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及对安徽省启示

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及对安徽省启示

论文摘要

宏观经济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的福利最大化,就业量则是社会福利是否最大化的首要指标,本文将从研究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着手,选取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广东模式以及安徽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安徽省如何扩大就业提出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本文对四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依次介绍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安徽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的江苏模式、以私营经济为主的浙江模式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模式。其次,分别对四省就业弹性进行分析测算,其中对第二产业进行分行业测算。再次,分别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产业就业比重、城市化率、企业组织规模、所有制结构、外商投资规模五个方面对就业的影响进行比较,得出经济发展模式应从地区实际条件出发,注重发展中小企业,加大吸纳投资,扩大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才能更好的扩大就业。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借鉴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对我省如何扩大就业提出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相关理论知识
  • 1.2.1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和种类
  • 1.2.2 弹性
  • 1.2.3 就业
  • 1.2.4 就业弹性
  • 1.3 文章主要内容
  • 1.4 论文创新点与特色
  • 第二章 四省份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 2.1 安徽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 2.1.1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 2.1.2 安徽省就业现状
  • 2.2 江苏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 2.2.1 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模式
  • 2.2.2 江苏省的就业现状
  • 2.3 浙江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 2.3.1 浙江省经济发展模式
  • 2.3.2 浙江省就业现状
  • 2.4 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与就业现状分析
  • 2.4.1 广东省经济发展模式
  • 2.4.2 广东省就业现状
  • 第三章 四省份就业弹性的测算及分析
  • 3.1 就业弹性测算方法选取
  • 3.1.1 按就业弹性的定义测算
  • 3.1.2 按经济增长模型测算
  • 3.1.3 就业弹性测算
  • 3.2 四省就业弹性测算
  • 3.3 第二产业按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 3.3.1 工业行业划分
  • 3.3.2 安徽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分析
  • 3.3.3 江苏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 3.3.4 浙江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 3.3.5 广东省第二产业分行业就业弹性测算并分析
  • 3.4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测算与分析
  • 第四章 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 4.1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以及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较分析
  • 4.2 城市化率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 4.3 企业组织规模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 4.4 所有制结构经济对就业影响比较分析
  • 4.5 外商投资规模与就业吸纳能力比较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安徽省扩大就业的政策建议
  • 5.1 充分认识“就业增长优先”战略的重要性
  • 5.2 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是扩大就业的基础
  • 5.3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 5.3.1 积极拓宽传统服务业领域,增强其就业吸纳能力
  • 5.3.2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有效的网上交易平台
  • 5.3.3 积极鼓励支持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 5.4 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 5.5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源泉
  • 5.6 走正确的城市化道路是扩大就业的必由之路
  • 5.6.1 在城市化手段上,要走市场化之路
  • 5.6.2 在城市化建设重点上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 5.6.3 在城市化次序上,要走大中小型城市协调发展之路
  • 5.6.4 在城市化建设重点上,要大力转移农村人口
  • 5.6.5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5.7 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扩大对外劳务输出
  • 5.7.1 组织和促进劳务输出
  • 5.7.2 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机制,打造一流的劳务输出基地
  • 5.7.3 大力强化劳动者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构建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 陕西综合经济 2008(03)
    • [2].新常态更需新思维[J]. 中国有色建设 2014(03)
    • [3].浅析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 [4].浅议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2(02)
    • [5].中国与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J].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8(03)
    • [6].企业如何应对目前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J]. 现代焊接 2013(12)
    • [7].重庆旅游要在经济发展低谷中逆势而上[J]. 决策导刊 2009(03)
    • [8].腐蚀成本与经济发展[J]. 中国科技产业 2020(02)
    • [9].绿色经济发展下的财税金融支持研究[J]. 财富时代 2019(12)
    • [10].财税金融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探究[J]. 纳税 2020(01)
    • [11].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形成依据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2)
    • [12].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兰州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J]. 经济界 2020(01)
    • [13].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构建[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4)
    • [14].对共享经济发展与影响的调查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3)
    • [15].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支持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0(06)
    • [16].反腐倡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财富时代 2020(05)
    • [17].新形势下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含义与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0(07)
    • [1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J]. 财经界 2020(18)
    • [19].论绿色经济发展与传统自然观复兴[J]. 商业文化 2020(14)
    • [20].《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J]. 青海党的生活 2020(07)
    • [21].绿色经济发展下的财税金融支持浅析[J]. 财会学习 2020(17)
    • [22].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应对策略[J]. 辽宁经济 2020(08)
    • [23].疫情对陕西经济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J]. 农家参谋 2020(21)
    • [24].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内生优势[J].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5)
    • [25].亚马逊地区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启示[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26].新时期西藏经济发展及其经济法回应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29)
    • [27].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法治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1)
    • [28].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01)
    • [29].新时期促进鞍山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 才智 2019(03)
    • [30].投资评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外企业家 2019(04)

    标签:;  ;  ;  ;  

    经济发展模式对就业的影响及对安徽省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