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第四中学265301
摘要: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逐渐把对古诗词的鉴赏列为考试内容,然而学生因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解读和赏析古诗词,常常会在这类试题上失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古诗词进行赏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
关键词: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说起古代诗歌,大家都知道它是文学园地最瑰丽奇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很难真正领悟诗歌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入高三阶段后,复习应考便成了学生首要任务,而诗歌鉴赏又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如何突破诗歌鉴赏复习瓶颈,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就成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思考课题。进入诗歌复习专题时,教师切不可脱离教材,因为高考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事实上课内诗歌都关涉得到。依托教材复习是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最根本一环。
一、回归教材,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不少同学在高三复习的时候对写套卷非常的重视,这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就是重视做题,不断地去练习,那样当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似乎只是做题也没什么用。其实,不论是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脱离不了教材,我们在学习诗歌鉴赏和进行复习的时候同样如此,回归课本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进行适当的辅助练习就可以。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课后习题作为基础,将重点放在课本上。因此相对而言,诗歌鉴赏是考试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目,所以只要我们把这个知识点复习好了之后,复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因此复习诗歌鉴赏,回归教材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利用文言文知识,了解诗歌用语习惯,教会学生读懂“诗家语”
诗歌用语凝练,短短几十字就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内涵,故省略的成分较多,可因为韵律的需要,很多句子又改换了语序。学生读不懂诗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无法对省略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也不能对改换语序的句子进行还原。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我结合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知识,专章复习了古诗的用语特点,并给学生做了适当的课外内容补充,让他们做了必要的练习。
下面以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为例来说明:首联第一句中的“凋伤”一词为使动用法,即“玉露使枫树林凋伤”,也可理解为被动句“枫树林被玉露凋伤”;颔联省略了动词,且“萧森”应修饰“气”,本句按一般表达法应为“巫山巫峡笼罩萧森气”;颈联转入情感的抒发,其省略的内容非常丰富:“丛菊两开他日泪”实际表达的意思是“看丛菊已两开想他日之困苦而落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应理解为“孤舟系岸心系故园”;尾联应为“处处催刀尺制寒衣,暮色降临,高高的白帝城传来急砧声”。通过以上讲解,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诗歌内容。当我们按照诗句语序无法理解诗歌时,就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语序和增添内容让诗句变得更易于理解。
此方法的好处是巩固了学生的文言句式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兼顾了课内名句的背诵默写,可谓一举多得。
三、认真钻研,善于总结提升
高三作为高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高考前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段,假如说高一和高二时期学习诗歌重点在于理解感受,那么高三的重点在于对诗歌进行鉴赏评价,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要具备一定的钻研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我们自己能够沉浸其中,既能享受诗歌带来的各种美的体验,又能对诗歌的内容及表达进入钻研状态,从而到达总结提升阶段。基于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风格流派把握思想感情。此外,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合在一起又会形成不同的流派。比如诗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词有婉约派、豪放派等等。这样我们在总结以后在进行复习就会容易和高效很多
四、夯实“温故”基础,才能形成“知新”的迁移能力
以回归课本为原则再进一步向课外拓展延伸,是为明智之举。法国生理学家说过:“构成我们思维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高考诗歌鉴赏备考复习不能脱离教材,应当回归课本。即“缘于书,但并不囿于书”。
事实上,高考试卷上的主观题诗歌鉴赏的意象和知识点,大都隐含在语文教材之中,而各种解题思路和能力,也必须借助现行教材的载体来培养和训练。在平常的语文练习中,要求同学们做到安营扎寨,步步为营,但更须步步为“赢”。高考与课文的关系不但十分密切,而且会随着高考试卷的进一步完善变得越来越密切。
因此,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课本的有效教学,也不能忽视课本“以点带面”的导引作用,更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还应该灵活地放在课本上,放在平时的基础教学上。咬定基础不放松,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语文的诗歌鉴赏实际上是比较容易复习的一部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只要将课本作为主要,辅助练习,掌握住一些比较简单的技巧就会轻而易举地了解诗歌赏析的内涵,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对于诗歌,情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使诗歌鉴赏的复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