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以就业政策为例

论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以就业政策为例

论文摘要

自1995年第四次世妇会,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世界公认的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有效战略,它已成为我国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事业的行动指南,11年来对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起到了不小的影响作用。经济独立是妇女在社会领域中取得地位和独立的先决条件,妇女只有在公共劳动中才能确立自身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在当今社会,妇女就业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尺度。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们追求的发展是协调发展,我们追求的进步是社会的全面进步,而把大多数妇女排斥在就业大军之外的发展和进步,不能称之为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基于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实施11年来我国就业政策的变化以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从对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介绍入手,以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社会关系分析法从国家、市场、社区、家庭四个方面对我国就业政策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旨在通过这些分析挖掘出存在于社会权力结构和体制中导致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深层因素,进而得出社会性别主流化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思路,以期能对构建社会性别平等机制,提高男女平等分享社会资源水平,保障妇女人身与健康权益、发展妇女潜力,建设先进性别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社会关系分析法这种全新的方法对我国就业政策进行了社会性别分析,从而得出社会性别主流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总结了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实施11年来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思路,丰富了我国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研究,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建构。本文认为随着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我国的实施,我国的公共政策正在逐步由性别中性政策、性别平等政策或性别差异政策向社会性别意识政策转变,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对性别平等的关注日益增强。随着提高妇女地位,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的不断完善、妇女主体意识增强和妇女组织的多样化发展,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与国际社会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只有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纳入和谐社会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规制作用;提高妇女参政水平;重视保障妇女的人身权利和健康权益;建设和倡导平等、和谐、文明的先进性别文化;制定社会性别敏感指标,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相关问题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二、本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概念
  • (一) 社会性别的相关理论
  • 1. 社会性别理论的渊源
  • 2. 社会性别的提出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4. 社会性别主流化
  • (二) 公共政策与社会性别
  • 1. 公共政策的界定
  • 2. 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分类
  • 三、我国就业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 (一) 我国妇女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 我国妇女就业的基本状况
  • 2. 我国妇女就业存在的问题
  • (二) 用社会关系分析法分析我国就业政策
  • 1. 社会关系分析法
  • 2. 国家:政策的变化对妇女就业的影响
  • 3. 市场:利益原则对妇女就业的影响
  • 4. 社区:文化对妇女就业的影响
  • 5. 家庭:两性分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权力关系对妇女就业的影响
  • 四、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 (一) 我国公共政策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成功经验
  • 1. 提高妇女地位,促进性别平等的国家机制不断完善
  • 2. 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对性别平等的关注日益增强
  • 3. 妇女主体意识增强和妇女组织多样化发展
  • (二) 我国公共政策社会性别主流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 2. 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分享的性别不平等
  • 3. 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的程度亟待提高
  • 4. 妇女的人身和健康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 5. 性别不平等的文化障碍仍需高度重视
  • 6. 公共政策中的隐性性别歧视制约了我国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 (三) 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可以改进的思路
  • 1. 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纳入和谐社会战略
  • 2.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和规制作用
  • 3. 提高妇女参政水平
  • 4. 重视保障妇女的人身权利和健康权益
  • 5. 建设和倡导平等、和谐、文明的先进性别文化
  • 6. 制定社会性别敏感指标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促进性别主流化 全面提升女性能力[J]. 人口与健康 2020(08)
    • [2].浅析社会性别主流化建构[J]. 财富时代 2020(08)
    • [3].当代新闻传播对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影响[J]. 新闻传播 2016(09)
    • [4].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国家治理、耦合逻辑与政府工具[J]. 理论导刊 2016(07)
    • [5].社会性别主流化政策对妇女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2015(02)
    • [6].领导干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实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南省领导干部的调查[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03)
    • [7].联合国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社会性别主流化[J]. 中国妇运 2015(08)
    • [8].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下的女性平等就业实现机制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5(09)
    • [9].国际有关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理论观点述评——基于《超越社会性别主流化》专辑的讨论[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6)
    • [10].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推进与媒介责任[J]. 妇女研究论丛 2013(06)
    • [11].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下女大学生的就业[J]. 青春岁月 2012(06)
    • [12].社会性别主流化及其中国途径[J]. 党政干部论坛 2009(11)
    • [13].大学女性从政策边缘走向中心——乌干达马克雷雷大学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案例解读[J]. 外国教育研究 2019(01)
    • [14].支持科研领域女性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03)
    • [15].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普通高校的实践构想[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01)
    • [16].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3)
    • [17].联合国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及其成效[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18].探析欧盟职业教育同行评估——以社会性别主流化为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27)
    • [19].让男女不平等不再发生 妇联组织在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策略和思考[J]. 新湘评论 2013(09)
    • [20].社会性别主流化理念与我国反家暴立法[J]. 河北法学 2012(01)
    • [21].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障碍[J]. 法制与社会 2012(01)
    • [22].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J]. 现代妇女(下旬) 2011(01)
    • [24].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宣传倡导[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02)
    • [25].社会性别主流化视角中的女省长群体研究[J]. 领导科学 2010(16)
    • [26].审计在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探索[J]. 管理工程师 2010(02)
    • [27].针对妇女暴力的全球治理与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7)
    • [28].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公共卫生系统再造[J]. 医学与社会 2010(11)
    • [29].中国农村执行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的现状分析[J]. 思想战线 2010(S2)
    • [30].台湾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践[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01)

    标签:;  ;  ;  ;  ;  

    论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以就业政策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