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世界妇科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目前大范围的筛查发现其有增加的趋势。在正常人群和宫颈癌患者的标本中,观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流行病学和型别分布规律,发现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趋势和型别分布变异较小。各种新的检测技术都明确表明,在标本量足够的宫颈癌样品中可在95%到100%的样品中检测到HPV,表明HPV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因素[6]。对于大多数人来说,HPV并未引起临床反应并且可以自行消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予治疗,某些高危型的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会导致宫颈癌。去年,HPV疫苗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使用于年龄在9-26岁的年轻女孩和妇女,该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的疫苗,所以主要使用于青少年。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没有该疫苗的使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索用其他的治疗方式来治疗高危型HPV感染。聚焦超声技术是一个“由里到外”的局部治疗新方法。聚焦超声的治疗原理是利用聚焦超声的靶向性、穿透性、可聚焦性,使声波能量沉积到靶点,通过超声焦点的高强度声功率产生的热效应、空化效应、机械效应等生物学效应,消除宫颈的炎症刺激和防止慢性炎症的蔓延。炎症细胞和病变组织对于超声能量较正常组织敏感,所以,病变组织能被清除,而正常间质组织保持完整。聚焦超声已用于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慢性宫颈炎和生殖器湿疣,临床疗效好并且副作用小。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经聚焦超声治疗后HPVDNA滴度的变化和临床不良反应,分析聚焦超声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转归规律,寻找合适的聚焦超声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个体化治疗模式和停止治疗的指征,通过聚焦超声与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对比研究,探讨聚焦超声用于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3个部分:1.宫颈管治疗枪应用于宫颈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基础研究:以相同的剂量分别使用宫颈治疗枪和宫颈管治疗枪扫描牛肝,测量连续扫描后的牛肝表面温度,比较宫颈管治疗枪和宫颈治疗枪在组织中的能量沉积;以不同的剂量使用宫颈管治疗枪扫描兔阴道,比较温度变化和扫描剂量的在活体组织中的关系,及宫颈管治疗枪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2.聚焦超声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停止治疗的量化指征的初步探讨:有完整记录的120例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患者按照原有的停止治疗指征[22]行单次聚焦超声辐照后,记录连续扫描后的局部组织温度变化,要求记录宫颈口及糜烂面各一点(任意一点)共2点温度取平均值,并且要求2点温度差<2℃。随访并评价其3个月后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患者不同的温度范围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从而选取合适的温度范围(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低)作为聚焦超声停止治疗的量化指征。3.聚焦超声治疗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研究:选取HC-Ⅱ检查提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聚焦超声组和干扰素组,干扰素治疗组采用宫颈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聚焦超声组采用海扶公司生产的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治疗。严密随访3个月和于治疗后3到6个月复查高危型HPV滴度,并且比较聚焦超声和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从而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可行性和寻找个体化的治疗原则。结果1.使用宫颈管治疗枪和宫颈治疗枪以5mm/s的速度分别扫描1、2、3、4、5、6遍,测量扫描即刻后牛肝表面的温度,没有统计学差异F=0.2 p=0.9559(表1)。以兔子阴道为对象的实验结果显示,扫描后即刻的阴道表面温度随着扫描遍数的增加而增加(见表2),当扫描6遍以后,平均温度升高8.5℃后,再增加扫描遍数,温升不明显。在连续扫描≤5遍时,温度平均升高≤7.65℃,仅见阴道粘膜组织充血水肿,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肿胀改变。而扫描≥6遍,温度平均升高≥8.5℃时,在电镜下可见核碎裂,胞浆空泡形成,染色质边集,细胞器大片破坏等不可逆的细胞坏死征象。2. 12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接受聚焦超声单次治疗后的总临床疗效为96.67%,其中轻度糜烂有效率为100%,中度糜烂有效率为95.24%,重度糜烂有效率为93.33%。治疗时有54例(45%)患者出现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能够完成治疗。治疗后有114例(95%)的患者出现阴道排液,多数患者出现在治疗后1周内持续时间约1周~2周;少数患者12例(10%)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持续时间1天~5天,无需采取特殊的治疗方法即可停止。随访尚未发现宫颈溃疡、瘢痕及宫颈管狭窄等情况。患者宫颈糜烂面温度辐照前的基础值(37.5±0.52)℃,变化范围小,而治疗后测量的宫颈表面温度介于(40~43)℃间,治疗总有效率最高且不良反应较小。3. 40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治疗组(n=20)和干扰素组(n=20).两组病人在年龄、随访间隔时间、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上没有明显差别(见表8)。超声治疗组有75%的患者高危型HPV DNA降低到了1pg/ml以下,而干扰素是40%,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别[χ2=5.0128,p=0.025]。在治疗过程中,聚焦超声组(16/20)出现疼痛,无需特殊处理。在治疗后的2周和4周随访中共有3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超声治疗组19例,而干扰素组13例。超声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阴道流液(19/20),时间不超过3周;少数患者出现阴道少量流血(4/20),流血量未超过平时月经量的1/2并且持续时间未超过5天。而在干扰素治疗组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治疗后的全身乏力(12/20),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其中有4例患者自述影响正常的工作;有部分患者观察到了体温升高(5/20),不超过38.5℃(表11)。患者治疗时的轻度疼痛、治疗后的阴道流液、全身乏力和低热可无需特殊处理;阴道少量流血按常规进行抗炎对症止血治疗。结论1.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扫描速度和扫描方式,宫颈管治疗枪和宫颈治疗枪的能量沉积没有差别。以兔子阴道为对象的实验中,温度随着扫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扫描6遍后,温升不明显,并且初步考虑在活体实验中连续扫描5遍及其以下是比较安全的。2.局部组织的温度变化可作为聚焦超声辐照停止治疗的量化指征,为临床上治疗宫颈管高危型HPV感染提供实验依据,在临床治疗宫颈HPV感染时可以和原有的停止治疗指征联合使用。3.对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聚焦超声治疗较干扰素治疗更有效,临床实验证明是可行的,但是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实验和长期随访。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处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07)
- [2].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局部细胞免疫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18)
- [3].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16)
- [4].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18)
- [5].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647例临床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14)
- [6].江苏盛泽医院2016年-2017年不同高危型HPV分布情况观察[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02)
- [7].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布情况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7(01)
- [8].探讨聚焦超声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9)
- [9].子宫内膜癌术后应用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危型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临床医学 2016(11)
- [10].7258例体检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现状及年龄分布特点[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09)
- [11].包皮环切术在防治夫妻共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16)
- [12].濮阳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15)
- [13].聚焦超声治疗50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疗效观察[J]. 上海医药 2016(21)
- [14].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2501例调查[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5(10)
- [15].高危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评估与治疗[J]. 中国癌症杂志 2015(07)
- [16].高危型HPV DNA检测应用于体检中的意义分析[J]. 人人健康 2016(23)
- [17].HPV检测的6个误区[J]. 人人健康 2017(03)
- [18].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整合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检测进展[J]. 健康之路 2017(06)
- [19].金波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观察[J]. 健康之路 2017(10)
- [20].15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验证及人群感染情况调查[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01)
- [21].病程日记模式健康教育对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影响[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8(06)
- [22].陕西汉中地区2070例女性高危型HPV感染及危险因素[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03)
- [23].5654例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09)
- [24].580例体检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8(07)
- [25].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12)
- [26].自贡地区女性15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3)
- [27].阴道微生态异常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7(02)
- [28].重组人干扰素对慢性宫颈炎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3)
- [29].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配偶病毒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J]. 中国性科学 2017(10)
- [30].女性17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