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杠柳毒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杠柳毒苷,超声心动图,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杠柳毒苷论文文献综述
林肖彬,黄宝英,卓冠航[1](2019)在《杠柳毒苷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杠柳毒苷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及实验组(n=20),另选取20只大鼠仅穿线不结扎作为假手术组。实验组灌服10 mg·kg~(-1)杠柳毒苷,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干预4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形态学指标及左心收缩功能指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形态,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79. 98±10. 32)%,(51. 32±9. 85)%,(66. 13±10. 03)%;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分别为(55. 69±12. 04)%,(21. 07±8. 33)%,(37. 86±11. 61)%,大鼠心肌组织AT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21±0. 09,0. 79±0. 13,0. 33±0. 10,A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 12±0. 01,0. 85±0. 04,0. 19±0. 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模型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LVDd/LVDs)较假手术组升高,而实验组较模型组降低(P <0. 05)。结论杠柳毒苷可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重构,提高其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心肌病理学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显着抑制心肌组织AT1蛋白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李丽,贾琪,姚广哲,欧阳慧子,常艳旭[2](2019)在《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与低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与高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3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测定血浆中杠柳次苷的含量,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叁七总皂苷配伍杠柳毒苷后,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叁七总皂苷与杠柳毒苷配伍使用可使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邢雪,郭晓,任晓亮,周立伟,王泰一[3](2019)在《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al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对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和计算机预测软件Pipeline Pilot 8.5、ChemDraw研究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的溶解性和渗透性,根据实验值和预测值利用BCS分类方法对3者进行分类。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均为BCSⅢ类药物,与不同软件预测的分类结果存在差异。基于Clg P的渗透性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基于lg Cs的溶解性及基于Alg P、lg D的渗透性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反。结论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和杠柳苷元均为BCS Ⅲ类药物,3者溶解性依次降低,但仍都属于高溶解性成分。3者的渗透性是影响其吸收的关键因素。基于化学结构对甲型强心苷类药物活性成分进行的生物药剂学属性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含此类成分的中药制剂的口服吸收进行BCS研究及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时建议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校正,增加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5期)
李丽,马文娟,贾琪,欧阳慧子,常艳旭[4](2019)在《实时荧光定量PCR联合高通量测序分析杠柳毒苷与叁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叁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A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B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C组),每组5只。按杠柳毒苷10 mg/kg、叁七总皂苷0.74和2.22 g/kg(分别相当于香加皮与叁七的配伍比例为1∶1和1∶3)的剂量ig给药,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进行qRT-PCR反应和高通量测序。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比较,杠柳毒苷和叁七总皂苷配伍后,总菌、拟杆菌的相对含量显着升高(P<0.05、0.01),而乳酸杆菌的相对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微生物群落结构上,杠柳毒苷配伍叁七总皂苷后,拟杆菌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在肠道菌群多样性上,3组样品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杠柳毒苷和不同比例的叁七总皂苷配伍后,可对大鼠肠道中的总菌、乳酸杆菌及拟杆菌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华明,李丽,马文娟,贾琪,欧阳慧子[5](2018)在《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考察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大鼠连续口服给药7 d,在最后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法,以补骨脂素为内标,测定大鼠体内杠柳毒苷的含量,并运用DAS 1.0软件计算待测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杠柳毒苷在1~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配伍叁七总皂苷后,杠柳毒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_(max)、AUC_(0-t)、AUC_(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8年07期)
徐鑫,马志会,孙达,陈金堂,周昆[6](2015)在《香加皮急性毒性与其杠柳毒苷含量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香加皮的急性毒性与其中杠柳毒苷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HPLC测定6批香加皮提取物中杠柳毒苷和4-甲氧基水杨醛的含量;小鼠分别灌胃给予6批香加皮提取物32 g膏/kg,4-甲氧基水杨醛200、250、300 mg·kg-1,观察14天内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结果小鼠灌胃给药后14天,香加皮125.7g生药/kg(含杠柳毒苷159.552mg·kg-1),106.6 g生药/kg(含杠柳毒苷112.032 mg·kg-1),111.7g生药/kg(含杠柳毒苷91.584 mg·kg-1),123.8 g生药/kg(含杠柳毒苷93.794 mg·kg-1),106.6 g生药/kg(含杠柳毒苷46.784 mg·kg-1),122.6 g生药/kg(含杠柳毒苷98.976 mg·kg-1)组死亡率分别为70%、20%、0、0、0、20%,用杠柳毒苷的量与死亡率做回归考察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9678;4-甲氧基水杨醛300 mg·kg-1组无死亡。结论柳毒苷含量与香加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杠柳毒苷含量的限定,可以较好的限制香加皮的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5年05期)
刘育辰,刘刚,张树芬,周涛[7](2015)在《苗药黑骨藤部分理化指标及杠柳毒苷含量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完善苗药黑骨藤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黑骨藤药材中水浸出物、醇浸出物和水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药材中杠柳毒苷的含量,并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该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具有专属性,10批样品水溶性浸出物平均为8.97%,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平均为10.05%,水分含量平均为8.60%,杠柳毒苷含量平均为0.33mg/g。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苗药黑骨藤中杠柳毒苷的定性鉴别与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丁菲菲,张晓静,邓雁如[8](2014)在《杠柳毒苷体外抑制肝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杠柳毒苷在体外对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杠柳毒苷对人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杠柳毒苷对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周期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杠柳毒苷能明显抑制两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杠柳毒苷对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持续作用24 h后,可以使G0/G1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结论杠柳毒苷具有抑制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将乳腺癌MDA-MB-468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冯红,李倩,潘桂湘[9](2012)在《香加皮提取物杠柳毒苷水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香加皮提取物中杠柳毒苷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UV考察杠柳毒苷在不同的初始浓度(10~100μg/mL),pH值在1.2~8.7之间和温度(50~70℃)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ESI-TOF/MS对其水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pH=2,T=50℃条件下杠柳毒苷水解的速率常数Kobs不受药物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遵循阿伦尼乌斯方程;在25℃条件下杠柳毒苷在pH=4的条件下较为稳定(pH=4时,半衰期为56.62天);采用液质联用对其水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水解产物为杠柳苷元。结论:杠柳毒苷的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杠柳毒苷的初始浓度对水解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水解速率与温度和pH相关性较大。(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周福军,谢跃生,肖学凤,许妍妍,张智禹[10](2011)在《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杠柳毒苷iv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iv给予低、中、高剂量(0.37、0.74、1.48mg/kg)杠柳毒苷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C18固相萃取处理,HPLC-UV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杠柳毒苷药物浓度。用DAS药动学数据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低、中、高剂量组杠柳毒苷的分布相半衰期t1/2α分别为1.49、2.32、3.48min,消除相半衰期t1/2β分别为14.00、12.37、15.44min,无显着性差异。AUC0-60分别为8.581、19.782、50.615mg/L·min,与剂量呈线性相关。结论杠柳毒苷iv给药在大鼠体内分布及消除迅速,其体内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在0.37~1.48mg/kg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杠柳毒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与低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与高剂量叁七总皂苷配伍组3组,每组6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测定血浆中杠柳次苷的含量,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叁七总皂苷配伍杠柳毒苷后,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叁七总皂苷与杠柳毒苷配伍使用可使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杠柳毒苷论文参考文献
[1].林肖彬,黄宝英,卓冠航.杠柳毒苷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李丽,贾琪,姚广哲,欧阳慧子,常艳旭.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代谢产物杠柳次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9
[3].邢雪,郭晓,任晓亮,周立伟,王泰一.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J].中草药.2019
[4].李丽,马文娟,贾琪,欧阳慧子,常艳旭.实时荧光定量PCR联合高通量测序分析杠柳毒苷与叁七总皂苷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药物评价研究.2019
[5].刘华明,李丽,马文娟,贾琪,欧阳慧子.叁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8
[6].徐鑫,马志会,孙达,陈金堂,周昆.香加皮急性毒性与其杠柳毒苷含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5
[7].刘育辰,刘刚,张树芬,周涛.苗药黑骨藤部分理化指标及杠柳毒苷含量的测定[J].贵州农业科学.2015
[8].丁菲菲,张晓静,邓雁如.杠柳毒苷体外抑制肝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4
[9].冯红,李倩,潘桂湘.香加皮提取物杠柳毒苷水解动力学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10].周福军,谢跃生,肖学凤,许妍妍,张智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药物评价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