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分析探讨了婴儿在与“镜子”的互动中自我身份意识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者通过“镜子”对婴儿自我身份意识的确立起了重要的作用。拉康的这一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文化身份意识的形成研究。根据这一理论,个人主体在与他者的交往中,他者所发出的信息要经过“镜子”的过滤才能抵达主体,因此主体所见的他者的形象乃是“镜子”所呈现的和他者形象不同的“小写的他者”的镜像。而“镜子”则是来自于他者和主体的“自我欲望”互动的产物。“镜像阶段”理论所涉及到的个人主体“自我欲望”在自我身份意识产生中的作用研究对探讨国家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确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而目前将拉康的这一理论应用于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形成研究方面则很少涉及。本文试图首先通过对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深入研究来探讨其应用于民族文化身份意识形成研究的可行性。其次,本文将以美国文化的形成为研究个案,根据拉康的这一理论并结合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假说”,指出欧洲文化在美国文化的早期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大写的他者”这一角色,而西进运动所培育的边疆精神则在美国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确立进程中起到了类似于个人主体“自我欲望”的作用,在“大写的他者”和“自我欲望”的互动整合中,美国文化身分意识赖以形成的“镜子”得以铸就。最后,本文继续探讨了在美国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确立后,美国在对外交往中的文化战略问题,并指出这一文化战略旨在利用其强势的文化这一“软实力”来与他国的“自我欲望”相结合来铸就一面试图影响他国文化身份意识构建的“镜子”,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通过对美国冷战以来其文化战略的简要评述,本文指出美国文化战略由于过分依赖美国文化的普适性和其传播手段的强势性,而忽略了他国的“自我欲望”的诉求,因此在其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功效就其实质而言极为有限。本文在结构上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四章。引言扼要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基本结构。第一章论述了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通过对“镜子”的定义、功能及其运作和“镜像阶段”的分段论述,本章为将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运用于民族文化身份意识形成研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第二章阐述了欧洲文化在美国民族文化形成的早期阶段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所提出的新的视角审视下,本章进一步指出欧洲文化在美国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实际上扮演了“大写的他者”的角色。第三章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来审视特纳的“边疆假说”中所高度称颂的“边疆精神”,指出美国西进运动所培育的“边疆精神”在美国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自我欲望”的作用。第四章以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和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基础,评述了美国自冷战后的文化战略。指出美国文化在其战略中的“镜子”功能就其实效而言极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