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之一。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带动了英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变革,然而初等教育状况却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民众识字率普遍偏低,超过一半的底层人民都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到19世纪下半叶,落后的教育体系逐渐威胁到英国的经济发展,推动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当时阻碍教育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宗教教育的垄断地位;二是普遍落后的教育观念;三是大量童工的存在。这三个因素合起来,导致政府迟迟没有介入普通民众的教育领域。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经济长势趋缓,教育问题被很多人当作指责政府措施不力的理由。另一方面,工业化发展带来的职业结构变化、政治制度改革、阶级语言兴起和中产阶级的强大也为教育改革做了铺垫。教育部的成立与1870年教育法的出台正是政府为了应对教育问题迈出的第一步。1870年教育法规定,各个地方要成立自己的教育委员会,负责建立适于底层人民的小学,提高初等教育质量。伦敦凭借其首都的特殊地位受到格外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他教育委员会的榜样。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原因很复杂。中央政府需要一个地方机关来推行政策、体察民意;教育部门也需要一个权力机构来集中普及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式;社会改革家把这里当作传播民主政治理念的阵营;而把这些线索串联在一起的,则是中产阶级。凭借他们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兼容并包的原则,政治和教育、中央和地方、改革与妥协各方面的力量很好地切合起来,确保了初等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成功。根据伦敦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笔者把对它的研究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侧重介绍它的成立背景及过程,包括伦敦当时的教育状况、教育委员会的选举以及早期的调查和监督工作;第二部分介绍它在基础教育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包括普及义务教育、改革课程设置、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新式小学与救助贫困学生等等;第三部分则关注它在夜校、劝学院、残障儿童学校等附加教育系统方面取得的成绩。通过伦敦教育委员会三十多年的工作,伦敦的初等教育情况得到很大改观。无论是学校建设、普通人对教育的态度、教师素质,还是社会底层的知识水平和就业机会都有大幅度提升。中产阶级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可以说,伦敦教育委员会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实践教育改革的阵地。很多中产阶级成员不仅在其中担任主要工作,而且还通过教育委员会积极传播他们的改革理念。在确保基础教育的基础上,他们大力开展夜校,设置手工劳动、家务劳动与会计、外语、缝纫等其他技能课程,重视对个人技能的培训。同时,他们也关注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趣味性,强调个人文化品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重视个人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着力普及义务教育,推行强制入学的措施。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经济发展、政治改革、阶级语言出现及中产阶级的成长这几方面入手,探讨工业化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第二、三、四章则分别介绍伦敦教育委员会的产生背景、运作模式、在基础教育与附加教育两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影响;第五章对伦敦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成果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价。另外,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笔者的写作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以及结论都将在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绪论和结论部分加以阐述。以伦敦教育委员会为例来研究英国中产阶级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教育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社会群体,中产阶级的政治行为、价值判断、社会参与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和地方造成影响,那么,了解他们对社会改革产生了哪些作用与影响、又有哪些突出的表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还有助于为我们理清研究中产阶级理念的思路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