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P糖蛋白过表达是多药耐药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MDR1基因编码的产物,P糖蛋白是大脑血脑屏障上一种ATP依赖性的药物外排泵,可以将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主动排出。吗啡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常用阿片类药物,也是P糖蛋白的特异性底物,长期使用后,可增加MDR1mRNA的转录,并刺激P糖蛋白在脑组织和脑血管内皮细胞上大量过表达,从而促进脑内吗啡外渗,导致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的有效吗啡浓度降低,从而产生吗啡耐受。氧化苦参碱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研究证实其可抑制多种肿瘤耐药细胞株中P糖蛋白的表达,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其能够协同吗啡治疗中晚期癌痛,起到减少吗啡的用量和维持量的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吗啡激活的MDR1基因介导的P糖蛋白过表达相关。目的培养小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检测氧化苦参碱的非细胞毒性浓度;建立体外吗啡干预细胞模型,检测吗啡用药组和空白组之间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即MDR1a、MDR1b及其产物P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而吗啡联合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观察中药对吗啡耐受的治疗的干预作用,以及各用药组和空白组之间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的差异,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吗啡激活的MDR1基因介导的P糖蛋白过表达的逆转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同时也为预防阿片类药物耐受提出新的药物配伍方案,为阿片类药物在各种疼痛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延长临床上吗啡的镇痛时间,从而延缓吗啡耐受的形成。方法本研究以小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剂量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72小时处理,采用MTT比色法筛选氧化苦参碱的非细胞毒性浓度;结合国内外实验用药浓度,将细胞分为4组(接受不同浓度的单药吗啡处理),采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用药组及对照组之间MDR1a和MDR1b基因和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将最适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与吗啡联合应用处理细胞72小时,并设立吗啡单药组、氧化苦参碱单药处理组和无任何药物处理的空白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技术检测联合用药组和单药吗啡组之间、空白组和单药氧化苦参碱组之间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比较分析各组实验数据结果,明确氧化苦参碱可延缓吗啡耐受形成,其机制与抑制MDR1介导的P糖蛋白过表达相关。结果1.MTT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72小时后,当氧化苦参碱浓度≥400ug/ml时对小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当氧化苦参碱浓度为25ug/ml、50ug/ml、100ug/ml、200ug/ml时,其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结合既往文献记载,确定下一步实验用的氧化苦参碱浓度为 200ug/ml。2.RT-PCR结果显示:正常情况下,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可检测到MDR1a基因mRNA和MDR1b基因mRNA;结合国内外实验用药浓度,将吗啡设为10-7M、10-9M、10-11M3个浓度组,各组相应药物处理72小时后,细胞MDR1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且增强水平与吗啡浓度呈正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各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吗啡组和空白组之间MDR1b基因表达水平并未有明显变化(P>0.05);吗啡(10-7M)联合氧化苦参碱(200ug/ml)组处理72小时后,细胞MDR1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药吗啡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blot结果显示:吗啡组P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各吗啡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吗啡联合氧化苦参碱组P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要低于单药吗啡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苦参碱的非细胞毒性浓度为<400ug/ml。2.MDR1a和MDR1b基因在正常小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但吗啡引起的MDR1基因过表达仅与MDR1a基因有关。3.氧化苦参碱可抑制吗啡激活的MDR1 a和P糖蛋白的过表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MDR1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晚期胃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4)
- [2].MDR1基因外显子26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31)
- [3].MDR1基因外显子26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系统评价[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05)
- [4].MDR1基因多态性与美罗培南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11)
-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伊马替尼耐药与MDR1基因表达相关性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13)
- [6].卵巢上皮癌中MDR1与CA125表达预测化疗效果的价值[J]. 江苏医药 2008(11)
- [7].慢病毒载体介导Mdr1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3)
- [8].奥卡西平对癫癎患儿外周血MDR1表达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13)
- [9].依达拉奉对癫痫大鼠海马中MDR1产物P-gp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04)
- [10].MDR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 山东医药 2009(13)
- [11].终末期肾脏病患者MDR1基因多态性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诱导牙龈增生的关系[J]. 中国血液净化 2016(06)
- [12].MDR1基因多态性与其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的关系[J].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2)
- [13].反义mdr1对鼻咽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06)
- [14].MDR1基因多态性与肾病综合征[J]. 医学综述 2009(19)
- [15].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01)
- [16].中药单体逆转MDR1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03)
- [17].中药柴贝止痫汤对难治性癫痫大鼠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09(06)
- [18].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染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07)
- [19].MDR1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J]. 中国畜牧杂志 2016(13)
- [20].MDR1基因多态性对替米沙坦血药浓度和药动力学影响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3(06)
- [21].MDR1基因+3435C/T基因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硼替佐咪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07)
- [22].MDR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系统评价[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5)
- [23].MDR1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转录活性的检测[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03)
- [24].大蒜辣素对多药耐药HepG2细胞中MDR1基因表达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1)
- [25].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抑制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并逆转耐药肝癌细胞的体外试验研究[J]. 中国药房 2011(33)
- [26].MDR1基因甲基化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1(08)
- [27].MDR1基因单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建立[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8(09)
- [28].mdr1甲基化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6)
- [29].MDR1基因多态性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作用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03)
- [30].MDR1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