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预测研究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预测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滇中城市群由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州组成,是云南省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也是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集中的区域。由于该城市群位于西南边疆欠发达地区,地理环境特殊,生态位置重要,少数民族众多;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以该地区进行实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丰富,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羊有研究者对其进行系统地评价;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和资源环境从应预测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到的理念、内涵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滇中城市为例,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系统协调性、发展绩效和资源环境效应4个层面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分析;采用GM(1,1)和趋势外推法进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针对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进行多种方案设计和情景模拟。首先,设计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将系统分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污染控制、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6大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3个代表性指标构成,并设置了相应的度量标准。第二,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数模型。利用熵值法和AHP法,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指数模型;基于“木桶效应理论”和“平衡效益理论”,建立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数模型;借鉴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模型,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数模型。第三,对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协调性及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滇中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到2010年,昆明和玉溪的生态文明建设处在“初级发展”、“初级协调”、“正绩效”阶段;曲靖和楚雄的生态文明建设“轻度落后”、“轻度失调”、“正绩效”阶段。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展水平指数相比较为:玉溪>昆明>楚雄>曲靖;系统协调度指数相比较为: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相比较为:玉溪>昆明>楚雄>曲靖>0(全国平均水平)。第四,在不受资源环境约束前提下,对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自然发展趋势预测和资源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到2025年,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分别为1.036、0.707、0.921和0.788,系统协调度指数分别为0.651、0.690、0.649和0.579。由于经济发展发展速度要远高于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资源需求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仍将逐年增长。到2025年,预计滇中城市水和能源需求量比2010年增长90.40%和108.95%,废水和S02排放量将增长57.40%和131.08%,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将增长282.89%。第五,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指标进行调控,设计了4种方案来改善滇中城市资源环境效应。主要通过两类调控方式来实现:一是在保证当前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的自然趋势发展,通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使资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如情景1和情景2),这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淘汰落后产业,防止产能过剩。二是在保证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强资源节约和污染控制强度(如情景3和情景4),这类方式对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强度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最后,为了促进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本文从“根据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适度城市发展、注重城市质量;建立有效机制、厉行集约节约;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文化;确保社会公平、发扬生态民主;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和谐发展”7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展
  • 1.3.2 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性研究
  • 1.3.3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方法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
  • 2.1.1 生态文明理念
  • 2.1.2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 2.2 环境与经济相关理论
  • 2.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3 系统协调发展相关理论
  • 2.3.1 系统理论
  • 2.3.2 协调与协调发展
  • 2.3.3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预测方法
  • 3.1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1 评价体系目的、作用及原则
  • 3.1.2 评价体系构建
  • 3.2 评价指标及度量标准设置
  • 3.2.1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 3.2.2 评价指标度量标准
  • 3.3 模型权重及参数确定
  • 3.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3.3.2 熵值法确定权重
  • 3.3.3 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 3.4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模型设计
  • 3.4.1 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指数模型
  • 3.4.2 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性评价模型
  • 3.4.3 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模型
  • 3.5 生态文明建设预测模型方法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 4.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4.1.1 社会发展现状
  • 4.1.2 经济发展状况
  • 4.2 滇中城市资源情况与利用现状分析
  • 4.2.1 水资源
  • 4.2.2 能源资源
  • 4.2.3 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4.3 滇中城市环境现状与特征分析
  • 4.3.1 水环境现状与水污染特征
  • 4.3.2 城市空气质量与废气排放
  • 4.3.3 工业固体废弃物发展现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
  • 5.1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评价
  • 5.1.1 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发展水平评价
  • 5.1.2 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 5.2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性评价
  • 5.2.1 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协调性评价
  • 5.2.2 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协调性评价
  • 5.3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
  • 5.3.1 生态文明建设子系统绩效评价
  • 5.3.2 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绩效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情景预测与资源环境效应
  • 6.1 自然发展型
  • 6.1.1 情景预测模型设定
  • 6.1.2 系统协调发展水平预测分析
  • 6.1.3 资源环境效应预测分析
  • 6.2 科学调控型
  • 6.2.1 情景预测模型与设定
  • 6.2.2 不同情景下系统协调发展预测分析
  • 6.2.3 不同情景下资源环境效应预测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 7.1 根据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 7.2 适度城市发展,注重城市质量
  • 7.3 建立有效机制,厉行集约节约
  • 7.4 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 7.5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文化
  • 7.6 确保社会公平,发扬生态民主
  • 7.7 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和谐发展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滇中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