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始于1907年(Schloffer),但由于当时照明不良、手术部位深在、显露不佳、止血困难及难以控制的颅内感染等原因,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直到上世纪60年代,Hardy将手术显微镜应用于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借助其放大及照明优势,手术显露大为改观。随着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术中X线定位装置的改进,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从此得到空前的发展[1]。该入路具有创伤小、手术效果好、安全省时、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目前己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纳,但现阶段术后尿崩症、低钠血症、肿瘤残留等问题仍较常发生。目的:探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问题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2001年至2007年间145例行经口-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对术后常见问题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45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尿崩33例(22.8%),低钠血症22例(15.2%),垂体功能低下9例(6.2%),脑脊液漏4例(2.8%),肿瘤残留13例(9.0%)。尿崩均为暂时性尿崩,多发生于术后l~2天,治疗上予补液、控制尿量等治疗,持续4-12天后全部治愈,垂体微腺瘤尿崩发生率(38.7%)明显高于大腺瘤(20.3%)及巨大腺瘤(14.3%),经χ2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组的垂体瘤术后尿崩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低钠血症多发生于术后4-10天,以轻度及中度低钠为主,通过补充电解质等治疗,出院前均治愈;60岁以上年龄组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最高(40.0%),经χ2检验,与其他年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大小及不同分泌类型的垂体瘤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9例垂体功能低下患者中有5例经激素替代治疗半年后垂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余4例未恢复者予长期激素替代治疗。4例脑脊液漏,经卧床休息、降颅压等治疗后全部治愈。13例肿瘤残留中有5例于术后3个月至2年选择经额底入路再次手术治疗,余8例选择放射治疗。结论:垂体微腺瘤术后尿崩发生率明显高于大腺瘤及巨大腺瘤,考虑与微腺瘤自身的特点和多采用全切肿瘤同时切除部分瘤周垂体的术式有关。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老年垂体瘤患者术后易出现低钠血症。垂体大腺瘤及巨大腺瘤术后易发生垂体功能低下,术前既有垂体功能低下者手术后垂体功能较难恢复正常。术中对于较轻的脑脊液漏采用明胶海绵修补填充,并用生物胶密闭,可以有效防止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侵袭海绵窦是肿瘤残留的重要原因。术者的经验技术对减少肿瘤残留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