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坚(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上海青浦201700)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306-02
【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救护车内空气、随车物品的污染状况,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完善院前急救质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救护车消毒管理
救护车是急诊急救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在承担抢救、运送各类急危病人同时,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播途径,造成病员间交叉感染的发生,并危害医务人员的健康。针对此状况,我们随机选取上海市青浦区医疗急救中心8辆急救车,对车内空气、物品进行了细菌数量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本中心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现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污染状况调查以接送病人刚回站的救护车为对象,包括救护车车内空气以及车内的担架、氧气湿化瓶、简易呼吸器的面罩、血压计袖带、止血带、听诊器等随车物品。
1.2采样方法
分别对8辆救护车进行编号,每车进行三次车内空气细菌数量监测及车内物品细菌数量监测,取平均值。
1.2.1救护车内空气细菌数量监测:关闭门窗,采用平板暴露法,以直径9cm的营养琼脂平皿2个分别置放在救护车内,将平皿水平放置,高度为1.5cm,暴露5min盖好,置37℃温箱内培养24h,观察结果。同一高度、同一位置布点,进行空气采样。
1.2.2车内常用物品细菌数量监测:采用以棉拭子采样法,用内径5cm×5cm灭菌规格板置于物品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磷酸盐缓冲液棉签在规格板空心处涂抹l0次(往返为一次)。将棉签放人装有10ml磷酸盐缓冲液采样管内敲打80次。取洗脱液,用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置37℃温箱培养24小时,计算菌落数。于同一位置进行采样。
2调查结果
2.1车内空气细菌数量测量结果(见表1)
表1车内空气细菌培养结果
2.2车内常用物品细菌数量测量结果(见表2)
表2车内常用物品细菌培养结果
3讨论
救护车作为院前急救的运载工具,承担着繁重的救护工作,同时救护车运送的绝大多数是危重病人,且病人疾病种类不一。如果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和管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导致病人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大量在车辆内驻留。车内环境相对密闭,有的车内为负压密闭环境,致病微生物容易在车内空气中悬浮[1],并随空气流动传播,车内空气中以及常用物品表面常有大量致病菌存留,这对于患者的健康存在严重威胁,具有潜在的感染其它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危险。
多数学者将救护车归属于Ⅲ类环境,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其空气细菌数要求≤500cfu/m3,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0cfu/m2。但一般救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车内空气病原微生物总数多在1000cfu/m3以上[3],刚运行完毕的急救车辆内的细菌总数甚至高达11566cfu/m3[4]。李丽婷等对救护车内空气质量的正交试验分析发现,在南方空气条件下,救护车内细菌总数可达12717cfu/m3,并且其中大部分为致病微生物[3]。楼文军[5]等采用涂抹法对救护车内物体表面进行采样,检测结果为车内物体表面细菌数平均为43.4cfu/cm2,最高达86.2cfu/cm2。
本研究以接送病人刚回站的救护车为研究对象,发现救护车内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车内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最低为1099cfu/m3,最高可达10590cfu/m3,除一车次外均远高于1800cfu/m3,而有研究表面空气中细菌数病原微生物总数达到700~1800cfu/m3就存在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性[6]。车内常用物品细菌数量测量结果与邓胜玉[4]等结果类似,远高于10cfu/m2标准。此种状况说明救护车极易成为院内感染控制的盲区,并易造成病员间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加强救护车消毒管理应是减少患者交叉感染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针对救护车内存在的严重污染状况,结合本中心的设备及技术力量,提出有效控制车内感染的应对措施,以降低患者通过救护车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并同时保护随车急救人员的身体健康。
首先,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组织全体急救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文件,提升全体急救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做好岗前培训,把救护车的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作为必修课,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定期对急救中心随车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复训,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控制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救护车消毒管理制度。急救中心制定救护车消毒管理制度,由急救科科长负责管理,当班随车医生负责实施清洁消毒工作,并建立救护车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包括每日运送患者情况、车内消毒方法、消毒人员执行情况等,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并定时抽样做细菌检查,检测消毒效果。通过记录,管理者及时对急救车内各种污染和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了急救车内感染的发生。
第三,严格消毒隔离。平时应注意救护车内通风,保证车内空气新鲜。执行任务时,穿工作服,戴一次性手套、口罩,进危险环境要穿隔离衣、戴防护性眼镜和一次性鞋套。运送病人或每天工作结束后,按规定对救护车进行消毒:用500mg/L朗索消毒液喷雾消毒,车载紫外线灯照射半小时。患者离开救护车后,将医疗废物装污物袋内送医院急诊科统一无害化处理。在运送烈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时,救护车辆专车专用,驾驶室与车厢严格密封隔离,车内设专门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域,配备手消毒设备。急救人员穿全套防护物品,患者戴口罩、穿隔离衣。患者离开救护车后,立即对救护车进行彻底的消毒。
综上所述,救护车既肩负着急诊病人的转运工作,又承担着抢救病人的医疗救治任务,做好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工作,是控制各类急危重病人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刘亚军,孙景工,谭树林,等.传染病员救护车病员室模拟气溶胶流动仿真与实验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5):27-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202.
[3]李丽婷,赵红梅,翦辉,等.救护车内空气病原体分析正交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2):1066-1068.
[4]邓胜玉,陈舜霞.救护车内空气及物品细菌数量调查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50-51.
[5]楼文军,辛忠,徐承龙,等.救护车细菌污染调查及消毒方法的探索[J].中国消毒学杂志,1991,(2):120—121.
[6]刘胜文.实用医院管理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