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环境观的吉林市城市形态研究

基于传统环境观的吉林市城市形态研究

论文摘要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带给城市丰富的历史内涵;不同时期的规划思想,更多的凸显了城市的特色。吉林市是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由封建古城发展而来的城市,有着上千年的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从1673年建城开始的近代发展史也有着三百余年,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吉林市现有的城市形态。吉林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城市的布局、空间形态以及城市的内部结构的逐步演变,这个从古老封闭的军事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开放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的过程是在传统环境观指导下的复杂的演化过程。传统环境观是我国古代的环境空间理念,是古人对其所居住环境的认识。基于这个理念,吉林市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城市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要素,以及城市形态演变的引导因素。本文从传统环境观相关理论研究出发,分析传统环境观与自然山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梳理,使吉林历史上同一空间范围在不同历史时间段上的城市发展过程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脉络,力图通过对城市形态的演变过程、动因机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全面地剖析传统环境观在吉林市古代城市演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现代时期吉林市的城市形态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传统环境观造就了吉林城市的特色,在这个时期的吉林市城市发展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近现代吉林市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在追求效益、追求发展速度的今天,传统环境观的作用逐步被忽视了,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发展的相冲突问题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试图将传统环境观融入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从中国传统的规划理念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关键。传统环境观对吉林市的城市形态演变的作用贯穿始终,它是吉林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因。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我们不仅仅应该“洋为中用”,也应该继承与发展适合我们自己的传统环境观的理念,即达到“古为今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诠释
  • 1.2.1 传统环境观
  • 1.2.2 城市形态
  • 1.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 1.3.1 关于城市形态的研究
  • 1.3.2 关于传统环境观的研究
  • 1.3.3 关于吉林市的研究
  • 1.4 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范围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框架
  • 第2章 传统环境观下城市形态理论的探讨
  • 2.1 周易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 2.2 《周礼》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 2.2.1 《周礼·考工记》
  • 2.2.2 古代礼制建城形制
  • 2.3 《管子·乘马》对规划理念的影响
  • 2.4 风水理念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 2.4.1 古代城市选址理念
  • 2.4.2 城市风水格局的科学性
  • 2.5 地方民族文化理念的体现
  • 2.5.1 高句丽
  • 2.5.2 满族
  • 2.5.3 其它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古代吉林城市形态演变及肌理分析
  • 3.1 城市形态演变历程
  • 3.1.1 军事要塞阶段
  • 3.1.2 城址变迁阶段
  • 3.1.3 沿江建城阶段
  • 3.2 汉代夫余城
  • 3.2.1 古城历史
  • 3.2.2 传统环境观的体现
  • 3.3 东晋至唐高勾丽龙潭山山城
  • 3.3.1 古城历史
  • 3.3.2 古城脉络
  • 3.3.3 传统环境观的体现
  • 3.4 唐代渤海国涑州城
  • 3.4.1 古城历史
  • 3.4.2 传统环境观的体现
  • 3.5 乌拉城
  • 3.5.1 乌拉城历史
  • 3.5.2 传统环境观的体现
  • 3.5.3 新城的兴起
  • 3.5.4 乌拉城的历史演变
  • 3.6 古城易址的动因机制分析
  • 3.6.1 自然地理是演变的基础
  • 3.6.2 社会变动导致古城易址
  • 3.6.3 传统民族文化直接影响城市建设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近现代吉林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
  • 4.1 近现代吉林城市形态演变历程
  • 4.1.1 初建时期的古城核心形态
  • 4.1.2 古城内外休整时期的形态
  • 4.1.3 环老城带形拓展形态
  • 4.1.4 跨越拼贴拓展形态
  • 4.1.5 带形沿江网状发展形态
  • 4.2 传统环境观下吉林城市形态特点分析
  • 4.2.1 风水理念合理引导吉林城选址
  • 4.2.2 《周易》促进城市生态与文化发展
  • 4.2.3 礼制建城维护城市历史格局
  • 4.2.4 因地制宜思想保护城市空间特色
  • 4.3 现代吉林市城市形态面临的问题
  • 4.3.1 旧城活力衰退且更新缓慢
  • 4.3.2 跨江发展仍存在障碍
  • 4.3.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受限
  • 4.3.4 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
  • 4.3.5 生态破坏严重
  • 4.4 传统环境观下的现代与古代城市空间形态对接
  • 4.4.1 保持城市自然山水特色
  • 4.4.2 延续传统的空间肌理
  • 4.4.3 优化人地关系
  • 4.4.4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传统的吉林城市形态的融合
  • 4.5 未来吉林市城市形态发展探析
  • 4.5.1 山水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延续带形发展形态
  • 4.5.2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件下加强小尺度街坊建设
  • 4.5.3 发展老工业基地背景下江北工业区的用地功能调整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1923 年吉林市测绘图
  • 附录2 1930 年吉林市总体规划图
  • 附录3 1936 年吉林城测绘图
  • 附录4 1939 年吉林市用地现状图
  • 附录5 1951 年城市总体规划图
  • 附录6 1956 年城市总体规划图
  • 附录7 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3-2000 年)——市区现状图
  • 附录8 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年)——用地规划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观与人地关系的历史互动[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03)
    • [2].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进程与自然环境观的历史变革[J]. 经济问题探索 2009(03)
    • [3].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及其现实意义[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4].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的形成与发展[J]. 学理论 2014(08)
    • [5].大学生环境观教育改革探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6].论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0)
    • [7].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环境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12)
    • [8].社会环境观在连续体文体分析中的应用——基于《高级英语》的案例分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9].生态环境观的历史演变及经济影响[J]. 当代经济 2016(22)
    • [10].会计哲学观(之一):会计环境观[J]. 金融会计 2020(04)
    • [1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J]. 科技信息 2010(10)
    • [12].生态环境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8)
    • [13].成人高校生态环境观构建[J]. 成人教育 2009(05)
    • [14].孔子的教育环境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06)
    • [15].国人的居住环境观与审美观[J]. 艺海 2012(12)
    • [16].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 [17].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观的当代价值[J]. 学理论 2009(13)
    • [18].系统环境观视角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商业时代 2011(07)
    • [19].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观及其指导意义[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7)
    • [20].孙中山的生态环境观及其当代价值微探[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01)
    • [21].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环境立法[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22].浅谈建筑审美的整体环境观[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30)
    • [23].基于“环境观”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形成机理[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观的研究[J]. 赤子(上中旬) 2014(24)
    • [25].内外相谐:为精神放牧而经营的绿色园田——解析陶渊明生存环境观的诗化道白[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6].蒙台梭利的“适宜”环境观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 成功(教育) 2011(01)
    • [27].西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辩证环境观与社会政策选择——基于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推—拉”模型分析[J]. 开发研究 2012(01)
    • [28].埃吕尔的技术环境观探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09)
    • [29].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生态环境观[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 [30].建筑创作中的环境观[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标签:;  ;  ;  

    基于传统环境观的吉林市城市形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