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被贴上“鸳鸯蝴蝶派”标签的民初上海文人群体,面目模糊不清,身份难以定位。本文尝试以人际关系网络作为文人群体研究的切入口。首先,辨析“鸳鸯蝴蝶派”名称的源起以及词义如何转移变迁,从观念建构的角度,探询“鸳鸯蝴蝶派”何以不能构成一个文学流派。其次,考察文人交游网络形成的两种方式。一方面,分析作者群体如何围绕核心刊物聚集起来,以及在作者群的凝聚过程中,友情作为维系纽带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层面,观察文人社团活动与日常交往,包括雅集、聚餐、游山玩水、诗酒酬酢等各种形式的交游活动。探究人脉作为一种资源,对他们的人生和事业起到何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