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扬泰靖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长江三角洲扬泰靖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论文摘要

扬(州)泰(州)靖(江)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长江北岸,包括扬州和泰州的南部及如皋地区,区内第四系赋存丰富的孔隙地下水。由于以往对研究区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地下水成因等研究的不足,致使难以合理开发利用及有效管理其地下水资源,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极易造成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与污染。同时,扬泰靖地区作为整个长江三角洲的顶部地区,属于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区及始径流区,其地下水的污染势必会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产生威胁。因此,本文依据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组分具有丰富水循环信息的特性,采用同位素水文学及水文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地下水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氘氧氚同位素以及水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潜水接受大气降水与长江水的共同补给,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而承压水则主要接受古水的补给,与长江水及潜水的水力联系较差。潜水与大气降水具有相近的氢氧同位素均值(潜水:-45.5‰、-7.43‰;大气降水:-44.83‰、-7.36‰),与长江水的氢氧同位素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3)。在沿江地段,由于受到了长江水的侧向补给与稀释作用,潜水中60mg/L的Cl-等值线与长江岸线近似平行。地表水与潜水之间离子浓度共振现象明显,水化学类型一致,主要为HCO3-Ca型。承压水与潜水的同位素特征和水化学特征则存在一定差异。各层位承压水的水化学类型呈现逐步演化的特点,由Ⅰ承压水的HCO3-Ca型渐变至Ⅱ承压水的HCO3-Ca-Na型及Ⅲ承压水的HCO3-Na型。结合水化学数据,对硫同位素分析表明地表水与潜水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硫同位素值约为10‰;而承压水则基本未受污染,硫同位素值的大小与不同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在研究区顶部及沿江地段,承压含水层径流条件好、封闭性差并处于氧化环境,承压水中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硫化物的氧化,硫同位素值为负值;在中部地区,承压含水层径流条件差、封闭性好、处于还原环境,硫同位素值均大于20‰,而且由于经受了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硫同位素值最高可达70‰之多。承压水中硫酸盐浓度与硫同位素值之间呈现正相关的特点,表明中部地区的硫酸盐主要来源于沿程径流补给和滞留海源硫酸盐的补给。利用碳-14进行年龄计算并结合水化学剖面分析显示承压水整体的流向自西往东,伴随着明显的离子交换作用。沿程往东水动力情况变缓,Na+、Cl-易溶成分增加而Ca2+、Mg2+、HCO3-等难溶成分减少,年龄逐渐增大。在研究区顶部及沿江地段Ⅰ、Ⅱ承压水年龄小于5000年,在研究区中东部Ⅲ承压水年龄达到20000多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二节 同位素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3 创新点
  • 第四节 实物工作量与时间安排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 1.1 地理位置
  • 1.2 地形地貌
  • 1.3 气候
  • 1.4 水文
  • 第二节 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 2.1 地质概况
  • 2.2 水文地质概况
  • 第三章 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
  • 第一节 水化学特征
  • 1.1 水化学类型
  • 1.2 水化学特征的空间差异
  • 第二节 区域离子交换作用
  •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特征
  • 3.1 硫酸盐污染
  • 3.2 三氮污染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一节 大气降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 1.1 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关系
  • 1.2 氢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
  • 1.3 氘盈余值的季节变化
  • 第二节 长江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三节 地下水的同位素分布特征
  • 第四节 各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
  • 34S同位素特征'>第五节 地下水中34S同位素特征
  • 34S同位素分布特征'>5.134S同位素分布特征
  • 5.2 地下水中硫酸盐的演化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地下水放射性同位素分布特征
  • 3H、14C同位素特征'>第一节 地下水中3H、14C同位素特征
  • 14C年龄计算'>第二节14C年龄计算
  • 2.1 年龄校正
  • 2.2 流速测定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存在问题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存在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安徽融入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测度与提升路径[J]. 区域经济评论 2020(03)
    • [2].长江三角洲三省一市新零售聚集特征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07)
    • [3].“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15)
    • [4].清代以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保障研究[J]. 黑龙江史志 2015(07)
    • [5].长江三角洲地区矿山地质特征及施工工艺特性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22)
    • [6].长江三角洲初冬一次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1)
    • [7].生产性服务业与雾霾天气相关性研究——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8].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及驱动机理[J]. 地理研究 2015(03)
    • [9].怎样做好地理微课——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设计为例[J]. 地理教育 2015(01)
    • [10].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 [11].重在持续,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这七年[J]. 领导决策信息 2010(24)
    • [12].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 财务与金融 2010(05)
    • [13].从极化区的功能探讨长江三角洲的扩展范围[J]. 地理学报 2009(02)
    • [14].“长江三角洲”栏目征稿通知[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07)
    • [15].社会与法律的契合——也谈长江三角洲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2)
    • [16].略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J]. 华东经济管理 2008(03)
    • [17].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分布演化与偏移增长[J]. 地理科学 2008(02)
    • [18].长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 [19].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J]. 城市规划通讯 2008(19)
    • [20].“一带一路”倡议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非贸易的进展与展望[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9)
    • [21].试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三足陶器的起源——以河姆渡遗址三足陶器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05)
    • [22].长江三角洲文化市场一体化水平研究[J]. 文化产业研究 2008(00)
    • [23].长江三角洲夏季降水异常及气候成因[J]. 气象科学 2009(03)
    • [24].“长江三角洲”栏目征稿通知[J]. 乡镇经济 2009(06)
    • [25].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11)
    • [26].工业化、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的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12)
    • [27].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能源供应安全的思考[J]. 上海电力 2008(05)
    • [28].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演变——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29].201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经济运行情况及形势分析[J]. 水运管理 2015(04)
    • [30].江西省临川一中2019届高三月考作文评析[J]. 高中生之友 2020(03)

    标签:;  ;  ;  ;  

    长江三角洲扬泰靖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