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生大师生平业绩研究

莲花生大师生平业绩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是从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自身出发,采用了宗教学和宗教人类学的方法,依据藏族自己的想法,以及莲花生的作品法本、传记等为基础,应用文献对比和田野调查的方法,立足于现实,从现实中寻找历史,从藏传佛教实际所存在的信仰现状上,论述莲花生大师从历史人物的文库,走进藏族百姓的佛堂和精神的殿堂中,论述他的佛法学说影响了世代藏族人民,成为藏传佛教的经典,成为藏族百姓生活的精神需要。所以从论文的内容和创新而言本论文除结语和后记外,共设五章。论文第一章提出了莲花生大师传记的类型,即化生本和胎生本。在胎生说中除引用了多罗那他的《大阿阁黎莲花生传三信具足》外,还引用了“三系金刚橛”译文《普遮本那》对莲花生生辰的记录进行论述,提出化生类的传记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胎生类传记以一世因果为缘,从社会性的人出发,使莲花生大师更具有了人性,更贴近人类生活本身,具有历史叙事的性质。同时,胎生类传记具有研究性和说明性特点。第二章讲述了莲花生对藏族文化的影响和业绩。第三章是莲花生对藏传佛教的贡献,本章是该论文的核心,也是重点,第一节是改笨为佛,建寺招徒,倡导佛教法律,伏藏经纶。第二节为佛经翻译,讲述了佛经翻译的次数和佛经翻译的内容、以及佛经翻译的好处。第三节是对佛法的整理。第四章为莲花生大师对吐蕃政治制度的贡献。第五章是莲花生大师与藏族百姓的关系。通过本选题的研究所知,印度文化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影响极大,当然也包括藏文化,尤其是藏族文学,印度的班智达和藏族译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量地,选择性地翻译了印度佛教内容,众多班智达到达藏区发扬佛法,莲花生大师从小长大在印度地区,所受的教育也是印度教育,但这位大师最后来到藏区发扬佛法,建造寺庙,佛经翻译,协助国王聂政吐蕃王位等对藏区个方面贡献重大,完成了佛教的吐蕃本土化,他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十几代藏族百姓,莲花生大师作为8世纪的伟人,与赞普赤松德赞和寂护大师等建立桑耶寺,开写了佛、法、僧三宝具足的藏传佛教史,他成为赞普赤松德赞时期藏族人民心中的佛学大师。大师作为一代非凡人物,莲花生大师并没有武力和权力征服百姓,而是将慈悲和智慧,将人生的意义和真理,将佛陀的佛语精髓和力量灌满到藏文化中,启发藏族人民追求解脱的思想;通过讲经、译经和伏藏,将历悲佛学家的思想输送到藏文化中,莲花生大师的功绩不仅体现在史书上,而且直接展现在藏文化的现实中,紧紧与老百姓的生活相联系。五世达赖喇嘛对莲花生大师做了高度的评价,而且对《莲花遗教》做了校订,所以莲花生大师对藏文化的贡献的事迹是从古到今传流未断,莲花生大师的业绩研究是藏转佛教的研究,因此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研究员注重此事,非常值得讨论和研究。

论文目录

  • 内容简要
  • Abstract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域佛经翻译研究[J]. 西部学刊 2019(14)
    • [2].对古代翻译史上“翻”、“译”之别的再思考[J]. 中国翻译 2017(06)
    • [3].汉藏佛经翻译理论比较研究[J]. 民族翻译 2018(01)
    • [4].佛经翻译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5].佛经翻译“格义”探析[J]. 山海经 2016(09)
    • [6].佛经翻译中译者的翻译伦理——以玄奘为例[J]. 山海经 2016(11)
    • [7].佛经翻译文学与中国古代小说[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6(01)
    • [8].前言[J]. 翻译界 2016(01)
    • [9].中古佛经翻译“文质之争”的哲学源起[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6(02)
    • [10].简述佛经翻译史及其对后世翻译及文化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11].论《<圣经>汉译与佛经翻译比较研究》所用的研究方法[J]. 青年文学家 2017(09)
    • [12].怎样才能不生气?[J]. 中国老年 2017(07)
    • [13].佛经翻译与圣经翻译比较[J]. 考试周刊 2017(74)
    • [14].东汉到唐代佛经翻译理论简述[J]. 青春岁月 2015(11)
    • [15].浅析佛经翻译的两种译场[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9)
    • [16].佛经翻译家对中国文化之影响[J]. 作家 2009(02)
    • [17].“圆满调和,斯道之极轨”——梁启超佛经翻译研究及其文化意义概述[J]. 作家 2010(10)
    • [18].我国佛经翻译概况及其中的美学意义初探[J]. 青春岁月 2011(20)
    • [19].佛经翻译之“相”说[J]. 东方翻译 2013(05)
    • [20].佛经翻译的伦理传统:表现方式与基本特征——从“从”与“通”说起[J]. 外语学刊 2019(05)
    • [21].也谈语气词“邪”与“耶”——兼谈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 汉字文化 2015(05)
    • [22].佛经翻译中的“味道”之我见[J]. 牡丹 2015(14)
    • [23].从文化视阈看我国佛经翻译[J]. 考试周刊 2014(13)
    • [24].从佛经翻译看翻译对意识形态的依附[J]. 商洛学院学报 2014(01)
    • [25].玄奘大师佛经翻译的价值和启示[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03)
    • [26].佛经翻译之阶段性及其特点[J].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03)
    • [27].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政治化[J]. 学术交流 2012(05)
    • [28].文质彬彬——从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批评看佛经翻译的审美理想[J]. 民族翻译 2011(04)
    • [29].翻译的暴力——意识形态视角下的佛经翻译[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1)
    • [30].赞助者操控与唐代佛经翻译[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标签:;  ;  ;  ;  

    莲花生大师生平业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