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各个游牧民族中,契丹民族的文化承上启下,其文化特征是以捺钵为主体的草原游牧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民族性、地域性、游牧性和变异性是其基本特征。由于捺钵文化的游牧特色极其突出,同时这一文化在与当时各类文化要素之间的交融与互动方面具有典型性,本课题将其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内蒙古地区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是孕育契丹民族的母亲河,契丹本民族本土文化就是以这两条河流为中心发展的。这一地区遗存有大量的辽代契丹贵族壁画墓,本文正是以这些壁画墓为中心,讨论捺钵为特征的契丹民族本土文化在墓葬艺术中的表现形态以及契丹民族接受了汉族文化影响以后怎样把自己本民族习俗和汉民族文化结合,并如何保留自己本民族原有的捺钵文化等问题。按照以往研究的惯例,题目虽然定为壁画墓为中心,但实际研究时并不局限于单纯的壁画材料,还要涉及到随葬品以及其它相关辽代艺术遗存。通过对辽代契丹贵族墓葬的形制结构、墓葬壁画以及艺术遗存的具体分析来揭示了对辽代这样一个长期被排斥在“中原正朔”之外的政权,对契丹族这样一个今人并不很熟悉的古代北方民族在吸收中原丧葬文化的同时如何保留本民族固有的捺钵文化等问题,即契丹族丧葬文化的特色尽可能予以深入论证。 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从许多带有共同特征的内容方面观察北方游牧民族的绘画艺术与文化扩展研究视野,总结和发现中国古代北方草原各族在草原美术史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寻找其共性与特性内涵,拓展中国草原民族美术史研究的空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义县奉国寺并非辽代皇家寺院[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2].主持人语[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儒家思想在辽代的传播及影响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辽代医药及相关问题述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5].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辽代女性教育研究[J]. 北方文物 2020(05)
- [6].“朝霞”、“轾霞”竞风流——辽代纺织业发展探析[J]. 草原文物 2018(02)
- [7].辽代书法研究综述[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9(Z1)
- [8].辽代女性的社会关系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8)
- [9].辽代墓葬的研究和对契丹文化的再认识探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5)
- [10].略论辽代鸡冠壶的形制及演变[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4)
- [11].沈阳地区辽代文化遗存概说[J]. 兰台世界 2018(09)
- [12].吴松弟《辽代人口新考》驳议——兼谈辽代的“丁”[J]. 史学集刊 2018(06)
- [13].辽代戏剧漫谈[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3)
- [14].辽代宫廷医事活动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 2016(06)
- [15].辽代骑射体育活动探析[J]. 山西档案 2016(05)
- [16].辽代佛学教育的社会影响述论[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7].辽代汉语与河北方言语音层次的形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8].辽代唯一传世的“辽词”考证——《三盆山崇圣院碑记》上的“西江月”[J]. 学问 2016(05)
- [19].辽代侍者的社会生活研究[J]. 鸭绿江(下半月) 2020(03)
- [20].十件辽代汉字墓志铭的录文[J].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9(00)
- [21].辽代“玉带”图形纹饰研究[J]. 文教资料 2017(04)
- [22].辽代的春捺钵[J]. 吉林画报 2016(12)
- [23].《秦晋国妃墓志》“有诏于显陵”解读——兼谈辽代寝殿学士制度[J]. 边疆考古研究 2016(01)
- [24].银杏叶、果各不同[J]. 饮食科学 2017(05)
- [25].辽代粮仓初探[J]. 明日风尚 2017(06)
- [26].银杏叶、果各不同[J]. 益寿宝典 2017(19)
- [27].残存《永乐大典》所收辽代史料考述[J]. 北方文学 2017(17)
- [28].内蒙古地区辽代墓葬出土马具及其文化因素构成[J]. 长江丛刊 2017(23)
- [29].浅谈辽代宗教文化[J]. 神州 2013(30)
- [30].论辽代典章制度史料的汇辑方法[J]. 东北亚研究论丛(长师大) 2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