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继”—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研究

“天人相继”—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研究

论文摘要

“气”、“神”、“性”是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三个术语,乃全书三大基本范畴。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大基本范畴及其关系的系统阐论,揭示出维系和贯穿三者的纲领——“天人相继”之所在。事实,“天人相继”就是贯穿全书的思想宗旨。文章在总结《张子正蒙注》特点:以《易》解《正蒙》;《大学》“至善”观的突显;一而二、二而一的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之上,导出“天人相继”是全书讨论的核心问题和思想主旨。“天人相继”是对天、人两方面的融会贯通,因而,当先分述之。“天”部分集中论述“气”与“神”两大基本范畴,《张子正蒙注》并非气本论,而是太和本体,太和乃“道之所自出”,中涵体用。“神”通天人,连接“气”与“性”,“穷神知化”是完整而富有特色的理论观念,是连接天人的桥梁,同时也是“天人相继”的内容。“至诚”是“神”的延展,它既有“至诚不息”的天道内容,又有“诚者,成身也”的天人相通内容。《张子正蒙注》继承和发展《正蒙》,天道、心性并重而以天人双向建构为特色。“性者,神之凝于人”完成了由天向人的过渡,将议题转入到尽心知性的成性工夫论,这同时涉及命、才与性的关系。王夫之认为,“命之通极于性”,尽性而后至于命,二者不可偏废;才与性的关系在对“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才副其性”,处于从属地位,其作用是辅助实现性的功能。命、才的正确合理发用流行是尽性的保证和内容。人心的作用对尽性同样重要,心由性由天道而来,其先天具有德性,人应“大其心以肖夫道”。《正蒙》教人立志,对志意关系的明白辨析,无疑丰富了尽性的内容,同时,也给“天人相继”指引了正确方向。由《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演化出的继善成性既是“天人相继”的本体论根据,又是“天人相继”的核心内容。继善成性首先要“纯于至善”,肯定人性及其价值,这明显融入了《大学》的“至善”观念;其次得“存顺没宁”,正确协调人道与天道的关系。“天人相继”是“纯于至善”和“存顺没宁”的自然、自觉延展,它要求人们“肖德”“践形”,即肖天地之道、德以践履主体之形质,成就主体之德行。《西铭》境界是“天人相继”思想主旨的集中体现,彰显着天、人的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正蒙注》概述
  • 第一节 《正蒙注》的版本
  • 第二节 《正蒙注》的特点
  • 一、以《易》解《正蒙》
  • 二、《大学》“至善”观的突显
  • 三、一而二、二而一的方法论原则
  • 第三节 《正蒙注》的思想主旨—“天人相继”
  • 第二章 《正蒙注》的天论
  • 第一节 太和本体
  • 第二节 神通天人
  • 一、神天德,化天道
  • 二、穷神知化
  • 第三节 至诚境界
  • 一、至诚不息
  • 二、“诚者,成身也”
  • 第三章 《正蒙注》的性论
  • 第一节 “性者,神之凝于人”
  • 第二节 命、才与性的关系
  • 第三节 尽心知性—“天人相继”的工夫论
  • 一、心由性由天道而来
  • 二、“大其心以求肖夫道”
  • 三、志意之辨
  • 第四章 “天人相继”—《正蒙注》旨归
  • 第一节 继善成性—“天人相继”的本体根据
  • 一、纯于至善
  • 二、“存顺没宁”
  • 三 “肖德”“践形”
  • 第二节 《西铭》境界—“天人相继”的彰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天人相继”—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