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从五脏藏神理论出发,探讨脾胃与神志的密切联系。通过检测脾虚模型大鼠脑内信号转导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脾虚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变化机制。方法:理论方面:本研究从五脏藏神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脾在五脏藏神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对脾胃与神志相关理论的梳理,从生理、病理、治疗方面归纳了脾与神志相关理论的机制,同时,本文还对脾藏意主思中“意”和“思”的含义以及脾与脑相关等进行了探讨。实验方面: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1组(造模加灌胃归脾汤)、治疗2组(造模加灌胃柴胡疏肝散)。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相结合的方法,复制脾虚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体重、进食量、外观表现和动态变化等对模型进行筛选。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DNF、AChE、NOS和即早基因C-FOS,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即早基因C-JUN mRNA在脾虚大鼠脑内的表达变化,探索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从而为脾藏神理论提供实验依据。结果:1脾虚模型复制结果模型组大鼠从造模第三天起,开始出现类似脾虚的症状:大便溏泻,消瘦,扎堆,精神萎靡等。第八天症状最重,出现食少,稀便或粘液便,肛周毛色污秽,懒动,扎堆,眯眼,乏力,耳尖色淡,畏寒,尾凉,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甚或降低,背毛松散,毛色不荣或掉毛发枯表现;治疗1组在第一周也出现类似的情况,但此后症状逐渐减少消失,体重增长迅速。模型组的体重增长缓慢,体重较轻,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造模成功。2 BDNF、AChE和NOS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 BDNF免疫阳性反应物在脾虚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归脾汤治疗组(治疗1组)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升高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2组MOD值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 AChE免疫阳性反应物在脾虚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归脾汤治疗组(治疗1组)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低与正常组类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2组MOD值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 NOS免疫阳性反应物在脾虚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归脾汤治疗组(治疗1组)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高接近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2组MOD值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即早基因C-FOS的免疫组化、C-JUN的原位杂交检测结果1) C-FOS免疫阳性反应物在脾虚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归脾汤治疗组(治疗1组)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2组MOD值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 C-JUN mRNA阳性细胞在脾虚大鼠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归脾汤治疗组(治疗1组)脑内海马、前额叶皮层和下丘脑MOD值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2组MOD值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1脾藏神理论在五脏藏神理论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而在五脏皆藏神的整体协调关系中,脾胃起着枢轴或曰关键的作用。脾胃所化生的营血精微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同时,脾的转枢气机和运化水湿的功能正常又是“神”正常表达的重要保证。脾藏意,主思,而“意”、“思”的含义包括了学习记忆的过程,脾与学习记忆关系密切。2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的方法复制脾虚模型,模型复制成功。3脾虚大鼠脑内与学习记忆有关的信号转导相关因子表达变化:AChE表达升高,BDNF、NOS、C-FOS和C-JUN mRNA表达降低;经归脾汤治疗后大鼠脑内AChE表达降低,BDNF、NOS、C-FOS和C-JUN mRNA表达升高,提示脾虚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影响。4结合本课题组对脾虚大鼠行为学研究的结果,提示归脾汤通过调节脾虚大鼠脑内信号转导相关因子的表达而对学习记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五指毛桃对大黄型脾虚模型小鼠补益作用研究[J]. 新中医 2013(09)
- [2].3种方法建立小鼠脾虚模型过程中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变化规律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9(06)
- [3].菔厚双参胶囊对脾虚模型小鼠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4(06)
- [4].基于转基因小鼠构建病证结合脾虚模型的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06)
- [5].以脾虚模型小鼠胃肠激素含量为依据优化枳术颗粒提取工艺[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5(01)
- [6].脾虚模型大鼠一般状况的实验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14(03)
- [7].脾虚小鼠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9(03)
- [8].参考文献-标注方式-投稿指南[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05)
- [9].白色念珠菌肠道感染对脾虚模型小鼠小肠组织中IL-10和IL-12影响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5(11)
- [10].参考文献-文中标注方式-投稿指南[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11)
- [11].四君子汤对两种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紊乱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9)
- [12].不同健脾方对脾虚模型大鼠水盐代谢及水转运的作用比较[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13].峨参对食醋所致小鼠脾虚模型的作用观察[J]. 四川中医 2008(09)
- [14].实验性脾虚大鼠肠道黏膜味蛋白Gαgust基因及蛋白表达及补脾方干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09)
- [15].参芪五味子片对脾虚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05)
- [16].脾虚模型大鼠结肠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8表达变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8(02)
- [17].健脾中药对脾虚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医杂志 2009(S1)
- [18].金仁陈子方对小鼠脾虚模型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14(06)
- [19].泻宁口服液对脾虚模型的抗疲劳、抗应激作用及其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03)
- [20].加味参白散对脾虚COPD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26)
- [21].脾虚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分布及时效性研究[J]. 中医杂志 2020(14)
- [22].白色念珠菌感染对脾虚模型小鼠T细胞亚群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5(12)
- [23].五指毛桃水煎液对大黄型脾虚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实验研究[J]. 今日药学 2012(07)
- [24].饮食失节法脾虚模型小鼠症状的综合评价及缺陷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1(04)
- [25].脾虚小鼠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局部黏膜免疫机制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8)
- [26].大小鼠脾虚及湿盛模型的研究[J]. 江西中医药 2020(05)
- [27].四君子汤对脾虚模型大鼠肽转运载体1转运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 2020(11)
- [28].虎尾轮根提取物对脾虚小鼠的影响[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01)
- [29].参考文献-文中标注方式-投稿指南[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05)
- [30].参考文献-文中标注方式-投稿指南[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