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海德格尔哲学涉及举凡存在、人之活动、艺术、历史、伦理、宗教等诸多领域的核心问题,而除了从书写表相上看起来是原创作品之外,其文本多借阐释前人的方式展开,计有:前苏格拉底哲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晚期经院派,康德,莱布尼兹,黑格尔,尼采等。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阐释别具一格,这源于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整体定位,而海氏本人更是在全集第33卷中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线索勾勒出西方哲学演变之脉络,在《路标》中也曾言道:“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更本源”。国内学界较多关注于海氏现象学与康德阐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国外学界既有的研究多侧重于海氏思想的形成史,着重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决定性影响中检阅海氏思想之形成,另外的大部分研究者着力挖掘海氏伦理学思想的缺失以及在现世政治乃至政治思考本身方面的失败。我们全文的写作主旨仍是要见出海德格尔的亚氏解读与亚氏原有思想体系之异,以所涉及文本所阐释的潜能、目的因、运动、技艺、本原等概念为核心和入手环节,来彰显这种差异,概要言之,海氏的亚氏解读较之于亚氏原有思想体系的差异正在于:一,作为整全之“目的因”的隐去;二,以纯粹努斯活动为依归的纯粹实现之神的退场。全文的写作将以概念分析的小角度入手,围绕着海德格尔对目的因的解构与对实现学说内涵的重新阐释这一核心主题:第一部分梳理亚里士多德何以提出目的因作为统摄自己哲学体系的原则;第二部分进而细致分析所涉及海德格尔文本中,对“原因”概念的翻转;第三部分,由此而来,亚氏学说中真正意义上“纯实现”的消隐,反映在海德格尔那里便是对logos概念的青睐和对nous概念的弃置,这正是对目的因学说的解构;第四部分,通过对极限概念的细致分析以及对亚氏、海氏哲学全景的呈现探明海德格尔学说中因目的因的解构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于古典哲学的面貌,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花了很大力气疏解、贯通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力图呈现出海氏哲学的全貌,并与亚氏哲学之全貌做一番比较;结语则是在比较哲学与比较文明的视野中探讨海德格尔“六经注我”式的阐释学,进而略微提及并探索当代哲思所可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