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足内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前,足内翻,产前超声,胎儿
足内翻论文文献综述
相光华,王丽敏,赵贤哲,吴子谕,简练[1](2019)在《胎儿足内翻畸形产前超声检查价值及局限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足内翻诊断中的价值及局限性,并分析胎儿足内翻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诊断胎儿足内翻99例,产前超声诊断结果与引产及产后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015年我院28479例孕妇检出胎儿足内翻99例,检出率0.35%(99/28479),产前诊断的符合率89%,假阳性11例,假阳性率11.0%(11/99),双足内翻48例(55.0%),单足内翻40例(45.0%),单纯性足内翻42例(48.0%),足内翻合并其他畸形46例(52.0%)。足内翻合并畸形中,神经系统畸形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肢体、颜面畸形等。结论:产前超声可精确鉴别胎儿单纯性足内翻和足内翻伴发畸形,为胎儿染色体检查提供线索。产前超声对胎儿足内翻预后及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李召辉,冯琴,郝万平,邵高凯,程勃[2](2019)在《第叁腓骨肌紧缩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内翻及背伸障碍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第叁腓骨肌紧缩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内翻及背伸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1例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内翻及背伸障碍患儿应用第叁腓骨肌紧缩术并跟腱延长术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儿中,15例(71.4%)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儿满意程度评价结果为优,6例(28.6%)结果为良。术后21例患儿(100.0%)的踝关节背曲度扩大15°~60°,平均扩大30°;21例患儿中,足内翻明显改善15例(71.4%),改善6例(28.6%);患儿术后足底位置正常(足底完全着地)15例(28.6%),基本正常(足底基本稳定,与地面夹角<10°)6例(28.6%);21例患儿术后Dimeglio评分均下降5~10分,平均下降8分;所有患儿随访6~12个月,术后下肢未出现感觉障碍。结论第叁腓骨肌紧缩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内翻及背伸障碍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1期)
桑鹏[3](2019)在《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8年4月—2019年3月,选择在该院康复科治疗的痉挛性足内翻患者82例作为治疗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增加运动康复训练的治疗环节。1个月后,从患者的肌肉痉挛程度评分和患者步行速度2个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1周和4周后,观察组肌肉痉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步行速度快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提高了脑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患者的康复效果。(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20期)
杜沐莲,许能贵[4](2019)在《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肢体痉挛。(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何杰[5](2019)在《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60例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的效果。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风偏瘫足内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Tinetti步态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以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足内翻角度低于治疗前,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量表评级、Brunnstrom下肢分期评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患侧足内翻角度,减轻其踝部周围肌肉痉挛程度。(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7期)
冯春燕,张春红,李金坡[6](2019)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近年来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足内翻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中西医治疗理念趋同,不断碰撞并尝试多方融合,临床疗效显着,但仍需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研究,为临床标准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4期)
孟凡阳,张元勋,牟谷萼,陈勇[7](2019)在《视觉反馈下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矫治脑卒中足内翻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视觉反馈下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内翻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视觉反馈下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评定2组患者的本体感觉重现角度与目标角度的差值、足内翻角度、10米最大步行速度(MWS),同时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本体感觉重现角度与目标角度差值、踝关节足内翻角、MAS评分均校治疗前显着降低(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WS均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视觉反馈下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足内翻的治疗中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07期)
邱晓佳,邝伟川,刘通,曾遥[8](2019)在《经筋燔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足太阳经筋燔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足太阳经筋局部阳性反应点经筋燔刺法进行治疗,传统针刺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火针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对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肢痉挛程度(MA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时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 P﹤0.05);且治疗组在4周时的MAS、Fugl-Meyer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燔刺法联合传统针刺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痉挛程度,缓解足内翻,纠正下肢不良姿势,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其效果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07期)
李树强,崔永刚,张婷,闻君,刘伟利[9](2019)在《高频外周磁刺激治疗36例脑卒中患者足内翻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频外周磁刺激腓骨长短肌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康复科脑卒中足内翻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连续高频外周磁刺激腓骨长短肌治疗四周,观察患者足主动背屈外翻的角度及外翻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足主动外翻的角度及外翻的疗效判定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主动背曲外翻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及疗效判定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高频外周重复磁刺激腓骨长短肌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有利于改善其下垂内翻情况,改善患者步行的稳定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娜[10](2019)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内就诊脑卒中痉挛性足内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评估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SRSS评分、PSQI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KPS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RSS评分、PSQI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临床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8期)
足内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第叁腓骨肌紧缩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内翻及背伸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1例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内翻及背伸障碍患儿应用第叁腓骨肌紧缩术并跟腱延长术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儿中,15例(71.4%)足部畸形矫正程度及患儿满意程度评价结果为优,6例(28.6%)结果为良。术后21例患儿(100.0%)的踝关节背曲度扩大15°~60°,平均扩大30°;21例患儿中,足内翻明显改善15例(71.4%),改善6例(28.6%);患儿术后足底位置正常(足底完全着地)15例(28.6%),基本正常(足底基本稳定,与地面夹角<10°)6例(28.6%);21例患儿术后Dimeglio评分均下降5~10分,平均下降8分;所有患儿随访6~12个月,术后下肢未出现感觉障碍。结论第叁腓骨肌紧缩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内翻及背伸障碍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足内翻论文参考文献
[1].相光华,王丽敏,赵贤哲,吴子谕,简练.胎儿足内翻畸形产前超声检查价值及局限性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李召辉,冯琴,郝万平,邵高凯,程勃.第叁腓骨肌紧缩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足内翻及背伸障碍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3].桑鹏.运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内翻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
[4].杜沐莲,许能贵.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
[5].何杰.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60例探析[J].双足与保健.2019
[6].冯春燕,张春红,李金坡.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研究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9
[7].孟凡阳,张元勋,牟谷萼,陈勇.视觉反馈下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矫治脑卒中足内翻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2019
[8].邱晓佳,邝伟川,刘通,曾遥.经筋燔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9
[9].李树强,崔永刚,张婷,闻君,刘伟利.高频外周磁刺激治疗36例脑卒中患者足内翻的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9
[10].王娜.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