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岩土工程
作者: 张冬丽
导师: 陶夏新,周正华
关键词: 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数值格林函数,矩张量源,滑动时间函数,三维地壳波速结构,盆地效应
文献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强地震动研究洞察地震中地表及近地表振动发生、发展特征和规律性,涉及对震源的了解和认识、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和介质的影响、局部场地条件影响等三个方面若干关键科学问题。近场地震动受震源的影响最显著,研究的难度最大,工程抗震也最为关注。我国“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迫切需要一套具体可行的近场强地震动模拟技术方法,本文在强地震动随机合成、近场强地震动模拟的随机震源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方法,全面实现近场强地震动模拟总体思路。强地震动观测数据显示,高频段突出表现出随机性,低频段主要受传播途径和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后者的模拟主要靠数值方法,能够处理三维地壳波速结构及复杂的局部场地条件,受计算机资源的限制,目前只能在1.0 秒以上的长周期段比较准确地模拟强地震动。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对计算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在省局计算中心设备条件下可以实现全部计算的近场强地震动模拟方法。1.分两步计算,简化数值格林函数的计算方法将有限断层震源、断层深度范围内的地壳均匀介质、盖层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综合在一个计算模型中,分两大步完成三维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第一步,在包括震源的介质均匀区,采用解析方法,计算所有子源在盖层底面各点引起的位移反应,形成三维波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输入场。第二步,在盖层介质不均匀区,采用时、空解耦的显式波动有限元模拟方法,结合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计算盖层地表的长周期强地震动。这种简化方法有效扩大了计算区域,提高了计算速度,节省了数据存储空间。2.系统确定有限断层的子源滑动时间函数有限断层面上的滑动不均匀特征可以通过子源平均位错量的不均匀分布,破裂传播的时空不均匀性来表达。本文采用Brune模型,借助上升时间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近场强地震动研究是工程地震学的核心和近期热点
1.1.1 近场强地震动是近十几年中的研究热点
1.1.2 数值模拟是近场强地震动研究的重要手段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法的近场强地震动模拟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法
2.1 近场强地震动模拟的主要环节
2.1.1 点源与有限断层模型
2.1.2 波的传播
2.1.3 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
2.2 近场强地震动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
2.2.1 近场强地震动数值模拟的主要途径
2.2.2 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
2.2.3 本文发展的近场强地震动模拟简化方法的思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矩张量源有限断层模型和数值格林函数的计算
3.1 确定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3.1.1 震源参数的确定
3.1.2 有限断层子源的划分
3.1.3 滑动的时、空不均匀分布
3.1.4 滑动时间函数
3.1.5 上升时间
3.1.6 破裂时间延迟
3.1.7 归一化的滑动时间函数
3.2 矩张量源引起的位移反应的解析解
3.2.1 简单源引起的格林函数
3.2.2 位错源的等效地震矩张量
3.2.3 矩张量源引起的的位移反应解析解的推导
3.2.4 算例:无限均匀介质中位移反应的解析解
3.3 时、空解耦的显式波动有限元计算方法
3.3.1 有限单元网格的划分
3.3.2 内节点运动方程的解耦逐步递推解
3.3.3 多次透射边界的稳定实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场强地震动模拟简化方法的可靠性论证
4.1 格林函数的数值解与解析解的等价性
4.1.1 数值实验
4.1.2 试验结果说明的等价性
4.2 北岭地震近场基岩地表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与实际观测记录的比较
4.2.1 计算模型
4.2.2 四个基岩台站的模拟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特征
5.1 垂直和倾斜断层的近场长周期地震动峰值分布特征
5.1.1 垂直走滑断层的近场长周期地震动峰值分布特征
5.1.2 倾斜断层的近场长周期地震动峰值分布特征
5.2 近场长周期地震动波形表现的破裂方向性和上盘效应
5.2.1 垂直断层破裂引起的长周期地震动波形中的破裂方向性效应
5.2.2 倾斜断层破裂引起的长周期地震动波形中的上盘效应
5.3 近场长周期地震动衰减特征的表达
5.3.1 垂直断层破裂引起的近场长周期地震动衰减
5.3.2 倾斜断层破裂引起的近场长周期地震动衰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中的盆地效应
6.1 云南施甸Ms5.9 级地震简介
6.1.1 地震基本参数和发震构造背景
6.1.2 震区的强震观测
6.1.3 震源机制
6.2 施甸盆地的二维计算模型
6.3 数值模拟方案及输入波
6.4 施甸盆地的模拟结果表达的盆地效应
6.4.1 模拟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幅值和持时特征表达的盆地效应
6.4.2 模拟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谱特征表达的盆地效应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本文完成的工作总结
7.2 有待进一步深入拓展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3-01
参考文献
- [1].主余震序列地震动的条件均值谱与挑选方法研究[D]. 朱瑞广.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 [2].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 陈辉国.重庆大学2014
- [3].近场强地震动预测的有限断层震源模型[D]. 王海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
- [4].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与地震动时程的希尔伯特谱[D]. 张郁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
- [5].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参数识别和地震反应分析[D]. 王满生.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
- [6].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及地震动破坏势研究[D]. 郝敏.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7].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因素与不确定性分析[D]. 董娣.北京工业大学2006
- [8].SH波对夹杂裂纹附近半圆形凸起的散射[D]. 吕晓棠.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 [9].统一抗震设计谱理论及其应用[D]. 徐龙军.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10].考虑波传播特点的地震动场及工程应用[D]. 何卫平.武汉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 孙晓丹.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 [2].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D]. 俞言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
- [3].近场强地震动预测的有限断层震源模型[D]. 王海云.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
- [4].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中的场地效应研究[D]. 姜慧.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
- [5].基于地震动参数的灾害风险分析[D]. 吕红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
- [6].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的规定[D]. 耿淑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
- [7].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因素与不确定性分析[D]. 董娣.北京工业大学2006
- [8].土体动力特性、复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及其方法研究[D]. 陈学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
标签: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论文; 数值格林函数论文; 矩张量源论文; 滑动时间函数论文; 三维地壳波速结构论文; 盆地效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