经验医学到现在的规范化多学科综合诊治过程。国内的结直肠癌诊治受到美国NCCN指南、欧洲ESMO指南以及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的影响。然而,同样作为东亚人群,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对于我国结直肠癌诊治工作则更具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诊治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此形势之下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也应根据相应研究结果做出调整。日本大肠癌研究会在2009年制定第7版规约之后的第7个年头再次进行更新并推出第8版规约。第8版《大肠癌诊疗规范》做出的一系列调整也会为我国的结直肠癌诊治带来新的启发和指导。本文解读新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试图从理论和技术上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结直肠癌外科实践的规范与转变。(本文来源于《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1期)
李劼[5](2016)在《规范诊疗可提高大肠癌的生存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递增4.2%,超过我国平均3.9%的增速,是世界平均递增速度(2%)的近两倍!与发病率快速增长不相匹配的是,我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相对滞后,我国结直肠癌的总体治疗效果至今仍未尽人意。日前第叁届“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传递健(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6-03-22)
李晓芬,袁瑛,张苏展[6](2015)在《中国人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的特征及诊疗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5%~6%为遗传性大肠癌。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可引起遗传性大肠癌的疾病,患者患大肠癌的风险显着高于普通人群,早期筛查及干预可降低患者患癌风险。总结了中国人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如Lynch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PeutzJeghers综合征等)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并概述了国内外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的诊疗、监测规范,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帮助医务人员早期、准确诊断,及时采取干预及筛查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裘炯华[7](2015)在《张苏展:大肠癌规范诊疗不甘平庸》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名片 张苏展,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1993年度“赛克勒中国医生”年度奖,是获该项殊荣的首位中青年肿瘤医生。荣获2005~2006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本文来源于《医药经济报》期刊2015-03-18)
王潇雨[8](2015)在《我国首建大肠癌规范化诊疗管理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牵头,辉瑞中国独家支持的“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近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建立并推广国家级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示范单位,从行业管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叁方面,推进大肠癌诊疗规范的应用,从根本(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5-03-17)
钱振兴[9](2013)在《大肠癌的诊疗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食物离不开大鱼大肉。常食大鱼大肉,易患大肠癌。宋师傅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平时,他非常喜欢吃红烧肉和红烧猪蹄这两道菜,吃得肚圆肠肥。两年前,宋师傅突然出现便秘症状,偶尔还有便血。一开始,他把这些病症当成便秘、痔疮来治疗,症状时好时坏,不除根。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他患了大肠癌,需(本文来源于《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2013年08期)
王海霞,李士新[10](2012)在《大肠癌临床诊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革新,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大肠癌诊断方法,包括CT与MRI,光电子发射断层,内镜检查,放射免疫显像及基因诊断等,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诊断率,为肿瘤分期、局部复发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热疗、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显着降低了大肠癌的复发率与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大肠癌诊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血循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测定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罗店、罗南、罗泾3家医院体检、门诊和住院诊疗的大肠息肉患者465例,依据息肉病变性质分为非腺瘤性息肉组298例、腺瘤性息肉组153例和癌变的息肉组14例;比较叁组患者的IGF-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水平,并分析大肠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及IGF-1、HOME-IR与大肠癌癌前病变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非腺瘤性息肉组、腺瘤性息肉组、癌变的息肉组之间的IGF-1、FPG、FINS、HOMA-IR等4个指标水平比较,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IGF-1、FINS、HOMA-IR的异常变化与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均密切相关(P<0.05);(3)腺瘤性息肉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增高、直径≥2.0 cm、分叶、不光滑、Ⅲ+Ⅳ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绒毛状腺瘤患者的IGF-1、HOMA-IR水平,分别明显高于BMI正常、直径<2.0 cm、不分叶、光滑、Ⅰ+Ⅱ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非绒毛状腺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IGF-1水平升高的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大肠癌发生率为29.27%,明显高于下降患者的1.79%;术后IGF-1水平上升的癌变息肉患者的大肠癌复发率为57.14%,明显高于下降患者的1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HOMA-IR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GF-1水平升高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或辅助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肠癌诊疗论文参考文献
[1].万鑫.对比剂灌肠造影对大肠癌的诊疗价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9
[2].吴永梅,李文娟,张霁雯,罗酩,王君.血循环IGF-1和HOME-IR测定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9
[3].吴永梅,李文娟,罗酩,张霁雯,沈伟忠.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在大肠癌癌前病变诊疗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
[4].袁玉杰,杨东杰,彭建军,包勇,戴伟钢.第8版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解读[J].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2018
[5].李劼.规范诊疗可提高大肠癌的生存率[N].南方日报.2016
[6].李晓芬,袁瑛,张苏展.中国人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的特征及诊疗规范[J].中国癌症杂志.2015
[7].裘炯华.张苏展:大肠癌规范诊疗不甘平庸[N].医药经济报.2015
[8].王潇雨.我国首建大肠癌规范化诊疗管理体系[N].健康报.2015
[9].钱振兴.大肠癌的诊疗与预防[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3
[10].王海霞,李士新.大肠癌临床诊疗新进展[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