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为研究高铝高碱度中钛型高炉渣脱硫性能,进行了炉渣粘度实验和脱硫实验。基于炉渣分子与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Al2O3-MgO-TiO2五元渣与铁液硫分配系数热力学模型。运用建立的模型对高铝高碱度中钛型炉渣脱硫分配系数,高钛型炉渣脱硫分配系数,工厂高炉渣脱硫分配系数进行模拟。粘度实验表明,炉渣在碱度1.35,A1203含量为18%,Ti02含量为13%时,在实验温度下粘度比较大,熔化性温度比较高。脱硫实验表明,炉渣碱度从1.15变化到1.30时,渣铁硫分配系数随着炉渣碱度的提高而增大,但碱度继续提高时,渣、铁硫分配系数随着碱度的提高而降低;炉渣中A1203含量从14%变化到18%时,渣、铁硫分配系数随A1203含量的提高而降低;炉渣中MgO含量从9%变化到13%时,渣、铁硫分配系数随着MgO含量的提高而增大;炉渣中Ti02含量从9%变化到13%时,渣、铁硫分配系数随着Ti02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基于炉渣分子与离子理论,通过计算CaO-SiO2-Al2O3-MgO-TiO2五元渣系中的结构单元,建立了CaO-SiO2-Al2O3-MgO-TiO2五元渣与铁液平衡时硫分配系数的通用热力学模型,运用matlab7.0软件可以解模型中的作用浓度控制方程。建立的热力学模型不仅可以计算CaO-SiO2-Al2O3-MgO-TiO2五元渣、铁硫分配系数,而且还可以计算渣中CaO和MgO各自对炉渣脱硫的贡献程度。在运用建立的热力学模型对高铝高碱度中钛型炉渣、铁硫分配系数模拟时,碱度从1.15变化到1.30,A1203含量从14%变化到17%,MgO含量从9%变化到13%,Ti02含量从9%变化到11%时,渣、铁硫分配系数的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高钛型炉渣、铁硫分配系数的模型计算值和实测结果相差较大;工厂高炉渣、铁硫分配系数的实测结果和模型计算结果吻合不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高炉渣为原料制取矿渣棉的试验研究[J]. 北方钒钛 2011(04)
- [2].高炉渣微粉生产工艺技术[J]. 北方钒钛 2016(03)
- [3].攀枝花高钛高炉渣工艺矿物学及提钛技术研究[J]. 云南冶金 2019(06)
- [4].陕钢龙钢公司高炉渣铁沟智能测温喜获成功[J]. 四川冶金 2019(06)
- [5].高钛型高炉渣回收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2)
- [6].高钛型高炉渣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J]. 矿产综合利用 2020(04)
- [7].碳化高炉渣若干高温物性特征研究[J]. 轻金属 2020(05)
- [8].高钛型高炉渣混凝土植筋抗拔试验研究分析[J]. 四川建材 2020(10)
- [9].高炉渣的综合回收利用[J]. 中国有色冶金 2019(01)
- [10].高炉渣回收利用现状及钛提取技术[J]. 热加工工艺 2019(07)
- [11].探究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及展望[J]. 冶金与材料 2019(02)
- [12].高炉渣的综合利用及展望[J]. 热加工工艺 2018(19)
- [13].高钛高炉渣提钛综合利用研究现状[J]. 新型工业化 2018(08)
- [14].高钛高炉渣利用研究现状[J]. 四川冶金 2016(03)
- [15].不同高炉渣法得到的产品[J]. 河北冶金 2016(08)
- [16].高钛型高炉渣钢筋混凝土扁梁结构的初探[J]. 四川建筑 2016(04)
- [17].高炉渣处理工艺分析[J]. 现代冶金 2014(04)
- [18].风冷高炉渣的化学组成及水硬活性关系研究[J]. 江西建材 2015(12)
- [19].高炉渣处理技术及实施要点之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33)
- [20].高炉渣废料在桥头路基处理中的应用[J]. 交通世界 2020(31)
- [21].马钢1~#高炉渣处理改造实践[J]. 工业炉 2020(05)
- [22].高炉渣处理爆炸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12)
- [23].高炉渣适宜镁铝比分段管控的分析与应用[J]. 钢铁 2019(10)
- [24].碱度对高炉渣玻璃化率的影响实验研究[J]. 冶金能源 2019(06)
- [25].高炉渣显热回收利用现状与展望[J]. 矿产综合利用 2018(01)
- [26].中钛高炉渣可磨性实验研究[J]. 混凝土 2018(04)
- [27].调质高炉渣非等温析晶动力学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7)
- [28].微波场中加热高钛高炉渣的数值模拟[J]. 钢铁研究学报 2016(02)
- [29].高炉渣浴碳热还原高炉粉尘的实验研究[J]. 环境工程 2015(09)
- [30].盐酸法处理高钛型高炉渣的综合利用[J]. 四川环境 201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