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浩劫,作为亚洲主战场的中国,更是在这场劫难中深受损害。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超越了战争的伦理,突破了战争的界限,它不仅是国与国军队的对抗,日本违反国际法原则与规定的作战手段和方式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害。作为主导发动侵略战争的组织者、策划者与实施罪行的战争罪犯,除了必须承担侵略战争犯罪的国际公法责任外,还必须向因其侵略行为受到侵权损害的民间受害者承担兼具公法与私法性质的民间赔偿。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者对日索赔是一项战后遗留的有待解决的历史问题。就对日民间索偿活动来看,国际公约和国际实践很久以来就确认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及其代表主体对因其侵略而遭受人身和财产损失的受害国国民进行赔偿的义务。日本的有关国内法,如民法等,也早就确认了对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然而,一些中国民众因日本的侵略战争而遭受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上的损害却一直没有得到日本方面的谢罪和赔偿。随着中国人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中国民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战争受害者便自觉地以诉讼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整个对日索赔诉讼过程中,关于施害方的法律责任依据问题,是整个对日索偿进程中的关键。日本政府以“国家无答责”理论、索赔超过诉讼时效和权利保护期、个人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中国政府已经通过条约放弃了受害者民间索赔的权利等作为主要的抗辩理由并被日本大多数法院所接受。这些所谓的抗辩理由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者对日索偿进程中的重大法律障碍,不仅关系到对日民间索偿的胜负成败,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正义能否伸张,世界和平的秩序是否会遭到破坏等问题。因此对日本政府的抗辩理由从法理及实例依据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揭露和驳斥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归纳、研究和分析日本政府给中国受害者民间索赔设置的法律障碍,从学术理论的角度对索赔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必然性进行研究,有利于推动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同时中国受害者的索赔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也必将极大地丰富世界范围内民间索赔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民间受害者对日索赔的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依据作了全面的梳理与论述,对日本政府人为设置的法律障碍进行了分析与驳斥,除引言和结语外,论文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第一部分讨论了对日民间索赔的历史背景及现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采用了残忍的、违反国际法的战争手段,不仅在战争当时给中国及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时至今日,仍给我国人民的物质、身体及精神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权利受到损害要求得到赔偿是人权的正常表现,然而日本却歪曲理解《中日联合声明》的相关规定,以中国政府不予承认的非法条约为依据,拒绝对中国民间受害者的赔偿。与此种主张相反,我国政府明确表示让日本政府正视战争遗留问题,国际社会和我国学者及代表们要求日本予以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民间受害者也陆续提起了索赔诉讼。本部分同时对截止2007年底的民间索赔诉讼案件的审理情况及判决结果进行了梳理与阐述。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对日民间索赔所遇到的法律障碍。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者展开的对日民间索赔是以司法诉讼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在大多数日本法院已经不得不认定事实的前提下,诉讼的法律依据就成为胜负的关键问题。日本政府为索赔诉讼人为的设置了重重障碍,其被日本法院予以采纳的抗辩理由经过梳理主要包括:“国家无答责”理论问题、索赔时效和权利最长保护期问题、个人不具有援引国际条约要求日本政府及企业索赔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通过条约的形式放弃了受害者的民间索赔权。这些人为设置的法律障碍使我国民间受害者要求赔偿的诉求屡屡受阻,除极少数案件得到阶段性的胜诉外,大部分案件都被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第三部分对民间索赔的国际法理论及实证依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国际法律责任的界定、国家之间的战争损害赔偿与施害方对受害者的民间受害赔偿的区别、两次世界大战后民间索赔的国际法条约及相关国家的国内法规定以及民间索赔的实践例证方面着手,力求证实国际法理论及实践均表明日本政府及其相关企业必须向中国的战争受害者承担民间损害赔偿责任。战争受害者依法索取受害赔偿是国际人权法赋予的固有权利,是受到国际法保护与支持的,任何国家、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侵犯、剥夺与放弃受害者要求赔偿的权利。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笔者不惜笔墨对我国对日索赔所遭受的法律障碍的解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日本的抗辩理由如抽丝剥茧般的进行了分析,依托事实和国际法理论依据对这些反论进行了深刻而充分的驳斥,对解决日本人为设置的司法障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部分的论述主要围绕对日本政府的抗辩理由进行反驳而展开,具体包括“国家无答责”理论的违法性、索赔并未超过诉讼时效与权利保护期、个人享有对日索赔诉讼请求权资格,以及中国受害者享有对日民间索赔权四个小部分,以期通过论述证明作为施害方的日本政府和企业所主张的抗辩理由毫无法律依据,是对法的价值理念、国际法原则、国际立法及实践的违背,是与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的。日本政府和有关方面只有公正、彻底地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向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公开、真诚的谢罪,公平、合理地向战争受害者个人进行赔偿,才能维护与发展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关系。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省对日农产品出口下降[J]. 农业知识 2008(26)
- [2].金融危机后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2)
- [3].国民党放弃对日索赔内幕[J]. 百姓生活 2011(11)
- [4].高职对日软件外包专业日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4)
- [5].苏美在对日媾和问题上的矛盾与二战后日苏间悬而未决的问题[J]. 俄罗斯学刊 2015(01)
- [6].钓鱼岛争端、日元贬值对辽宁对日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7].我国对日出口食品农产品五年的总体分析及改善初探[J]. 食品科技 2012(08)
- [8].改革开放谱写黑龙江省对日经贸合作新篇章[J]. 学理论 2008(16)
- [9].我国党政文献对日翻译活动研究——以建国后65年日译单行本为例[J]. 中国翻译 2016(05)
- [10].试析七七事变后英国在对日经济制裁问题上的犹豫态度[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10)
- [11].做好对日斗争尖锐升级的准备[J]. 晚报文萃 2012(23)
- [12].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日本研究 2013(01)
- [13].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以对日软件外包专业为例[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14)
- [14].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探析[J]. 日本研究 2011(03)
- [15].战后中共对日自主受降危机与军事应对[J].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20(04)
- [16].挣脱“哈哈镜”,重塑新形象——从日本媒体关于对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报道探究对日传播策略[J]. 传媒国际评论 2013(00)
- [17].当前中国对日文化外交的主要制约因素——一种跨文化传播视角的分析[J]. 青年与社会 2013(07)
- [18].战后初期中国对日索赔中的美国因素[J]. 晚霞 2011(09)
- [19].谁该向中国忏悔 抗战胜利纪念日反思之十九:美国阻挠中国对日索赔续谈[J]. 海内与海外 2008(03)
- [20].抗战爆发前中国民众的对日认识——《某国人在中国》评介[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01)
- [21].清代中国人对日称呼演变考略[J].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9(02)
- [22].抗战前后胡适的对日态度与外交参与[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3].抗战胜利前后国民政府对日处置的基本思考述论[J]. 民国档案 2016(01)
- [24].试论黄遵宪的对日外交思想[J]. 理论观察 2016(05)
- [25].童增 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J]. 中华儿女 2015(07)
- [26].澳大利亚对日媾和态度评析[J]. 珞珈史苑 2014(00)
- [27].21世纪大学生的对日感情调查[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28].中国对日韩农产品出口增长特征与成因分析[J]. 生态经济 2010(02)
- [29].浅谈对日派遣研修生业务的10大风险[J]. 对外经贸实务 2008(04)
- [30].日本漂流民与俄罗斯早期的对日交涉[J]. 外国问题研究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