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论文-李帅

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论文-李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文水县

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帅[1](2019)在《文水县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农村基础设施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可以改善人们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认识,促进建设所需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最终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收集文水县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料和数据,对文水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和水利基础设施叁类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文水县农村公路密度小,等级低质量差,能源供应结构不合理,水利设施不足且水资源浪费严重。(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淑红,李忠富,王永华[2](2008)在《非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资本存量测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系统研究永续盘存法的理论基础,从经济折旧率选择、基年资本存量估计、当年投资额选取和投资品价格指数的选择四个方面进行了处理和研究,从而估算了农村道路、自来水设施和电力设施1990~2006各年年末所形成的资本存量,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建筑经济》期刊2008年11期)

孟庆翠,徐学东[3](2008)在《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具有服务的公共性和效益的间接性等特点,其本身直接的财务收益可能很少甚至没有,但社会效益很大。统计数据表明,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应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益评价的实证分析方法,并以山东省为例,结合山东省1990~2005年的调查统计数据,对山东省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农业生产总值与农村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化肥施用折存量、播种面积、受灾面积等影响因数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08年12期)

孟庆翠,徐学东[4](2007)在《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具有服务的公共性和效益的间接性等特点,其本身直接的财务收益可能很少甚至没有,但社会效益很大。统计数据表明,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对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益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对投入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描述极为重要。本文应用 CD 生产函数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结合山东省1983-2006年的调查统计数据,对山东省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农业产值与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播种面积、技术进步、农户投入等影响因数的关系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得山研究结论。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规模很大,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0000亿元,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一。从分析结果看,尽管由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目前山东省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效益呈现下降趋势,投资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对提高农户收入和增加农户福利的效益仍非常明显,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依然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偏低是山东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制约因数。(本文来源于《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王芳[5](2006)在《成都市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解决,“叁农”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一直在持续增长。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巨大缺口,以及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相比,农业的产业投资仍然显得不足,其中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显得更加突出。这种状况具有普遍性,即使是数千年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也不例外。论文《成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分析》,集中研究成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围绕问题的关键,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力图深入系统地探讨提高基础设施规划、筹资、建设和运营效率的途径。论文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以成都市金堂县叁溪镇的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为实证分析,以揭示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中的经济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为理顺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求研究结果以及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应用价值。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再将二者置放于成都现实进行加工提炼。作者在论文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是:1.在考察成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的基础上,致力于其提供方式,生产方式方面的问题的探讨,希望通过各方面综合的分析,找出解决成都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参考性对策,以此作为西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业,振兴农村的借鉴。2.经济落后的前提下,如何找一条能够很好的解决资金来源,又能兼顾发展中的效率、公平原则的新路子,同时让村委会这一非经济组织卸下长期以来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担负的过大责任。3.理顺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从而增加非农工作岗位,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寻找出路。无疑,上述问题对新形势下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04-01)

丁学东,白景明,张岩松,孙忠云,屈霞[6](2004)在《中国农村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状况如何是农村公共福利水平高低的集中体现。要提高农村居民公共福利水平,加强农村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对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把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之一,思路的基本落脚点是农民增收就意味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仔细推敲之后可以发现,这种思路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居民消费包括私人物品和公共产品两大必要组成部分,而且公共产品消费是私人(本文来源于《农村财政与财务》期刊2004年10期)

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系统研究永续盘存法的理论基础,从经济折旧率选择、基年资本存量估计、当年投资额选取和投资品价格指数的选择四个方面进行了处理和研究,从而估算了农村道路、自来水设施和电力设施1990~2006各年年末所形成的资本存量,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论文参考文献

[1].李帅.文水县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9

[2].徐淑红,李忠富,王永华.非生产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资本存量测算研究[J].建筑经济.2008

[3].孟庆翠,徐学东.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益实证分析[J].人民长江.2008

[4].孟庆翠,徐学东.山东省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效益实证分析[C].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5].王芳.成都市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

[6].丁学东,白景明,张岩松,孙忠云,屈霞.中国农村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问题研究[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

标签:;  ;  ;  

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论文-李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