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研究

间接正犯研究

论文摘要

间接正犯,又被称为间接实行犯亦或是他手犯,是德日刑法理论界中比较值得讨论的理论之一,虽然该理论常常被称为“替补性”理论,但由于其在共同犯罪理论中对共犯从属性的缺憾之处起到了很好的解释作用,因而被重视。并且随着学者们研究的深入,愈发认为该理论具有很大的价值去发掘。我国于近代受到德日刑法理论的影响,开始对间接正犯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尽管研究的水平较之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间接正犯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需加强。但是,由于现实情况的需要,在实务界已经出现了运用间接正犯理论来处理案件的实例。因此对于间接正犯理论的研究更值得学者门去探讨,本文通过对德日以及我国的刑法学者的相关论述为基本,旨在通过对间接正犯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间接正犯理论的薄弱之处有所加强。本文首先以一些疑难案例为开头,在对这些争议案件的处理意见中尝试引入间接正犯的概念。接着笔者从间接正犯的起源开始探讨间接正犯的理论来源,试图以不同学说的碰撞带领读者体会学术界理论的精彩纷呈。在对英美法系简要介绍之后笔者开始论证间接正犯的基本特征,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特征模式,以区别已经存在的存在一些瑕疵的模式。该模式以间接正犯的基本特征为基础,强调了间接正犯的间接性与正犯性,将其他学者所说的工具性、责任性、以及行为性等复杂而混乱的特征一起包括在内。本文的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主要是对间接正犯的表现范围进行研究,相区别与其他学者的多达七八种的分类,本文对间接正犯的进行了以构成要件为基础的划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利用非刑法意义上的行为、利用欠缺构成要件的行为、以及利用合法行为,但是由于间接正犯理论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共犯理论中的一些争议所在,必然不能避免彼此之间出现重叠部分,笔者尽量把重叠部分减少至最低。三个部分力图涵盖间接正犯所有的可能存在的情况。之后对于间接正犯的认定的研究,笔者首先认为应当先确认间接正犯自身在不同情形下的认定,之后再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分。文章的最后通过篇首的两个案例,运用本文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得出了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刑法理念的答案。“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由于间接正犯理论深奥且复杂,加之本人学识尚浅,文中不免有诸多欠妥当之处,望各位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间接正犯原理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 二、间接正犯的内涵
  • (一) 间接正犯理论的由来与现状
  • (二) 间接正犯的概念
  • (三) 间接正犯的特征
  • 三、间接正犯的表现形式
  • (一) 利用非刑法意义上的行为
  • (二) 利用他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行为
  • (三) 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
  • 四、间接正犯的认定与处罚
  • (一) 间接正犯的认定
  • (二) 间接正犯的处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日刑法主观违法论探究[J]. 当代法学 2011(03)
    • [2].德日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及其借鉴[J]. 时代金融 2017(21)
    • [3].论德日刑法的犯罪支配理论与共谋共同正犯[J]. 河北法学 2011(09)
    • [4].刑法学中介入因素的定义与种类——基于德日刑法学视角的考察[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9(04)
    • [5].德日刑法上的监督、管理责任[J]. 刑事法评论 2012(02)
    • [6].利用行为视角下的片面共犯否定论[J]. 刑事法评论 2016(02)
    • [7].犯罪构成理论:刑法谦抑精神之载体——剖解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08)
    • [8].编者絮语[J]. 清华法学 2009(02)
    • [9].论正犯与共犯区分之中国选择[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3)
    • [10].未遂犯处罚根据之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5)
    • [11].“正犯主犯化”:趋势、原因及启示[J]. 法学论坛 2020(01)
    • [12].论刑法学四性[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3].“不能犯”概念的引入——由一起放火案件引发的思考[J]. 福建法学 2011(04)
    • [14].承继共同正犯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4(10)
    • [15].论我国刑法应然的构成要件[J]. 求索 2014(10)
    • [16].主犯正犯化质疑[J]. 法学研究 2013(05)
    • [17].关于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J]. 法学 2010(02)
    • [18].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历史局限性[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9].未遂犯处罚根据论:嬗变、选择与检验[J]. 中国检察官 2015(13)
    • [20].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及其借鉴[J]. 法制博览 2017(05)
    • [21].论共犯关系的脱离[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6)
    • [22].法律的人性关怀——德日刑法期待可能性立法例评析[J]. 法制与社会 2014(15)
    • [23].结果加重犯的立法完善[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06)
    • [24].间接正犯概念及其成立范围的比较研究[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25].论述德日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根据[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3)
    • [26].两岸刑法中客观处罚条件规定的评析[J]. 海峡法学 2012(04)
    • [27].期待可能性的域外命运——基于德日刑法理论与实践的考察[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28].信赖原则理论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9(10)
    • [29].客观未遂论的滥觞——一个学术史的考察[J]. 法学家 2011(04)
    • [30].必要共犯争议问题探析[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

    标签:;  ;  ;  ;  

    间接正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