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研究

汉语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研究

论文摘要

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与此相关的计算机及网络文化也应运而生。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与此相关的大量的语言现象,作为网络交流工具的网络语言也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关注。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语境下经过变异的语言形式,其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特征以及电子媒体属性。网络语言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词汇变异和句法的变异两个方面。其中网络词汇变异主要是通过词语的语音、语义以及形式的变化三种途径来实现;句法变异也分为词类变异使用、新奇副词的使用、词语叠用和特殊结构的使用这几种情况。本文以网络语言的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为语料,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以认知隐喻、认知转喻以及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对网络语言词汇和句法的变异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引起变异的认知动因及在线意义建构方式。通过对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的认知分析,本文认为,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是汉语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动因:汉语网络语言利用语音造词手段形成的变异是语音转喻的体现;其词汇的语义、形式变异也体现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句法变异中的词类的转换使用也体现了转喻认知。文章还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汉语网络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中文语码+英语词缀-ing”的在线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是一种基于相关性的“截搭”型整合。全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二章综述网络语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国内网络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重要部分,着重对网络语言变异实现的三种途径,语音、词汇以及句法进行分类总结,并从认知角度阐释其所反映的人类的转喻和隐喻认知思维方式,同时从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变异的动态的在线意义建构方式和幕后认知机制;第六章是结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网络语言研究的意义
  • 1.2 本研究采用的理论框架
  • 1.3 研究范围、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2章 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
  • 2.1 国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 2.2 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
  • 第3章 网络语言的语音变异及其认知分析
  • 3.1 网络语言语音变异分析
  • 3.2 网络语言语音变异的认知动因
  • 第4章 网络语言的词汇变异及其认知分析
  • 4.1 网络语言的词汇变异分析
  • 4.2 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认知动因
  • 第5章 网络语言句法变异及其认知分析
  • 5.1 网络语言句法变异分析
  • 5.2 网络语言的句法变异的认知动因
  • 5.3 一种特殊的整合结构:“中文语码+-ing”的认知阐释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顺应论看校园流行语的语言变异现象[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2].《语言战略研究》2021年第5期“城乡语言变异研究”专栏约稿启事[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04)
    • [3].青少年语言变异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2)
    • [4].试论影响语言变异的社会因素[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5].广告语言变异搭配的认知机理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0)
    • [6].网络语言变异及其规范探究[J]. 语文建设 2016(14)
    • [7].术语“语言发展变化”和“语言变异”混用状况分析[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8].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研究[J]. 同行 2016(07)
    • [9].浅谈社会制约视角下的语言变异[J]. 青年文学家 2016(36)
    • [10].反思参数:生物语言学视角的变异研究新进展[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6(01)
    • [11].从作家王蒙点评“汉语盘点2016”谈网络语言变异[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6(26)
    • [12].广告语言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冲击与应对[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25)
    • [13].基于模因论的网络语言变异认知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6(05)
    • [14].关于网络语言的语言变异研究[J]. 北方文学 2018(05)
    • [15].广告语言变异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2014(08)
    • [16].从顺应理论看新闻语言变异[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01)
    • [17].第五届欧洲语言变异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丹麦召开[J]. 语言科学 2008(04)
    • [18].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研究——以“盖楼”为例[J]. 语文建设 2016(33)
    • [19].《围城》语言变异及在译文中的再现[J]. 语文建设 2015(15)
    • [20].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及其原因分析[J]. 山西青年 2020(06)
    • [21].语言变异的部分原因及变异种类[J]. 青年文学家 2018(14)
    • [22].浅析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语言变异与校园语言[J]. 青年文学家 2016(15)
    • [23].《飘》的文学语言变异翻译对策[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4(01)
    • [24].从新词新语看媒体语言变异的隐喻与模因理据[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13(02)
    • [25].浅析网络语言变异[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4)
    • [26].语言变异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2(08)
    • [27].浅析《尤利西斯》的语言变异[J]. 语文建设 2017(33)
    • [28].阶层、语体和语言变异——以昆区北方话鼻韵尾变异为例[J]. 南京社会科学 2009(06)
    • [29].论网络语言[J]. 唐山文学 2018(08)
    • [30].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解读[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03)

    标签:;  ;  ;  

    汉语网络语言变异的认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