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s动员和ERK/CREB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奥美沙坦酯的干预

EPCs动员和ERK/CREB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奥美沙坦酯的干预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模型观察奥美沙坦酯对血压、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骨髓EPCs数量、心肌微血管密度、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phosphorylatabl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p-ERK)蛋白及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able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表达的影响效应,旨在研究EPCs动员和ERK/CREB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奥美沙坦酯的干预。方法:(1)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和实验分组:结扎Sprague-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8);OML组(n=8),奥美沙坦酯给药剂量为1mg/kg/d;OMH组(n=8),奥美沙坦酯给药剂量为3mg/kg/d。共给药2周。另设一假手术组(Sham组)(n=8)。将奥美沙坦酯研碎溶于助溶剂配成药液,术后24h开始一天一次灌胃,Sham组及AMI组均以同样方法喂予等体积助溶剂。(2)观察指标:①尾动脉血压:分别于术前、术后24小时(灌胃前)、1w、2w测量;②血清VEGF含量:术后2w经眼眶后静脉丛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Immuno-ab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③外周血循环及骨髓EPCs计数:分别于术后1w经眼眶后静脉丛、术后2w经心脏穿刺取外周血,术后2w取骨髓,经分离、原代培养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1,1′-dioctadecyl-3,3,3′,3′- 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 labeled acetyl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及FITC标记的单叶豆凝集素1(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conjugated Bandeiraea simplicifolia-1 lectin,FITC-BS-1)双色荧光标记鉴定后进行;④心脏组织病理改变及心肌梗死面积测算:处死动物后做左室横切面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测算心脏瘢痕长度占左室总周长的百分比,以此百分比代表心肌梗死面积;⑤心肌微血管计数:以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做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进行;⑥心肌p-ERK及p-CREB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结果:(1)尾动脉收缩压:在术前、术后24h、1w及2w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之间无明显差异;(2)血清VEGF:与Sham组相比,AMI组、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与AMI组相比,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外周循环EPCs数量:Sham组术后1w、2w循环EPCs数量差异无显著性;AMI组术后第1w循环EPCs数量较第2w稍高,差异无显著性;OML组、OMH组术后2w循环EPCs数量均较1w高,差异有显著性;AMI组与Sham组同期相比,循环EPCs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OML组、OMH组与同期AMI组相比,循环EPCs数量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且奥美沙坦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循环EPCs数量,OML组和OMH组同期EPCs数量差异显著。(4)骨髓EPCs数量:术后2w,AMI组骨髓EPCs数量较Sham组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OML组骨髓EPCs数量比AMI组明显增加;OMH组骨髓EPCs数量较AMI组亦明显增加,且奥美沙坦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骨髓EPCs数量;(5)心脏HE染色及心肌梗死面积:Sham组心肌HE染色正常;AMI组及奥美沙坦酯治疗组梗死区均可见心肌纤维溶解断裂,大量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瘢痕组织形成,非梗死区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奥美沙坦酯呈剂量依赖性缩小心肌梗死面积;(6)心肌微血管密度:术后2周,AMI组心肌微血管密度较Sham组明显增加,两者差异显著;奥美沙坦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心肌微血管密度;(7)心肌p-ERK及p-CREB蛋白表达:p-ERK和p-CREB的表达在Sham组极低;在AMI组其表达明显增加;奥美沙坦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该表达。结论:(1)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增多,乃机体对缺血损伤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反应,但并不能阻止AMI病程的进展;(2)AMI后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增多,与血清VEGF水平升高和EPCs动员增加有关;(3)AMI后心肌p-ERK和p-CRE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表明此时ERK/CREB通路明显活化,可能促进了心肌血管新生;(4)奥美沙坦酯能够促进AMI后心肌血管新生,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机制可能与奥美沙坦酯增加骨髓EPCs动员有关;(5)奥美沙坦酯可降低AMI大鼠心肌p-ERK及p-CREB的表达,提示奥美沙坦酯通过抑制AT1R而抑制ERK/CREB通路的活化,其效应与心肌血管新生之间关系如何,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6)奥美沙坦酯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独立于降低血压效应和VEGF途径之外。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EPCs 动员和 ERK/CREB 信号通路对 AMI 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奥美沙坦酯的干预
  • 前言
  • 第一部分: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EPCs 动员和 ERK/CREB 信号通路对 AMI 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奥美沙坦酯的干预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A125水平与心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02)
    • [2].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与AMI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01)
    • [3].免疫层析法检测CK-MB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3)
    • [4].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中缺血性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28)
    • [5].基于AMI评价的全球智库现状[J]. China Economist 2016(04)
    • [6].浅谈进行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对诊断AMI的临床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22)
    • [7].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AMI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15)
    • [8].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65)
    • [9].列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来源刊[J]. 艺术与设计 2017(02)
    • [10].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2)
    • [11].早期康复护理在提高AMI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及生活能力中的作用[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9(04)
    • [12].1例AMI拔除临时起搏电极后急性心脏压塞的护理启示[J]. 名医 2020(08)
    • [13].基于AMI二次开发的塑件体积收缩率快速优化[J]. 模具工业 2016(12)
    • [14].从系统化整体护理到集束化干预之AMI篇[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16)
    • [15].胺碘酮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 北方药学 2016(09)
    • [16].心肌梗死(AMI)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6)
    • [17].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cTnI对AMI的诊断价值[J]. 河北医药 2011(19)
    • [18].AMI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抽血的临床护理心得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7)
    • [19].亚低温治疗与AMI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关系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03)
    • [20].心电图预测AMI室性心律失常患儿的预后[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01)
    • [21].延续护理模式对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05)
    • [2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救护的护理方法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3)
    • [23].延续性护理对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6(21)
    • [24].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观察[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9(05)
    • [25].移情护理改善AMI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观察[J]. 罕少疾病杂志 2020(06)
    • [26].导管室规范化护理流程在AMI绿色道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05)
    • [27].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
    • [28].临时起搏器在AMI慢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04)
    • [29].基于AMI系统的智能电表的设计[J]. 湖北电力 2011(01)
    • [30].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20)

    标签:;  ;  ;  ;  

    EPCs动员和ERK/CREB信号通路对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奥美沙坦酯的干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