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文化生命论文-刘冬梅

河流文化生命论文-刘冬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河流文化生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命意识,河流,巫楚文化,文化传承

河流文化生命论文文献综述

刘冬梅[1](2017)在《生命轮回与文化传承——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内蕴》一文中研究指出熊育群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带有浓重的生命意识和巫楚文化特色,其多重存在的"河流"意象晕染出生命与文化的"水气",古老"招魂"曲的神秘吟唱与古罗子国的艰难探寻渗透出生命与文化的"巫气",抒情主体的自我成长和文化传承体现出作者散文创作"小中见大"的"灵气"。作者把散文的真实情思贯穿在自然风物与人文历史之中合而为一,在极具作者情韵与个性的独特书写中彰显了当代散文的生命与价值。(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乔清举[2](2016)在《河流的文化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9月人的生命离不开河流,而河流不但有自然生命,还有社会生命,甚至文化生命。本书从河流的文化生命的概念论证、河流的文化生命与中国文化、哲学思维、以及人生的关系在学理上进行了全面、系统、清晰的阐释,使人们能够将河流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主体对待。(本文来源于《中华环境》期刊2016年10期)

杨永峰,袁伟影[3](2016)在《济南小清河河流文化生命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济南小清河为例,通过分析小清河的历史足迹和文化底蕴,挖掘小清河文化内涵,揭示小清河文化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梳理文脉、拓展河流文化新内涵;意向塑造,建设河流文化宣教载体;文化设计,恢复文化记忆;资源整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传承,开展积极有益的宣教活动;文化研究,成立文化研究机构等措施,旨在为我国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河流、保护河流文化,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田世民[4](2010)在《建立新型水文化 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的心理归宿和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文化、文明都是源于水且随水而发展。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一般是指人在发展进程中,在不断调整同水这种自然物质的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成果的水平、程度和质量的状态。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水文化的存在,水文化的发(本文来源于《黄河报》期刊2010-01-14)

李中华[5](2009)在《从“因水”到“因民”——读《河流的文化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去附近的书店买书,发现一套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河流伦理”丛书。随意翻阅其中的一种,其书名为“河流的文化生命”,作者乔清举。粗粗阅读了由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和中国伦理学会会长陈瑛为该书所写序言以及该书的作者乔清举所写的前言及目录,立即引起了我的(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乔清举[6](2009)在《论河流的文化生命及其对河流伦理学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生命概念存在科学主义、生物还原论和本质主义等缺陷,生命应是具有广泛性、层级性的家族类似概念。河流的文化生命是它的自然生命的升华,是"在人与河流相互交往、理解、诠释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河流对于流域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内在性和本质性的塑造和影响"。河流的文化生命诞生于审美,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表现;它是一个具有实在性的知识概念,它的认识方式是文化理性;它对建立河流伦理学的意义在于把道德共同体扩展到整个自然界,肯定自然的价值和权利,丰富补充"实践"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乔清举[7](2008)在《论河流的文化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的文化生命是指河流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人类文化、精神和文明方面所具有的生命。历史上,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具有文化生命的。河流的文化生命广泛地表现于文字、语言、一般理论思维、哲学思维、人生修养、艺术审美、文明类型、民族象征等各个方面。河流的自然生命是河流的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河流的文化生命则是自然生命的升华;河流文化生命的产生晚于自然生命,灭亡则早于自然生命,"川竭国亡"是民族心理和生存的沉重打击。只有拥有健康生命的河流才能产生文化生命,所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人类建立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08年02期)

郭君铭[8](2008)在《河流的文化生命与中华文明的普遍价值——南开大学哲学系乔清举教授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清举,男,1966年出生,河南禹州市人。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阶段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早稻田大学文学院,师从北京大学朱伯昆先生、早稻田大学楠山春树先生、土田建次郎先生,获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1999年晋升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着有《湛若水哲学思想研究》(台湾文津,1993年)、《金岳霖新儒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1999年)、《河流的文化生命》(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合着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传统文化》(任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中国哲学史简明教程》(任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任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另外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金岳霖新儒学思想研究》一书于2005年8月获第四届金岳霖学术研究奖。近年来从事"儒家哲学"、"中国哲学史学史"、"环境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乔清举[9](2006)在《河流的文化生命》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它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源和对象,还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文明发展。    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彩陶上的水波饰纹是古人对于自然的抽象再现。再现的自(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6-06-09)

魏晓宇[10](2006)在《河流文化生命的概念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文化生命作为河流生命的一种形式,是客体见诸于主体,并形成主-客体统一的辩证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其特点不是源于科学的理性分析和深刻的自然科学逻辑,而是根植于文化的进化,文明的发展,以及非理性的认识和语义学分析。具有象征性、民族性和文明的感召性。河流文化生命是指河流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源和对象,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人类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文明类型的能力。河流文化生命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它通过知、情、意、行四种机制产生,其表现形式主要在语言与文字,哲学、道德与宗教,文学与艺术,神话传说,民俗民风之中。河流文化生命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其本质表现为确立河流母亲的信仰。河流文化生命孕育人类文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积淀河流文化生命。河流文化生命扩展了社会调控的范围,促动社会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和文化变革。河流文化生命的本体论意义,既呈现在波普尔的“叁个世界”理论体系之中,属于第二和第叁世界,又蕴含在实存与意识的统一过程中。河流文化生命主要具有鉴史价值、审美价值、消遣价值、宗教价值、伦理学价值和哲学价值。河流文化生命也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建立人们对待河流的方法论原则和行为准则,以维持河流文化生命健康。河流文化生命概念及其意义的研究,有利于“维持河流健康生命”,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丰富与发展,有利于河流伦理的建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河流文化生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9月人的生命离不开河流,而河流不但有自然生命,还有社会生命,甚至文化生命。本书从河流的文化生命的概念论证、河流的文化生命与中国文化、哲学思维、以及人生的关系在学理上进行了全面、系统、清晰的阐释,使人们能够将河流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主体对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流文化生命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冬梅.生命轮回与文化传承——散文集《春天的十二条河流》内蕴[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2].乔清举.河流的文化生命[J].中华环境.2016

[3].杨永峰,袁伟影.济南小清河河流文化生命保护的理论与实践[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6

[4].田世民.建立新型水文化维持河流健康生命[N].黄河报.2010

[5].李中华.从“因水”到“因民”——读《河流的文化生命》[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乔清举.论河流的文化生命及其对河流伦理学的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

[7].乔清举.论河流的文化生命[J].文史哲.2008

[8].郭君铭.河流的文化生命与中华文明的普遍价值——南开大学哲学系乔清举教授访谈[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8

[9].乔清举.河流的文化生命[N].人民日报.2006

[10].魏晓宇.河流文化生命的概念及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标签:;  ;  ;  ;  

河流文化生命论文-刘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