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用多孔聚氨酯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评价

生物医用多孔聚氨酯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评价

论文摘要

聚氨酯(PU)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要求无细胞毒性和免疫排斥反应;具备三维多孔结构;能为细胞生长提供合适的外环境。而对于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显得尤为重要。阿司匹林及肝素均是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也可利用物理共混及表面接枝等方法将它们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改性。本文参照前人工作合成了一种阿司匹林衍生物——聚乙烯醇-阿司匹林(PVA-ASBA),将其作为添加剂与PU共混,利用热致相分离法(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TIPS)制备了多孔PU/PVA-ASBA薄膜材料,并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本文也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法在多孔PU薄膜表面接枝肝素分子,以赋予材料优异的血液相容性,修饰在材料表面的肝素可以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形成比较稳定的复合物,可调控VEGF释放,从而在细胞增殖和组织修复长期过程中更好地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本文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同PU共混,利用TIPS方法制备了多孔PU/PLGA薄膜材料,并在材料表面接枝肝素分子改善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本文通过红外光谱、水接触角、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全血粘附实验、血小板粘附实验、凝血时间测试、溶血实验、红细胞形态观察等系统地评价了所制备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阿司匹林及肝素改性后的多孔薄膜材料与改性前相比有着更优异的血液相容性。本课题的工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生物医用材料
  • 1.1.1 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要求
  • 1.1.2 生物医用材料的种类
  • 1.2 生物医用PU材料
  • 1.2.1 生物医用PU材料性能特点
  • 1.2.2 生物医用PU材料的应用领域
  • 1.2.2.1 人体修复材料领域
  • 1.2.2.2 药物控释领域
  • 1.2.2.3 组织工程领域
  • 1.2.2.4 采血耗材领域
  • 1.3 材料的血液相容性
  • 1.3.1 血液的成分
  • 1.3.2 血栓形成机理
  • 1.3.3 血液相容性
  • 1.4 血液相容性评价方法
  • 1.4.1 体外法
  • 1.4.2 体内法
  • 1.4.3 半体内法
  • 1.5 提高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方法
  • 1.5.1 物理共混改性法
  • 1.5.2 表面接枝改性法
  • 1.5.3 固定生物活性大分子法
  • 1.5.4 材料表面内皮化法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多孔PU薄膜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设备
  • 2.2.1.1 主要原料
  • 2.2.1.2 主要设备
  • 2.2.2 实验原理
  • 2.2.3 实验步骤
  • 2.3 测试与表征
  • 2.3.1 红外光谱测试
  • 2.3.2 光电子能谱测试
  • 2.3.3 水接触角测试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2.3.5 力学性能测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红外光谱分析
  • 2.4.2 光电子能谱分析
  • 2.4.3 水接触角分析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2.4.5 力学性能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多孔PU/PVA-ASBA薄膜材料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评价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设备
  • 3.2.1.1 主要原料
  • 3.2.1.2 主要设备
  • 3.2.2 实验合成路线
  • 3.2.3 实验步骤
  • 3.2.3.1 PVA-ASBA的制备
  • 3.2.3.2 多孔PU/PVA-ASBA薄膜材料的制备
  • 3.3 测试与表征
  • 3.3.1 红外光谱测试
  • 3.3.2 水接触角测试
  •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3.3.4 力学性能测试
  • 3.3.5 血液相容性评价
  • 3.3.5.1 全血粘附实验
  • 3.3.5.2 血小板粘附实验
  • 3.3.5.3 APTT/PT/TT凝血时间测试
  • 3.3.5.4 溶血率测试
  • 3.3.5.5 红细胞形态测试
  • 3.3.6 PVA-ASBA缓释阿司匹林情况研究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红外光谱分析
  • 3.4.2 水接触角分析
  • 3.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3.4.4 力学性能分析
  • 3.4.5 血液相容性分析
  • 3.4.5.1 全血及血小板粘附分析
  • 3.4.5.2 APTT/PT/TT凝血时间分析
  • 3.4.5.3 溶血率分析
  • 3.4.5.4 红细胞形态分析
  • 3.4.6 阿司匹林缓释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多孔PU-heparin薄膜材料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设备
  • 4.2.1.1 主要原料
  • 4.2.1.2 主要设备
  • 4.2.2 实验合成路线
  • 4.2.3 实验步骤
  • 4.2.3.1 多孔PU-heparin薄膜材料的制备
  • 4.3 测试与表征
  • 4.3.1 红外光谱测试
  • 4.3.2 光电子能谱测试
  • 4.3.3 水接触角测试
  • 4.3.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4.3.5 力学性能测试
  • 4.3.6 血液相容性评价
  • 4.3.6.1 全血粘附实验
  • 4.3.6.2 血小板粘附实验
  • 4.3.6.3 APTT/PT/TT凝血时间测试
  • 4.3.6.4 溶血率测试
  • 4.3.6.5 红细胞形态测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红外光谱分析
  • 4.4.2 光电子能谱分析
  • 4.4.3 水接触角分析
  • 4.4.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4.4.5 力学性能分析
  • 4.4.6 血液相容性分析
  • 4.4.6.1 全血及血小板粘附分析
  • 4.4.6.2 APTT/PT/TT凝血时间分析
  • 4.4.6.3 溶血率分析
  • 4.4.6.4 红细胞形态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多孔PU/PLGA薄膜材料制备及血液相容性初步探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主要原料和设备
  • 5.2.1.1 主要原料
  • 5.2.1.2 主要设备
  • 5.2.2 合成原理
  • 5.2.3 实验方法
  • 5.2.3.1 多孔PU/PLGA薄膜材料制备
  • 5.2.3.2 多孔PU/PLGA-heparin薄膜材料制备
  • 5.3 测试与表征
  • 5.3.1 红外光谱测试
  • 5.3.2 水接触角测试
  • 5.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5.3.4 血液相容性评价
  • 5.3.4.1 全血粘附实验
  • 5.3.4.2 血小板粘附实验
  • 5.3.4.3 APTT/PT/TT凝血时间测试
  • 5.3.4.4 溶血率测试
  • 5.3.4.5 红细胞形态测试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红外光谱分析
  • 5.4.2 水接触角分析
  • 5.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5.4.4 血液相容性分析
  • 5.4.4.1 全血及血小板粘附分析
  • 5.4.4.2 APTT/PT/TT凝血时间分析
  • 5.4.4.3 溶血率分析
  • 5.4.4.4 红细胞形态分析
  • 5.5 小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姜黄素PLGA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J].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3)
    • [2].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PLGA microspheres containing exenatide-encapsulated lecithin nanoparticles for sustained drug release[J].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20(03)
    • [3].Preparation of poly(lactide-co-glycolide)microspheres and evaluation of pharmacokinetics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BDMC-PLGA-MS in rats[J].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8(01)
    • [4].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egradability of Electrospun PCL/PLGA Blended Scaffolds as Vascular Grafts[J].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2019(02)
    • [5].包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J]. 植物研究 2019(04)
    • [6].Spermidine mediated PLGA nanoparticles containing fluorofenidone for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J].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9(01)
    • [7].Modification of PLGA Scaffolds for Vascular Tissue Engineering[J].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7(03)
    • [8].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rinted PLGA/TCP Scaffold for Jaw Restoration[J]. 功能材料信息 2016(04)
    • [9].PLGA生物可降解膜用于预防宫腔粘连的初步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4)
    • [10].Modifi cation of β-TCP/PLGA Scaffold and Its Effect on Bone Regeneration in vivo[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2016(02)
    • [11].Controlled Release of Doxorubicin from Electrospun MWCNTs/PLGA Hybrid Nanofibers[J].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2016(09)
    • [12].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ed PLGA/HAp/Zein Scaffolds for Bone-Cartilage Interface Regeneration[J].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01)
    • [13].Feasibility of drug delivery to the eye's posterior segment by topical instillation of PLGA nanoparticles[J].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7(04)
    • [14].The studies of PLGA nanoparticles loading atorvastatin calcium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J].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7(03)
    • [15].红细胞膜包裹载药PLGA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用于抑制癌细胞的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9(12)
    • [16].阳离子PLGA纳米颗粒作为核酸疫苗递送载体的能力及其特性评价[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0(03)
    • [17].Prepa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OA PLGA microspheres[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7(12)
    • [18].超声联合PLGA载药微球抗真菌的效果观察[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03)
    • [19].PLGA-克班宁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药规律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09)
    • [20].微喷射技术制备钛合金PLGA涂层研究[J]. 化工与医药工程 2018(05)
    • [21].载槐定碱PLGA微球制备工艺的优化[J]. 中成药 2016(04)
    • [22].汉防己甲素-PLGA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释放[J]. 医药导报 2016(06)
    • [23].CdSe-ZnS QDs/PLGA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体外降解行为[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6(11)
    • [24].PLGA微球/纳米球作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载体研究进展[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5(02)
    • [25].Pharmacokinetics and distributions of bevacizumab by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bevacizumab-PLGA microspheres in rabbi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5(04)
    • [26].丁香苦苷单体与丁香苦苷PLGA纳米粒药动学比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7].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10)
    • [28].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PLGA微球吉非替尼的含量[J]. 中南药学 2013(07)
    • [29].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tionic PLGA-PEG-Lf/DOPE Nanoparticles for HO-1 Gene Delivery[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2012(02)
    • [30].托特罗定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12(23)

    标签:;  ;  ;  

    生物医用多孔聚氨酯薄膜材料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