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然而,同时也出现了世界性的资源枯竭、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与发展。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人类开始关注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耕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支撑资源,能否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是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中国的耕地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2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为0.093公顷,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0.25公顷,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不到俄罗斯的1/6,美国的1/6,加拿大的1/15,印度的1/2(渠俊峰等,2007)。据研究,预计到2010年,全国耕地面积总量增减相抵之后将净减少6.45×10~5公顷;2020~2030年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0.08公顷(陈百明等,2000)。同时,中国的粮食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耕地非农化的现象日趋严峻,粮食生产所需要的耕地资源问题将更加凸显。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市场。粮食贸易,包括区域间的粮食流动,自古以来就存在,但从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才认识到这种“镶嵌”在粮食贸易中的自然资源的流动。以这些农产品(主要是粮食产品)为载体的虚拟耕地贸易也越来越多,直接影响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论文在分析虚拟耕地概念及农产品虚拟耕地含量匡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以粮食主产区为例,运用耕地压力数据分析了虚拟耕地贸易量与耕地压力的关系,进一步描述粮食对外贸易与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构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地资源安全新战略,对实现中国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新中国建国以来到1995年,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不大,从1996年开始,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呈明显的持续减少趋势。中国优质耕地比重低,坡耕地数量多;土壤养分缺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污染日趋严重。通过建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压力呈波浪式降低趋势,但是有些年份,耕地压力指数很大,说明当前中国耕地压力十分明显。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上呈现为粮食净进口国家。最高年净进口量为2004年的2484万吨,最高年净出口为1993年的622万吨。净进出口变幅超过3000万吨。粮食对外贸易主要集中于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其中,小麦和大豆是中国主要的进口品种,大米和玉米则是主要的出口品种。第三,中国虚拟耕地贸易一直保持较大逆差,改革开放以来,除个别年份以外,虚拟耕地贸易均表现为净进口状态,虚拟耕地净进口量从1978年的415.72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1531.75万公顷,年均增长4.77%。粮食进口,同时伴随的虚拟耕地资源的进口对缓解粮食生产波动对粮食安全的压力,对于缓解国内耕地资源压力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四,中国耕地压力状况与虚拟耕地净进口、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呈负相关,与人均GDP和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粮食进口对缓解耕地压力、促进耕地可持续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虚拟耕地战略不仅适用于国家间,同样适用于国内省级区域间,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粮食品种及其生产效益区域差异大。从长期看,利用虚拟耕地战略,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目前国内的“北粮南运”,其隐藏在粮食流动中的虚拟耕地流动使耕地资源问题通过经济条件弥补,开阔了区域耕地资源管理和耕地资源配置的视野,成为保障耕地资源以及粮食安全的有效工具。第五,根据预测得出,2010年和2020年中国粮食供需缺口分别是2955万吨和3699万吨,粮食自给率分别是94.82%和94.10%,按照95%左右的粮食自给率标准,2010和2020年中国粮食安全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同时,伴随粮食进口的虚拟耕地贸易同样呈现为净进口状态,分别将达到6044千公顷和6936千公顷。总的说来,虚拟耕地贸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耕地资源压力状况,有助于实现中国的粮食和耕地的双重安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粮食对外贸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并针对目前的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三生”功能的黑土区耕地资源价值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 2020(09)
- [2].鄂豫地区耕地资源变化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2)
- [3].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绿色GDP核算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资源与产业 2019(03)
- [4].我国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基于2001—2016年的数据[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04)
- [5].耕地资源多功能利用及价值提升研究[J]. 山东国土资源 2018(07)
- [6].我国大宗农产品贸易格局及对外依存度研究——基于虚拟耕地资源的分析和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 [7].减少环境污染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举措[J]. 现代农业 2017(07)
- [8].耕地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体系构建分析——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7(10)
- [9].团风县耕地资源价值及其空间分布[J]. 资源科学 2016(02)
- [10].中国各省份耕地资源社会价值及省际差异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03)
- [11].河南城镇化与农业耕地资源协调性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05)
- [12].海南省耕地资源价值测算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5)
- [13].东北区县域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测算及其空间分布[J]. 经济地理 2015(06)
- [14].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测算及应用——以河南省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7)
- [15].东海食用菌有“钱图”[J]. 农业知识 2017(17)
- [16].基于耕地资源价值流失的视角:城市化机会成本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3(12)
- [17].四川省耕地资源功能演变与预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2)
- [18].耕地资源演化驱动因素研究综述[J]. 乡村科技 2019(01)
- [19].基于遥感影像的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以更合镇为例[J]. 广东土地科学 2019(02)
- [20].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预警及调控研究[J]. 土壤通报 2016(04)
- [21].重庆市农村耕地资源贫困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8)
- [22].县域耕地资源价值综合评价及动态分析——以河北省黄骅市为例[J]. 土壤通报 2015(06)
- [23].人口流出对安徽省人口—耕地资源耦合关系的影响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8)
- [24].中国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探讨[J]. 水土保持研究 2013(06)
- [25].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及协调性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2)
- [26].关于保护耕地资源的研究[J]. 北京农业 2014(15)
- [27].基于3S技术的成都平原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Z1)
- [28].不同地区耕地资源价值比较研究——以广东佛山和四川成都为例[J]. 山西农业科学 2013(09)
- [29].浅谈如何切实有效的保护耕地[J]. 农业与技术 2013(08)
- [30].如何切实有效的保护耕地[J]. 北京农业 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