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小学建筑设计的理念及策略研究

现代化中小学建筑设计的理念及策略研究

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想要校园文化蓬勃发展,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就需要有良好的校园建筑基础。当前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人们应当不断提升思维认知,让思想和时代同步,将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中小学的学校建筑设计当中,让中小学建筑更加多元化。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设计要点

一、目前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特点

传统的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主要是有三部分,即教学、体育、管理三个区域,以布置教学楼为主,这种传统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建筑布局思考,使得校园空间环境比较单一,只追求学校的安全性且对校园空间的利用率不均衡。据笔者的经验,在这种面积相等、半封闭的学习活动空间中,中小学的个性以及自主创造性得不到自主的发展,与新时代的全面素质教育政策的推行相违背,所以对于需要改建、扩建、新建的中小学校园建筑,其设计应该更加人性化。

二、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的理念

1、归属感

归属感的一重要个属性来自于人对物的识别程度,主要包括气味、色彩以及声音的识别,熟悉的物质自然识别程度更高,且归属感更强。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识别感主要依靠色彩的尺度把握,这一点对是在校师生产生归属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不同的使用要求下,学校建筑设计人员应尊重当地的建筑文化和环境,努力营造出具有归属感的中小学建筑。

2、生态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发展的质量。从中小学建筑设计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没有按照可持续性的原则进行设计,具体表现为:①能源消耗量巨大,使用的建筑材料不环保,多数为高耗能材料;②学校建筑设计并未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形象没有尊重当地民居;③近年来中小学建设规模扩大,盲目建设使得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重视资源聚集

从学校研究角度来说,图书馆已成为多功能的知识资源聚集中心,其在建筑位置上也呈现聚拢、靠近状态,以实现知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的。另外,中小学逐渐呈现合并的现象,图书馆、少年宫,辅导机构等在学校周边环境不断产生,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资源聚集的特点。

三、现代化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实施对策

1、平面布局与空间规模设计

中小学建筑的组合设计以及平面构成需要结合学校的占地面积、建设预算、师生规模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实施。其平面布局不仅需要满足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要求,还要实现内部和谐秩序的有效组织与维持,在进一步开放化和灵活化工能空间的同时,避免外界不利因素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干扰。高效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充分考虑内外部景观利用。各功能间合理布局,动静分区,污净分离。总体规划还需充分落实场地内外有无高压线、地下管道、外围危险建筑、嘈杂广场等问题,按相应规范规定退让,形成安全安静的校园环境。

1)功能组合布局

项目因地制宜,合理组织教学、办公、生活和体育四大分区,各功能相互独立确又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要有系统规划设计,在条件允许下预留发展用地。在教学理念革新的基态下,中小学空间及建筑的功能组合布局逐渐朝着集中式、集约化的教育综合体的方向发展。

其可以将功能空间合理地集约在一个建筑主体之中,并与体育区、共享功能区等空间紧密结合,形成垂直式、同心化流线性功能布局,即建筑主体由上至下分为屋顶绿化农场层,基本教学与宿舍层(采光通风良好),公共教学、室内体育场馆和食堂层,专业教学、图书馆和游泳馆等专业场馆层,该功能组织可以通过异形建筑、围廊、同心建筑等实现功能的有效分区,也可以通过融入进室外共享空间的局部,达到功能区域的多维衔接。

2)空间的组合布局

对于新理念下的多元空间布局就是要打破传统机械的封闭格局,实现空间有效的融合与功能区的多维灵活开放。其需要通过移动并打破墙体阻隔,以达到更大空间组合的可能,进而全面形成可以满足不同级别和人数的课程及课外活动的实时空间。在现实的设计中,可以结合校园地形与地貌的特点以及土地规模,将室外体育空间分布在学校的外周,校园中心区域则为小范围的室外共享空间,而在共享空间外围、体育空间内部有机分散并合理集约着教学区和生活区,从而形成教学与合创发展功能的多元配套。在这种规划之下,其内置的交通线要实现绿化环境的合理增强、校园人文的有效创设、教学流动的全面简化以及校园秩序的多效维护。

2、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

1)外观设计

建筑立面要注意空调主机对立面的影响,合理巧妙处理空调机的位置及造型。立面要求更加具有创新性,色彩更加大胆夸张,内部空间更加舒适奇特,环境和建筑更好融合。校园建筑的外观要结合其功能区域的有效划分进行更加现代感、简约感和艺术感的创设,其建筑型制应当避免单一的方块化,可通过流畅对称的外形以及凸出的立体线型变化,实现灵动外观的合理搭配。在门窗的设计上应当更大范围地接受自然的采光,并在建筑色彩的运用上达到简约与生动的有效结合。

2)走廊与大厅组合设计

走廊是学生课余生活经常使用的公共区域,对于走廊的设计,要打破其空间封闭、使用时间集中、人流拥挤、对室内干扰大、功能单一、通风采光不畅等缺点。可以通过分离外廊、庭院与內廊的贯通连接设计,局部加大走道,来增强人员通行的分散性,并极大提升空间的利用率,丰富走道的多功能性,比如作为课间活动场地,提高室内的采光和通风,达到内外空间的全面交互;或者通过内外廊的有机组合,实现同一年级教室、休息室、存物室、卫生间、教师休息室的全面贯通,达到设施资源优化分配以及围廊环境针对性创设。

3、教室设计

中小学的教室设计必须满足中小学规范对课室的强制要求,课室应该在其空间体量上符合教学的规模,实现单人占地空间的有效提升,并需要在建筑材料(绿色化)、色彩(暖色调且避免浮夸和单一)、装饰(学科相关,更具人文及专业教育价值)、灯光上予以合理的关注,从而创设出一种温馨、舒适、放松的学习氛围。此外在教室的空间设计上适当设置一些课室足够的灵活性,其可以将三间教室分配于一个空间之中,在空间内设计中运用可移动的隔板,从而便于根据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随意的组合。

4、停车接送

由于近年汽车的普及,很多教师和家长的私人车辆直接进入学校,无论是对学生安全、校园管理、教学质量都有很大危害,校园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问题,可考虑地上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库,形成人车分流和有组织的交通流线,避免车辆对上课办公的影响,具体停车数应按当地最新有关部分对停车要求设置,必要时考虑充电桩。汽车接送问题可考虑校门设置前广场处理,形成必要的过渡缓冲空间。汽车接送还可以考虑和地下停车结合考虑,形成地下室接送,充分利用空间。地下接送车库最好有两个以上出入口,形成“一进一出,右进右出”原则。

四、结语

总之,设计师面对当前中小学建筑设计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需要在学校建筑设计中考虑更多的问题,精心设计,打造出符合现代化、体现人文性、生态性的学校建筑。同时,中小学建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括建筑地域条件、经济条件、功能要求、学生生活模式等,但这些特殊性同时可作为形成学校特色的关键,可融入到中小学建筑设计中,以设计出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小学学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博,赵敬源,宋德萱.上海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技术,2014,45(8):725~727.

[2]金熙,沈守云,高波.量化思维在绿色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标签:;  ;  ;  

现代化中小学建筑设计的理念及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