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论文摘要

1概述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教学环节的多种因素共同影响,而教师素质和水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通过其从事教育专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方式来实现的。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成败,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和主要因素,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对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实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研究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强度,揭示在教师教学质量水平发展过程中最需要发展和改进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进行大量文献查阅、专家和学生咨询以及预调查的基础上,以某重点医科大学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切入点,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因与病因推断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一个《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模型。分别以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教师评价偏向的结果作为应变量,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偏向的教学行为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了2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多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从多元理论的维度透视教师教学行为。对不同教学质量水平和不同评价偏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教师在不同教学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教学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成功筛选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行为因素,并对这些教学行为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2研究目的2.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督导管理机制,实现对教师教学行为质量的适时评价和督导干预。2.2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实然研究,科学描述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研究教学优秀、教学不良和教学普通教师的行为特征。2.3探讨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教学行为因素,对教学行为因素的影响强度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教师不同教学质量转归方向和过程中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为教师和管理者制定改进干预方案提供依据。2.4研究和探讨学生偏向型、专家偏向型、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的行为特征。分析影响学生偏向、专家偏向和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改进方向。2.5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反思、推动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探索和建立一套可行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干预方案提供决策理论依据。2.6探索和建立一个“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行为流行病学模型,建立一套方法学体系,能够为管理者有效地从众多问题中科学筛选和判断出最关键的核心问题提供方法学案例和思路。3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高等医学院校参与一线教学的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为避免该院校教师的人员变动、参与教学的次数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客观反映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本研究对调查对象设立了如下入选条件:①近3年稳定在本科教学一线的教师(至少参与2次以上教学);②教学质量同时被学生和专家进行过评估的教师。根据该院校近3年来的教师教学工作统计和评价情况,符合要求的教师共有413名。4研究方法4.1教师教学行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督导管理机制的构建研究4.1.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分析法、文献研究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构建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实测、统计分析和改进,进一步完善和确立指标体系。4.1.2建立评价机制根据教学管理规律,结合教师教学实际,制定全程、全员评价和督导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和调控机制,推动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良紧密结合。4.2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实然研究4.2.1调查表的设计根据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围绕课题研究目的,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通过会议研讨、问卷咨询等形式开展专家咨询,制定调查问卷,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实测,改进和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和格式。通过预测试、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测和改进。4.2.2调查方法运用研制的调查问卷,按一人一卷实行现场调查。在问卷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提高问卷应答质量,在调查中对署名问题采用了回避方法:问卷调查采取不署名的形式,但在问卷的页码处标注调查对象的识别信息。为维护调查对象的信息不外泄给课题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将问卷和一个空白信封放入标有调查对象姓名的大信封中,提示问卷填写者用空白信封将填写后的问卷密封后交回。运用教学管理的人力资源网络,由教务处综合计划科牵头、各学院、教学单位的教学科研办公室负责人共同参与,组成16人的调查小组。在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详细说明和2次培训后,由各调查组成员将问卷在同一时间逐一发到本单位的调查对象手上,并在3天内将问卷收回。各调查组成员同时作为问卷填写的咨询人员,解答有关填写问题,调查组设立和公布了热线咨询联系人、电话、电子邮箱,随时解答有关问题。4.2.3数据录入和整理由研究者本人带领6位录入员组成数据录入小组,录入员由高年级计算机专业、熟悉Excel应用程序的6位勤工俭学的本科学生组成。对录入员进行了5天的培训和模拟练习。录入小组在3天内运用SPSS12.0软件完成录入和核对工作,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遴选分类、标注和整理,建立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两次总体核对,一次抽样核对。4.2.4统计学方法所有的数据运用SPSS12.0软件录入,建立了开放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研究》的数据库,运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教学质量和教学行为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运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病例对照进行研究。4.2.5病例对照研究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采用学生、专家评分的加权总分,能比较地准确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降价权总分折算为百分等级分数,取前27%为教学优秀;后27%为教学不良;中间人群为教学普通。学生评价优秀但专家评价不优秀,我们称之为学生偏向型教师;学生评价不优秀但专家评价优秀,我们称之为专家偏向型教师;学生和专家评价都为优的教师为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学生和专家评价都不优秀的为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行为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开展多组病例对照研究,对不同特征教师人群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影响教学质量的“危险行为因素”。同时,针对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学生偏向和专家偏向现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揭示不同偏向教师教学行为上的差异和向不同方向转归的关键影响因素。5研究结果5.1建立了一个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机制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统计学分析测试,建立了一个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督导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运行机制完善、反馈渠道畅通、调控手段有实效,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有序地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关键问题,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5.2教学质量在不同教学行为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课题研究发现,教学质量的分布在不同年龄、教龄、专业技术职务、学生导师类别、担任教学组长或秘书、学科门类、教学科研任务比例、教学科研时间精力分配比例等8类人群中有统计学差异。教学质量在38种不同教学行为表现的教师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工作以来的教学培训和次数、阅读教育学书籍、发表教学文章数、对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职业目标、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教学的期望和要求、与同事交流、教学组内交流、感受学校激励程度、备课态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更新和调整、调整教学方法模式、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课堂与学生交流程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肯定和激励学生、传授方法心得、鼓励学生提问、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方式、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学科科研进展进教学、开展方法模式改革、教学理论技能掌握度、对工作和工作表现满意度、教学质量提升潜力、总结教学经验、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关注教学理论观念、关注教学效果、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开展教育科研等。5.3挖掘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研究结果说明,教师教学质量受到众多教学行为的共同影响,不同人群之间比较,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并不完全一致。在教学优秀和教学不良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43个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4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对教学工作的期望要求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程度。在教学优秀和教学普通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分析找出了35个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6个危险因素,分别是:自己总结体会经验、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关注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模式方法。在教学不良和教学普通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分析找出了35个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了7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制定教学改进计划、对教学工作的期望要求、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教学理论技能掌握情况、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教师职业发展目标。5.4挖掘出影响教师教学评价偏向的关键教学行为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差异,是导致教学评价偏向的原因,影响这种评价偏向现象的教学行为因素众多。对不同偏向的教师,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各自表现出特有的行为习惯。在专家偏向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专家偏向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24个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9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关注教学行为特点、与学生的关系、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关注教学效果、肯定和激励学生、面对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学理论来源主要渠道、工作后教学专项培训程度。在学生偏向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学生偏向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18个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5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开展方法模式改革、教学系统设计重视程度、课堂设计形式内容、教师职业发展目标、关注教学行为特点。在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和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病例对照研究部分,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学生专家均不认可型教师向学生专家共同认可型教师发展的41个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努力、关注教学行为特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己总结体会经验、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自己教学质量发展程度的要求。5.5建立了教师教学行为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以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教师评价偏向的结果作为应变量,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偏向的教学行为因素为自变量建立了2个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偏向的多种教学行为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成功筛选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行为因素。5.6探索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因与病因推断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课题以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切入点,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因与病因推断原理、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个《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模型。6研究结论6.1结论一:横断面调查揭示教学质量在不同教学行为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6.2结论二:教学质量受多种教学行为因素的共同影响。6.3结论三:在教学优秀、普通、不良三类教师教学质量转归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教学行为危险因素,因不同的转归方向而异。6.4结论四:教师教学评价偏向受多种教学行为因素的共同影响。6.5结论五:影响教师教学评价偏向改进的教学行为危险因素,在不同的转归方向上并不完全一致。6.6结论六:建立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Logistic回归模型吻合率高、判别率好,值得在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6.7结论七:行为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能够成功运用于教育管理研究。探索流行病学与教育管理学的结合,有良好的研究和运用前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6.8结论八: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干预的关键策略和方向有四点:一是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二是建立教师教学反思机制;三是推动接受理论向实践理论转化;四是建立科学的教师行为激励机制。

论文目录

  • 第一部分 中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二部分 论文全文
  • 第一章 前言
  • 1 课题研究的缘起
  • 2 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概念
  • 3 国内外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现状
  • 4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
  • 5 行为流行病学概念及系统框架
  • 6 研究内容和目的
  • 7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对照样本含量
  • 3 研究方法
  • 4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质量评价和督导体系构建研究
  • 1 研究方法
  • 2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 确立学生评教和专家评教权重
  • 5 建立评价运行机制
  • 6 建立反馈和调控机制
  • 7 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实施和效果
  • 8 新型教学质量评价督导体系的特色
  • 第四章 教师教学行为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 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调查表的设计
  • 3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
  • 4 教师教学行为现状横断面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
  • 5 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 6 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评价偏向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 第五章 结论与分析
  • 1 关于研究方法的讨论
  • 2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小结
  • 第三部分 特色和创新
  •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附件
  • 附件1 中英文对照
  • 附件2 调查表填写说明
  • 附件3 调查表
  • 附件4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附件5 在读期间的科研情况
  • 附件6 在读期间的成果奖励情况
  • 第七部分 后记(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差异分析与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19(20)
    • [2].我国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热点及演进——基于949篇CSSCI期刊论文知识图谱分析[J]. 教育评论 2016(11)
    • [3].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5)
    • [4].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述评[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 [5].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有效策略[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02)
    • [6].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的和谐共进[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05)
    • [7].数学教师教学行为评价[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41)
    • [8].关注教师教学行为改进,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J].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12)
    • [9].基于课堂观察进行教师教学行为优化的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08)
    • [10].课堂倾听,一个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视角[J]. 小学教学研究 2020(20)
    • [11].情趣课堂的教学行为分类及优化的原则与策略[J]. 基础教育课程 2017(02)
    • [12].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思考[J]. 江苏教育 2017(54)
    • [13].打造学生心理需求堡垒,构建教师教学反思模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6)
    • [14].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趋势初探[J]. 教书育人 2016(34)
    • [15].农村小学数学随堂“微监测”的探索与实践[J]. 教书育人 2017(02)
    • [16].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英语口语测评的实践研究[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Z1)
    • [17].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进展及启示[J]. 中国教师 2009(12)
    • [18].行动理论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启示[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05)
    • [19].小习题 大命题——教材习题试题化改编引领教学改进的策略及思考[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6(12)
    • [20].注重 创 造性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J]. 吉林教育 2017(Z1)
    • [21].课堂教学:到底怎么教? 究竟如何评?——教师教学行为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操作策略[J]. 当代教育家 2017(03)
    • [22].如何做好高新英语学习衔接[J]. 湖南教育(D版) 2017(07)
    • [23].开展教学细节研究 促进教学风格形成[J]. 科普童话 2017(20)
    • [24].“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要点分析[J]. 知识文库 2017(07)
    • [25].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的问题表现及应对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22)
    • [26].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与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02)
    • [27].关于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调查报告[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11)
    • [28].论情感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行为优化[J]. 广西教育 2012(47)
    • [29].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 2013(08)
    • [30].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J]. 新课程(教师) 2010(05)

    标签:;  ;  ;  ;  ;  ;  ;  ;  ;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