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对参加高原训练的游泳运动员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探讨其三周训练前后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筛选出能够反映高原训练心功能变化的敏感超声心动图指标。通过对三周高原训练前后运动员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探讨高原训练对与心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移性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通过三周训练前后两次检测的心肌损伤生物学标志物-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观察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后H-FABP的变化情况,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损伤的新指标,及其随心功能改变的变化规律。研究方法以参加高原训练的35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第一周初(2009.12.28-29)晚上7:00-10:00,对游泳运动员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以此作为高原训练前基础参照值,分别以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脏形态、结构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左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收缩功能及右心形态指标:左心房前后径、右心室内径、右心房横径,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搏出量(CO)、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多普勒模式测量左心舒张功能指标: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左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VE/VA;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Tei指数、右室Tei指数。经过三周习服、大强度、大负荷运动量训练后,第三周末(2010.1.18-19)晚上7:00-10:00再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将两次检测的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观察游泳运动员经过高原训练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筛选出能够反映高原训练心功能变化的敏感超声心动图指标。第一周初(2009.12.28)清晨7:30抽血,备用测试TNF-α、TGF-β和H-FABP。在三周训练后第三周末(2010.1.18)清晨7:30再次抽血,备用测试相关指标。以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试其浓度水平。两次检测的TNF-α、TGF-β和H-FABP分别进行前后对照t检验,观察TNF-α和TGF-β的变化规律趋势,探讨高原训练对与心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TNF-α和TGF-β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观察H-FABP的变化规律趋势,探讨其能否作为心肌损伤的新指标,并探讨其随心功能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反映心脏形态和结构,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P>0.05)。反映左心整体功能的Tei指数(P < 0.01 )和反映右心整体功能的Tei指数(P < 0.05)三周训练前后均具有明显差异,且均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三周训练前后TNF-α、TGF-β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具有非常明显差异(P < 0.01 ),且呈现降低的的变化趋势。结论1.高原训练前后游泳运动员左心室、右心室Tei指数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提示其心脏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强。且与常规超声指标相比,Tei指数能够作为评估心功能的早期敏感指标。2.高原训练前后游泳运动员心功能有明显变化。提示高原训练确实可以提高游泳运动员心功能水平。3.三周训练前后检测的TNF-α、TGF-β没有发生明显改变。TNF-α可能未介导负性心力作用,未对心功能产生下调作用。考虑到H-FABP的下降,TGF-β可能发挥了积极的生物学效应,保护了缺血心肌细胞,拮抗心肌损伤,维持正常心脏的功能。4.三周训练前后检测的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随运动训练呈现降低的变化趋势,可以尝试作为心肌损伤的新指标,同时提示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与游泳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后心功能增强同步正向变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高原训练对机能的影响
  • 2.1.1 高原训练对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血液粘滞度的影响
  • 2 max)和运氧能力的影响'>2.1.2 高原训练对血红蛋白、最大摄氧量(V02max)和运氧能力的影响
  • 2.1.3 高原训练对心肌血流量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 2.1.4 高原训练对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
  • 2.1.5 高原训练对心功能的影响
  • 2.2 应用超声影像技术评估心功能的研究
  • 2.2.1 各种超声影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 2.2.1.1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 的研究进展
  • 2.2.1.2 应变/应变率(Strain and Strain Rate Imaging,S/SR)的研究进展
  • 2.2.1.3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 的研究进展
  • 2.2.1.4 实时三维超声(RT-3DE)的研究进展
  • 2.2.1.5 Tei 指数(Tei Index) 的研究进展
  • 2.2.2 超声影像技术领域新指标的研究
  • 2.2.2.1 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 新指标的应用
  • 2.2.2.2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Strain and Strain Rate Imaging,S/SR)技术新指标的 应用
  • 2.2.2.3 声学定量技术(Acoustic Quantification,AQ)及彩色室壁运动技术(ColorKinesis,CK) 新指标的应用
  • 2.2.2.4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 新指标的应用
  • 2.2.2.5 左心及右心 Tei 指数(Tei Index) 的应用
  • 2.2.3 超声心动图在运动医学的应用
  • 2.3 与心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转移性生长因子-β(TGF-β)
  • 2.3.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研究
  • 2.3.1.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心肌产生途径
  • 2.3.1.2 TNF-α抑制心肌收缩力
  • 2.3.1.3 TNF-α介导左室重构
  • 2.3.1.4 TNF-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 2.3.1.5 TNF-α介导负性心力作用的研究
  • 2.3.2 转移性生长因子β(TGF-β)的研究
  • 2.3.2.1 TGF-β的心肌保护作用
  • 2.3.2.2 TGF-β促心肌肥大作用
  • 2.3.2.3 TGF-β与心脏重塑
  • 2.4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研究
  • 2.4.1 运动致心肌损伤
  • 2.4.2 肌红蛋白
  • 2.4.3 肌钙蛋白T
  • 2.4.4 肌钙蛋白I
  • 2.4.5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2.4.5.1 H-FABP 的生理特性及生物学功能
  • 2.4.5.2 H-FABP 与心肌缺血
  • 2.4.5.3 H-FABP 诊断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2.4.6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运动医学的应用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主要测试仪器
  • 3.3 训练计划及测试时间
  • 3.4 实验测试指标
  • 3.4.1 超声心动图指标
  • 3.4.1.1 心脏形态和结构指标
  • 3.4.1.2 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
  • 3.4.1.3 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
  • 3.4.1.4 心室整体功能(心脏收缩和舒张)Tei 指数
  • 3.4.2 细胞因子(TNF-α、TGF-β)
  • 3.4.2.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 3.4.2.2 转移性生长因子β(TGF-β)
  • 3.4.3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 3.5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超声心动图的实验结果
  • 4.1.1 反映心脏形态和结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 4.1.2 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 4.1.2.1 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实验结果
  • 4.1.2.2 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实验结果
  • 4.1.3 反映心脏整体功能(收缩和舒张)的 Tei 指数
  • 4.1.3.1 左心室Tei 指数的实验结果
  • 4.1.3.2 右心室Tei 指数的实验结果
  • 4.2 细胞因子TNF-α和 TGF-β的实验结果
  • 4.2.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实验结果
  • 4.2.2 转移性生长因子β(TGF-β)的实验结果
  • 4.3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实验结果
  • 5 讨论与分析
  • 5.1 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 5.1.1 高原训练前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 5.1.2 高原训练前后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
  • 5.1.2.1 高原训练前后左心收缩功能的变化
  • 5.1.2.2 高原训练前后左心舒张功能的变化
  • 5.1.3 高原训练前后心脏整体功能(收缩和舒张)Tei 指数的变化
  • 5.1.3.1 高原训练前后左心室Tei 指数的变化
  • 5.1.3.2 高原训练前后右心室Tei 指数的变化
  • 5.2 高原训练前后细胞因子(TNF-α、TGF-β)的变化
  • 5.2.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
  • 5.2.2 转移性生长因子β(TGF-β)的变化
  • 5.3 高原训练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柴胡疏肝散治疗气滞心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H-FABP水平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 2020(04)
    • [2].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清H-FABP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4(24)
    • [3].西藏小型猪H-FABP基因的PCR-RFLP研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8(03)
    • [4].中国美利奴羊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部分肉质性状的相关性[J]. 动物学杂志 2013(06)
    • [5].五指山猪H-FABP基因不对称PCR-SSCP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 2009(02)
    • [6].兰州大尾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克隆及其同源性比较[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03)
    • [7].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10(07)
    • [8].渤海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测定与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0)
    • [9].三江白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多态性及多态片段的序列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08(03)
    • [10].草原红牛H-FAB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对肉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5)
    • [11].五指山猪H-FABP基因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4)
    • [12].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肌内脂肪含量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5)
    • [13].左卡尼丁对急性心肌损伤H-FABP、心肌酶及预后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3)
    • [14].三江白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02)
    • [15].血清H-FABP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早期危险分层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3(07)
    • [16].齐口裂腹鱼和鲤鱼H-FABP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谱[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1(06)
    • [17].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FABP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06)
    • [18].陆川猪H-FABP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3)
    • [19].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H-FABP的影响[J]. 宁夏医学杂志 2014(01)
    • [20].槐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1].暗纹东方鲀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J]. 水产学报 2014(11)
    • [22].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H-FABP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4(14)
    • [23].玉山黑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和表达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2)
    • [24].猪H-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08(05)
    • [25].H-FABP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18)
    • [26].H-FABP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J]. 健康研究 2016(05)
    • [27].兴凯湖翘嘴鲌H-FABP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2)
    • [28].北京鸭H-FABP多态与屠体性状相关分析[J]. 畜牧兽医学报 2009(05)
    • [29].血清H-FABP、IMA水平联合检测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4)
    • [30].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H-FABP、IMA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A0)

    标签:;  ;  ;  ;  ;  ;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超声心动图、细胞因子TNF-α、TGF-β及H-FABP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