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基本理论研究

间接正犯基本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间接正犯又称作他手犯,是大陆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于间接正犯的研究比较深的入和广泛,其中尤以德、日为代表。由于对间接正犯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的司法实践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间接正犯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并就几个有争议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以其对以后研究间接正犯有所展望。第1章引言重点介绍间接正犯概念的由来以及我国出现的第一篇关于间接正犯的论文和论著。间接正犯理论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间接正犯的案例。第2章关于间接正犯的理论和立法沿革阐述间接正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大陆法系各个国家对间接正犯的立法规定,让读者对间接正犯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第3章间接正犯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对中外各种关于间接正犯的概念的研究,笔者认为间接正犯的概念应该概括为:利用者利用被利用者不符合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来实行犯罪的正犯状态。第4章间接正犯的成立条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间接正犯成立的客观要件、主观要件以及主体要件。第5章间接正犯的类型这一章也是本文的重点。通过对间接正犯的类型的介绍让读者可以基本上对间接正犯的现象对号入座。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办法。第6章间接正犯的犯罪形态。主要讲述间接正犯的阶段心态和共犯形态。第7章间接正犯的处罚原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关于间接正犯的理论及立法沿革
  • 2.1 大陆法系关于间接正犯的理论及立法沿革
  • 2.2 英美法系关于无罪代理人的理论及立法沿革
  • 2.3 我国关于间接正犯的理论及立法沿革
  • 第3章 间接正犯的概念和特征
  • 3.1 间接正犯的概念
  • 3.2 间接正犯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3.2.1 间接正犯与直接正犯
  • 3.2.2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
  • 3.2.3 间接正犯与帮助犯
  • 3.2.4 间接正犯与片面共犯
  • 3.2.5 间接正犯与亲手犯
  • 3.3 间接正犯的特征
  • 第4章 间接正犯的成立条件
  • 4.1 间接正犯成立的客观条件
  • 4.1.1 间接正犯的行为
  • 4.1.2 不作为构成间接正犯之实行行为
  • 4.2 间接正犯成立的主体条件
  • 4.3 间接正犯成立的主观要件
  • 第5章 间接正犯的类型
  • 5.1 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进行犯罪的情形
  • 5.1.1 利用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犯罪的情形
  • 5.1.2 利用精神病人进行犯罪
  • 5.2 利用他人的自害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
  • 5.3 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
  • 5.4 利用他人合法行为实施犯罪的情形
  • 5.5 利用他人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实施犯罪的情形
  • 5.6 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实施犯罪的情形
  • 5.6.1 利用无目的有故意的工具
  • 5.6.2 利用无身份有故意的工具
  • 第6章 间接正犯的犯罪形态
  • 6.1 间接正犯犯罪预备的认定
  • 6.2 间接正犯着手的认定
  • 6.3 间接正犯实行终了的认定
  • 6.4 间接正犯犯罪中止的认定
  • 6.5 间接正犯犯罪未遂的认定
  • 6.6 间接正犯的的共犯形态
  • 6.7 间接正犯的的共犯形态
  • 第7章 间接正犯的处罚原则
  • 第8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对基于区分制正犯体系的否定说之回应[J]. 清华法学 2019(03)
    • [2].论单一正犯体系视域下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3].以间接正犯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唆犯的性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
    • [4].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J]. 湘江法律评论 2016(01)
    • [5].间接正犯的界定[J]. 司法改革论评 2016(02)
    • [6].间接正犯的光与影——以比较刑法为视角的考察[J]. 刑事法评论 2013(01)
    • [7].浅谈间接正犯[J]. 江淮法治 2008(10)
    • [8].间接正犯边界划定的新思路——以行为中介人自我答责性为标准[J]. 南海法学 2019(01)
    • [9].间接正犯的中国命运[J]. 比较法研究 2019(05)
    • [10].间接正犯泛化与统一正犯体系的确立[J]. 法商研究 2018(03)
    • [11].论间接正犯着手[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5)
    • [12].从具体案例看间接正犯着手的认定[J]. 学理论 2012(17)
    • [13].论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的着手[J]. 新余高专学报 2010(05)
    • [14].间接正犯概念产生的理论背景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20)
    • [15].浅析间接正犯与片面共犯的界限[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9(04)
    • [16].论间接正犯中利用“有故意无身份工具”的犯罪情形[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02)
    • [17].论间接正犯的从属性及实行着手——基于间接正犯之拟制性的反思[J]. 刑事法评论 2015(01)
    • [18].间接正犯消解说之审视与批判:基于单一制的立场[J]. 法学家 2019(05)
    • [19].以认识错误为视角浅析间接正犯与教唆犯[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2(10)
    • [20].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界分——行为支配说的妥当性及其贯彻[J]. 刑事法评论 2011(01)
    • [21].盗窃间接正犯与三角诈骗应如何区别[J]. 中国检察官 2009(11)
    • [22].间接正犯问题综述[J]. 改革与开放 2010(12)
    • [23].阶层体系下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分标准:理论展开与实践检验[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8(06)
    • [24].亲手犯概念中的事实与规范:以机能反思制度[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5].论间接正犯的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J]. 法制与社会 2009(28)
    • [26].论身份犯的间接正犯[J]. 文存阅刊 2017(24)
    • [27].论间接正犯实行着手[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03)
    • [28].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界分之重构[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7)
    • [29].浅析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1)
    • [30].论间接正犯中的认识错误[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01)

    标签:;  ;  ;  

    间接正犯基本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