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杂环论文-郑梦凯,张聪聪,李伯耿

芳杂环论文-郑梦凯,张聪聪,李伯耿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杂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扩链剂,力学性能

芳杂环论文文献综述

郑梦凯,张聪聪,李伯耿[1](2019)在《含芳杂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的耐热性,以聚四氢呋喃二元醇(PTMG-2000)为软段,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别与扩链剂1,2,4,5-苯四甲羧酸二酐(PMDA)、3,3',4,4'-苯甲酮四羧酸酐(BT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和1,4-丁二醇(BDO)反应形成的链段为硬段,经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种类和含量的TPU,考察了它们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含芳基酰亚胺基团的引入能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初始分解温度,BPDA-MDI为硬段的TPU初始分解温度约为260℃,优于以BTDA-MDI和PMDA-MDI为硬段的TPU,更优于常规的以BDO-MDI为硬段的TPU(150℃)。当硬段含量为w=40%时,25℃环境中,含芳基酰亚胺型TPU的邵氏硬度>92 A,拉伸强度在36~40 MPa,断裂伸长率>500%,均较相同硬段含量的BDO-MDI型TPU高;且80℃下,含芳基酰亚胺型TPU仍有较高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BDO-MDI硬段含量为w=40%的TPU相比,25和80℃下,相同硬段含量的BPDA-MDI型TPU的杨氏模量分别是前者的3.8倍和18倍,拉伸强度是前者的2.1倍和3.4倍,断裂伸长率是前者的1.03倍和2.5倍。此外,含芳基酰亚胺型TPU的弹性恢复能力并未随着它们硬度和刚性的增加而变差,还略优于BDO-MDI型TPU,在100%应变条件下,弹性恢复率均大于81%。(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昱赟[2](2019)在《芳杂环上的碳—氢键卤化及胺甲酰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碳-氢键的转化是通过碳-碳和碳-杂键得到多样性结构芳基衍生物的高效方法之一,对于具有各类不同功能的有机分子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内容为芳杂环碳-氢键的直接官能化反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无金属条件下8-氨基喹啉C5位的碳-氢键卤化反应。无需使用任何金属催化剂或外加氧化剂,8-氨基喹啉和N-卤代丁二酰亚胺在二氯甲烷中,加热直接高效得到系列C5-卤代的8-氨基喹啉。该工作为合成为功能化的8-氨基喹啉合成提供了原子经济性合成新途径。第二部分,镍催化8-氨基喹啉C5-和C7-位碳-氢键双卤化反应。以廉价、低毒、易得的溴化镍做催化剂,实现了8-氨基喹啉环上的氧化碳-氢键双卤化反应。反应在空气氧化氛围、乙腈为介质条件下进行,以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实现了C5,C7-双取代8-氨基喹啉的合成。第叁部分,8-氨基喹啉的C2胺甲酰化反应。以8-氨基喹啉和异腈为起始物,在对甲苯磺酸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共同促进下,在C2-位上选择性发生胺甲酰化反应,合成了结构多样的2-胺甲酰基-8-氨基喹啉。反应无需金属试剂催化或辅助,在原子经济性方面具有优势。第四部分,吡啶的C2-胺甲酰化反应。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反应条件的全面优化和调整,建立了草酸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共同促进下吡啶和异腈之间的C2-胺甲酰化反应。同样无需使用金属试剂,在1,2-二氯乙烷介质中和空气氛围下合成了一系列2-胺甲酰基吡啶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彭雨新[3](2019)在《基于芳杂环拓展荧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荧光材料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它们在化学和生物传感、成像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其中,具有推-拉电子结构(D-A)的荧光分子比纯碳氢类的荧光分子更具有吸引力,因为这类分子还兼具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从而使得分子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发生红移。一般来说,获得高的电荷迁移率是有机半导体分子设计中主要目标之一,因此这类分子往往被设计成具有较长的共轭体系来获得更好的光/电性质。其中,强的π-π相互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有利于电荷传输。相反,π-π相互作用能够导致聚集态的分子中形成不利于荧光的激子以及激发子的形成,因此降低固态荧光材料(如OLEDs等)的发光效率。2001年,唐本忠提出了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概念,从此设计新型功能荧光分子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和传统的聚集引起的荧光猝灭完全不同,AIE实现了溶液荧光和固体(或聚集态)荧光之间的连接而具有实际意义,目前AIE广泛应用于光电材料,化学传感以及生物成像方面等方面的研究。机械响应荧光(MRL)材料因为在记忆芯片以及智能墨水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MRL材料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它们的吸收光谱以及发射光谱能够对机械力,如摩擦,涂抹,流体压力等作出响应。目前大部分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使用具有强的固态荧光AIE分子来构筑兼具AIE活性与MRL性质的荧光材料。然而,这些AIE/MRL材料对于机械力刺激仅仅表现出荧光的二色行为,而关于荧光型增强MRL材料的报道则相对较少。四苯乙烯(TPE)作为经典AIE母核心之一,已经被广泛的用于功能荧光材料的构建。在MRL的研究中,TPE同样可以被认为是明星分子。然而,要实现TPE衍生物的MRL荧光增强性质则非常困难。有效的调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设计功能型共轭型材料分子至关重要。本论文从芳杂环与生色团基团的有机组合来调节分子的电子结构入手,合理设计合成具有AIE与MRL活性的芳杂环荧光化合物。如,将氮苯基咔唑单元与噻吩/丙二氰相结合,得到了具有近红外区发射的AIE活性分子。而利用对称结构的氮苯基咔唑/噻吩/丙二氰分子能够形成多重层间相互作用的平面型HOF结构的特点,来实现了高对比度的荧光增强型MRL响应(约1200倍)。此外,分别将香豆素环和苯基/丙二氰与TPE结合,如此一来,分子在固态自组装过程中将会受到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形成荧光猝灭的亚稳态结构,这也是实现这类TPE类分子高对比度MRL开/关响应的关键。以下是本论文的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第二章,在众多的有机π共轭体系分子中,含氮的芳杂环化合物是非常有前景的有机模块之一,常被用于合成高性能的发光材料。1,10-菲咯啉是经典的氮杂环分子,该分子被用作电子受体单元,当与其他的富电子基团组合,化合物将具有明显的D-A结构。本章系统研究了两组具有不对称结构的1,10-菲咯啉芳杂环衍生物金属铼配位前后的光物理性质的变化。其中仅以叁苯胺(TPA)作为电子给体(D)的配体L1和L2互为同分异构体,而另外的一组以叁苯胺和噻吩单元作为D的配体L3-L5是另外一组同分异构体。这些配体在金属铼配位后,核磁氢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单晶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变化。此外,我们还通过DFT计算对这一变化做出了相关解释。在1,10-菲咯啉不同位点(2-,3-或者3,8-位)引入D基团,能够影响分子的共轭结构,进而导致了这些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结构和光谱差异。通过几组同分异构体的对比可以发现,在1,10-菲咯啉的2-位引入给电子基团,更能降低分子的能级间隙。此外,金属铼配位后,能够有效降低分子前线轨道中的HOMO轨道能级,而对LUMO轨道能级的影响却不明显。第叁章,主要探究基于氮苯基咔唑/噻吩/二氰基(T-DCV)的机械响应荧光(MRL)和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对称的平面型分子1中,在多重C-H…N氢键和强的层间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具有层状结构的HOF结构。该HOF结构的形成导致了分子1弱的固态荧光以及聚集态荧光猝灭,但是却保证了其高对比度的MRLturn-on响应(1.2×103倍)。此外,这种MRLturn-on响应带来的结构变化可以可以通过粉末衍射测试得到验证。其中,平面型HOF带状结构中α和β环和相邻层间的破坏可以被观察到。此外,我们还获得了两个AIE活性分子(2和3),它们的荧光发射波长接近近红外区域。和1相比,分子2和3是高度扭曲的分子,它们的分子堆积结构中形成了足够的空间位阻。这种扭曲构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分子的固态以及聚集态中形成强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具有AIE性质的原因。第四章,将传统的荧光染料基团香豆素和AIE活性基团四苯乙烯基团组合,以实现具有高比度和高灵敏度的机械响应发光(MRL)材料。荧光分子C3Ph同时含有香豆素和四苯乙烯单元,因此它既显示出典型的AIEE行为,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固态荧光特性(无定型态时)。从C3Ph的单晶结构分析可发现,结晶态时的C3Ph中形成了独特的二维HOF结构。该HOF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猝灭了晶态C3Ph的荧光,另一方面也是它具有高对比度的MRL性质的关键。此外,通过摩擦/熔化-固化过程可以实现C3Ph的固态荧光的开和关的可逆循环。第五章,成功合成以及分离得到了一对具有D-A结构的四苯乙烯E/Z异构体化合物E-TPE2PD和Z-TPE2PD。强极性的二氰基的引入使得分子的极性发生改变,这不仅有利于最终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同时分子具有了典型的扭转分子内电荷转移(TICT)特性,表现出明显的溶剂致变色效应。这对同分异构体在光照的条件下(254 nm)能够实现可逆的E/Z异构化,其中,从E构型到Z构型的速度要明显快于从Z构型到E构型的速度。同时,由于它们均含有四苯乙烯结构单元,因此都具有明显的AIEE效应。不同的是,Z-TPE2PD表现出高度的形态依赖的固态荧光特性,其固态荧光发射随着结晶度的提高而逐渐红移。相反,E-TPE2PD随着结晶度的提高,其固态荧光显示出微弱的蓝移。这对同分异构体不同的形态依赖性质与它们固态晶体结构中是否存在π-π堆积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Z-TPE2PD分子中的PDCV单元存在一定程度的π-π堆积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当分子结晶度提高,而它的荧光发射逐渐红移的原因。更有意思的是,对两个同分异构体研磨时,Z-TPE2PD表现出蓝移的MRL荧光增强现象,而E-TPE2PD则是明显的荧光颜色变化。本章提出了一种通过在TPE核内引入强极性双氰乙烯基,来增加E/Z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分子极性差异以促进其分离的合成策略,为进一步深入探索TPE同分异构体分子的性质差异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田青强[4](2019)在《咪唑盐酸盐催化转酰胺化、双格氏金属卤素交换合成芳杂环多取代化合物和TRK靶向抑制剂loxo-101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由咪唑盐酸盐催化合成酰胺键和苯并咪唑衍生物、双格氏金属卤素交换合成芳杂环多取代化合物和TRK靶向抑制剂loxo-101合成研究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咪唑盐酸催化研究。酰胺键和苯并咪唑结构是药物、有机功能化合物及材料等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靶向抗肿瘤药物也具有酰胺键的结构片段,因此对其片段的构建非常重要。目前对于酰胺键的构建和苯并咪唑芳杂环的合成已有诸多文献报道,其中有些方法已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本文用咪唑盐酸作为推动剂来构建酰胺键和苯并咪唑片段,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收率高﹑底物适用范围广。第二部分:通过对现有的格氏交换反应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了在非低温条件下对带有酸性质子的溴取代芳杂环上的选择性溴-金属交换反应。使用i-PrMgCl和n-BuLi组合的方案不仅解决了单独使用烷基锂作为卤素-锂交换试剂时发生的分子间猝灭问题,同时这种方法选择性也较好。第叁部分:Loxo-101的合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快,肿瘤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其中肺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也是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其相关药物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迫在眉睫。Loxo-101非小细胞肺癌(NSCLC)抑制剂由Loxo Oncology与拜耳公司联合研发,用于治疗多种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成人和儿童患者,对实体肿瘤没有明显选择性,作用范围广,只要患者的肿瘤中存在NTRK基因融合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NTRK融合的患者,有效率高达76%。文献报道loxo-101的合成主要是以5-氯-3-硝基-吡唑并[1,5-a]嘧啶为母核、以2-(2,5-二氟苯基)-吡咯烷和3-羟基吡咯烷为支链的叁部分分别进行制备,最后再汇集合成loxo-101。本文在比较了loxo-101的合成方法后,欲研发出更加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以2-氨基吡唑为初始原料一步合成吡唑并[1,5-a]嘧啶,后经混酸硝化﹑叁氯氧磷氯代得到母核5-氯-3-硝基-吡唑并[1,5-a]嘧啶;以2,5-二氟溴苯与吡咯硼酸酯进行Suzuki偶联,后经氢化﹑手性拆分得到单一手性2-(2,5-二氟苯基)-吡咯烷;手性3-羟基吡咯烷从市场购得。这叁部份中间体经Buchwald-Hartwig偶联和酰胺化后得到loxo-101。在对支链2-(2,5-二氟苯基)-吡咯烷研究合成中发现对2-(2,5-二氟苯基)-吡咯的吡咯环氢化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收率偏低,于是我们放弃对2-(2,5-二氟苯基)-吡咯的吡咯环氢化的方案,而采用其他方案对其进行合成,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本论文综述了NSCLC靶向抑制剂近几年的国内外进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蒋艳云[5](2019)在《新型N-杂环卡宾钯催化氯代芳杂环偶联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钯配合物催化的Suzuki-Miyaura和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在药物中间体、农药、有机光电材料和其他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氮杂环卡宾钯配合物(NHC-Pd)由于具有绿色环保高效等优势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合成一类新型NHC-Pd配合物催化杂(芳)环-杂环偶联底物。本文设计合成了5个新型氮杂环骨架卡宾配合物C1、C2、C3、Cs1和Cs2,利用核磁共振和X-射线表征了其结构。通过对5个新型氮杂环骨架卡宾钯配合物的筛选,研究这些配合物作为预催化剂催化氯代芳杂环与杂芳环之间的偶联反应,在最优催化体系下对底物类型进行拓展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杂环偶联产物。通过改变氮杂环卡宾咪唑环骨架提高催化剂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骨架取代基产生的位阻效应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桥头碳能够有效地阻止芳胺环绕碳-氮键翻转,防止β-氢消除和催化剂的失活现象的发生。研究发现:(1)氮杂环卡宾咪唑环骨架环对金属钯中心起到保护,并且异丙基的引入可极大提高催化剂的效率;(2)在莰基骨架上引进的两个叔丁基增强了电子云密度并促进氧化加成反应,从而利于催化循环;(3)在最优催化体系下,利用C1、Cs1两个活性较好的配合物对氯代杂(芳)环-杂环偶联反应底物进行拓展,其中一些偶联产物可以在医药中间体和光电材料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乔梦君[6](2019)在《苄位C_((sp~3))-H直接官能化在合成硫代酰胺和芳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锅法”合成因其避免了原材料繁琐的预官能团化造成的浪费,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简单、成本效益高、对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案,广泛应用于多种有机重要中间体的制备。通过C~3_((sp))-H的直接官能团化构筑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分子,一直是有机合成中的难点,也是长期挑战。未活化的C~3_((sp))-H键键能大,不易断裂,直接官能化是一直存在困难。苄位C~3_((sp))-H键与未活化的C~3_((sp))-H键相比,反应活性有所增加,而且通过苄位C~3_((sp))-H键氧化硫化构建C=S键和C~3_((sp))-SH氧化环化构筑C-C/C-X(O、N、S)键鲜有文献报道。在无金属条件下,通过C~3_((sp))-H键直接官能化合成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一直是制药科学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本论文以Bunte盐(ArCH_2SSO_3Na,苄基硫代硫酸钠)和芳甲基硫醇(ArCH_2SH)为原料,分别与芳胺和邻取代芳胺反应,构筑C=S键和C-C/C-X(O、N、S)键,一锅煮分别合成了硫代酰胺和芳杂环化合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苄基硫代硫酸钠和苯胺为底物,DMSO为溶剂和硫源,通过苄位C~3_((sp))-H氧化硫化生成新的C=S键,发现了一种一锅煮、无金属催化、无需添加硫源和氧化剂的合成硫代酰胺类衍生物的新方法(Scheme 1)。该部分研究内容发表于Org.Biomol.Chem.期刊上。(DOI:10.1039/c9ob00336c.)Scheme 1在氮气氛围下,以苄基硫代硫酸钠和苯胺在DMSO中的反应为模版反应,优化反应条件。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对底物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底物兼容性较广,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对反应收率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以中等到优异的收率得到52个目标产物。通过控制实验、加入自由基抑制剂TEMPO、BHT;~1H NMR和MS跟踪实验对反应中间体进行研究,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结果,证明该反应经历复杂的过程,苄基硫代硫酸钠和DMSO都是目标化合物硫代酰胺中硫原子的来源。并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所得产物均经过~1H NMR,~(13)C NMR确定结构;32个新化合物通过HRMS进一步确证结构。2)以邻取代芳胺和芳甲基硫醇为底物,通过芳甲基硫醇中硫原子促进C~3_((sp))-H氧化环化,一锅煮合成了新的C-C/C-X(O、N、S)键。发现了一种无金属催化,无配体添加、温和、高效、经济在空气中合成五类芳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Scheme 2)。Scheme 2以邻羟基苯胺和苄硫醇在DMSO中的反应为模版反应,优化反应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对该反应体系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底物兼容性好,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对反应稍有影响,可以24%-99%的收率得到苯并恶唑、苯并噻唑、苯并咪唑、萘并唑类、恶唑并吡啶等五个系列共计29个芳杂环化合物。通过控制实验、加入自由基抑制剂TEMPO、BHT等反应中间体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芳甲基硫醇中硫原子促进C~3_((sp))-H氧化环化的过程进行推测,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所得产物均经过~1H NMR,~(13)C NMR确定结构。2个新化合物通过HRMS进一步确证结构。(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闫营营,刘春[7](2019)在《钯碳催化Suzuki-Miyaura反应合成芳杂环取代叁苯胺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芳杂环卤代物和4-硼酸叁苯胺为原料,以Pd/C为催化剂,在乙醇水溶液中经Suzuki-Miyaura(SM)反应合成了芳杂环取代叁苯胺衍生物。以2-溴吡啶与4-硼酸叁苯胺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溶剂、碱、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2-溴吡啶0.25mmol,4-硼酸叁苯胺0.375mmol,Pd/C催化剂占2-溴吡啶的物质的量的1.5%,乙醇水溶液〔4 mL,V(乙醇)∶V(水)=3∶1〕,碳酸钾0.5 mmol,反应温度80℃,在该条件下合成了12个芳杂环取代叁苯胺衍生物,产率为54%~99%,所有产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结构确认。该反应体系在空气及水相中进行且催化剂易于分离回收。(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陈秀峰,苏炜[8](2018)在《含硫芳杂环类姜黄素的合成、结构与抗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叁个含硫芳杂环类姜黄素:1,7-双(2-取代噻吩基)-1,6-庚二烯-3,5-二酮1~3,其结构经1 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由单晶培养得到了化合物1和2的晶体,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HeLa、BEL-7404和SMMC-7721叁种肿瘤细胞的生物毒性。其中,在R2位取代甲基的类姜黄素2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其对BEL-7404的IC50值为99.9μM。(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占金,黄修鹏,马亚玲,覃晴,徐宁[9](2018)在《芳杂环亚胺类N,N(O,S)-双齿配体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廉价易得的2-呋喃甲醛、2-噻吩甲醛、2-吡啶甲醛等杂环芳甲醛以及正丁胺、苯胺等脂肪及芳香伯胺等为原料,在温和的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8种N,N(O,S)-亚胺类双齿配体。得到了优良的分离收率,最高达到了97%。产物为液体或固体化合物,分别测定了固体的熔点,并通过核磁共振谱(~1H NMR及~(13)C NMR)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其与目标化合物相符。(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成程[10](2018)在《基于NHC催化实现的芳杂环类功能分子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吡喃酮类分子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由于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等)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如何利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合成出2-吡喃酮类化合物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小分子催化剂是近些年来有机合成化学家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氮杂环卡宾(N-heterocyclic carbenes简化为NHC)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中重要的一员,其催化羰基类化合物的活化具有独特的优势。烯醛是NHC催化最常用的活性羰基类化合物之一。目前,NHC催化烯醛或活性酯与各种亲核体、以及亲电体的反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而NHC催化烯醛或活性酯与吡啶叶立德的反应研究一直鲜有报道。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NHC分别催化烯醛和活性酯与羰基叶立德发生[3+3]环加成反应,快速构建2,6-双取代-2-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等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NHC催化剂和联苯二醌氧化剂的作用下,催化氧化烯醛形成不饱和酰基唑鎓中间体,与酮羰基叶立德发生[3+3]环加成反应,一步简洁高效构建2,6-双取代-2-吡喃酮类化合物,部分底物可以取得大于90%的分离收率。2.通过使用浊度法,对已合成出的目标化合物,进行200μg/mL对水稻白叶枯细菌和烟草青枯细菌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6-双取代-吡喃酮类化合物对这两种植物细菌的抑菌活性一般。(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芳杂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芳基碳-氢键的转化是通过碳-碳和碳-杂键得到多样性结构芳基衍生物的高效方法之一,对于具有各类不同功能的有机分子合成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内容为芳杂环碳-氢键的直接官能化反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无金属条件下8-氨基喹啉C5位的碳-氢键卤化反应。无需使用任何金属催化剂或外加氧化剂,8-氨基喹啉和N-卤代丁二酰亚胺在二氯甲烷中,加热直接高效得到系列C5-卤代的8-氨基喹啉。该工作为合成为功能化的8-氨基喹啉合成提供了原子经济性合成新途径。第二部分,镍催化8-氨基喹啉C5-和C7-位碳-氢键双卤化反应。以廉价、低毒、易得的溴化镍做催化剂,实现了8-氨基喹啉环上的氧化碳-氢键双卤化反应。反应在空气氧化氛围、乙腈为介质条件下进行,以良好到优秀的产率实现了C5,C7-双取代8-氨基喹啉的合成。第叁部分,8-氨基喹啉的C2胺甲酰化反应。以8-氨基喹啉和异腈为起始物,在对甲苯磺酸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共同促进下,在C2-位上选择性发生胺甲酰化反应,合成了结构多样的2-胺甲酰基-8-氨基喹啉。反应无需金属试剂催化或辅助,在原子经济性方面具有优势。第四部分,吡啶的C2-胺甲酰化反应。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反应条件的全面优化和调整,建立了草酸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共同促进下吡啶和异腈之间的C2-胺甲酰化反应。同样无需使用金属试剂,在1,2-二氯乙烷介质中和空气氛围下合成了一系列2-胺甲酰基吡啶类化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杂环论文参考文献

[1].郑梦凯,张聪聪,李伯耿.含芳杂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

[2].王昱赟.芳杂环上的碳—氢键卤化及胺甲酰化反应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3].彭雨新.基于芳杂环拓展荧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9

[4].田青强.咪唑盐酸盐催化转酰胺化、双格氏金属卤素交换合成芳杂环多取代化合物和TRK靶向抑制剂loxo-101合成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5].蒋艳云.新型N-杂环卡宾钯催化氯代芳杂环偶联反应的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

[6].乔梦君.苄位C_((sp~3))-H直接官能化在合成硫代酰胺和芳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闫营营,刘春.钯碳催化Suzuki-Miyaura反应合成芳杂环取代叁苯胺衍生物[J].精细化工.2019

[8].陈秀峰,苏炜.含硫芳杂环类姜黄素的合成、结构与抗癌活性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张占金,黄修鹏,马亚玲,覃晴,徐宁.芳杂环亚胺类N,N(O,S)-双齿配体合成与表征[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8

[10].李成程.基于NHC催化实现的芳杂环类功能分子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

标签:;  ;  ;  ;  

芳杂环论文-郑梦凯,张聪聪,李伯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