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孙福林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甘肃兰州73008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疗效果,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器械的有效、正确使用至关重要。本文从医疗器械的重要作用入手,对医疗器械在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找到解决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82-02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依靠病症、经验来诊疗疾病的局面,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护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先进的医疗器械不但能为病人提供科学的诊疗服务,保障人的健康,而且也增强了医院的综合实力,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然而,高、精、尖的医疗器械复杂程度、技术含量、维护修理费用都很高,给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管理造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加强医疗器械的科学使用、维护、维修,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专业队伍是医疗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1.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医疗器械行业垄断严重,生产、销售、使用衔接不畅

医疗器械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因为其不光要求设施设备具有先进的制造工艺,而且要求其具备极其苛刻的规范的卫生标准,医疗器械行业基本属于高度垄断行业。具有技术专业和设备专利的企业对其设备硬件和技术软件更严格“自我保护”。由于医疗器械的研发和生产是科研机构、专业公司来完成的,而医疗器械的使用、维修是由医院来负责的,医院不具备医疗设备的专业维修能力也无力生产专业的医疗设备配件,因此,导致医疗器械的科研、生产、使用、维修等环节脱节,给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和障碍。很多厂家在设备上设置了密码,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不能自行打开设备进行检修。设备发生故障后,专业的电子线路集成系统等元器件成了厂家“坐地起价”的砝码,推高了医疗器械的维修成本。

1.2.医疗器械维护人员的维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使用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绝大多只是简单的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构成部分、组装程序、故障判断等都不是特别了解,特别是对于比较先进、进口的设施设备。没有医疗器械操作人员的准入标准,导致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故障频发。在设备故障初发阶段没有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导致故障升级,甚至导致设备瘫痪。此外,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够。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更新换代,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都在不断的升级。而大部分医院都存在“重医术、轻管理”的问题,特别是对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这是生产厂家的责任。工作人员没有掌握到最新的设备操作和系统使用的知识,也就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维修问题频发。

1.3.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

增加医疗器械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使用、定期检修。然而,在很多医院管理制度中,有设备使用规范,没有定期保养等规定,制度建设存在死角漏洞;有严格的制度规章,没有认真严谨的监督检查,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制度的强制约束力。医疗器械保养、维修标准不规范甚至缺乏标准,导致使用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无据可依、无标可据,设备的养护不到位,缩短了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加强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2.1.加强与医疗器械生产科研院所、厂家合作

实现医疗器械的学、研、产、用相结合,实现全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是发挥医疗器械最大价值的有效途径。医院作为医疗器械的主体,也是处于这一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要加强与科研和生产单位的合作。一是要广泛学习最新的诊疗技术和手段,开阔视野,掌握新知识,提高诊疗的水平。二是要选派骨干岗位的关键人员到厂家现场学习,熟知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设备一般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技术,了解特殊故障的处理程序和方法。三是要明确合作各方的权责利。医院要注重利用经济规则手段,在合作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责,特别是对售后服务的范围、标准、时效性提出明确要求,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为医疗器械设备正常工作和维修提供法律依据。四是要广泛拓展合作伙伴,打开设备采购渠道和通道,最大限度的摆脱单一设备供应商带来垄断压力,降低设备运行维修费用。

2.2.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疗器械使用人员的素质高度,对于设备的维修、保养等至关重要,因此,要十分重视并加大投入,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首先,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维护保养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基础管理范畴,设定工作规范,实现医疗器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设立专业的医疗器械管理办公室,招聘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建设专业的设备管理团队,实现装备、人才、管理“三足鼎立”的健康状态。再次,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工作业绩与工资挂钩,利用绩效杠杆撬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维护、维修设备的责任心、责任感,从而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价值。

2.3.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制度建设是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强制力保障,是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使用人员的权责利是医疗器械制度化建设的核心。完善医疗器械的采购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杜绝寻租空间,降本增效;完善医疗器械日常使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设备、不同的使用年限等,制定出分类使用标准和管理规范,避免因为使用不当、操作失误导致设备故障;完善医疗器械定期保养维修制度,对设备的保养期限、保养标准、审批流程、检测报告等都作出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规定;抓好医疗器械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总结档案数据,科学分析设备特性,制定“私人订制”保养计划;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医疗器械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规范落到实处。

医疗器械在现代医院和医疗行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医院诊治的水平,而且也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只有加强与医疗器械科研生产单位的合作,实现利益共享,并建立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使用管理人才队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制度化建设水平,才能实现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标签:;  ;  ;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