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论文摘要

课程设置是高校学科建设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高校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从培养人才和教育的角度来说,选择某种课程的意义并不重要,而是要意识到设置的每项课程的定义所解决的问题记忆随之产生的新问题,从而根据实践该课程的规定作出正确的判断。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迅速,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休闲体育人才的需求也更高。国内休闲业和休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休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变得愈演愈紧迫,本研究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通过国内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研究,探讨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优化性,对以后我国其它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对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高等院校培养优秀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服务,从而促进我国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及精神需求。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七所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结论1.1高等体育院校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多与社会企业、公司交流沟通,获取市场信息,随时跟随市场的需求调整培养人才的规格目标,紧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潮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标准,1.2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知识结构单一,涉及面过窄,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选修课过少,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在保证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专业课程要“少而精”,精简、合并传统竞技项目课程,增加选修课的门类。拓宽专业基础必修课的知识面,调整设课比例,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1.3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学科课程占较大比重,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基本在6:4左右。但是还应该增加专业学科课程的门类,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还能培养科研能力的形成。术科课程应该减少传统项目的术科种类,加以整合,多以高尔夫、攀岩、拓展、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等非竞技的休闲、健身项目为主。1.4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技能选修课学时安排较少,应适当调整课时比例,增加选修课课时,加强技能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的掌握术科技能的选学。1.5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教育实践环节主要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两大部分,学生教育实习可以校内外结合,时间16-18周为宜,教育见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尽可能早的让学生接触所学专业的工作领域,有更长的实践时间。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如裁判工作、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组织小型体育活动比赛等。2.建议2.1拓宽专业基础必修课知识面,灵活设置基础必修课程,调整设课比例并加强实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早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2.2加大选修课程的门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人文与科技素养的教育。2.3发挥区域优势,开发特色休闲课程。2.4借鉴国外高校课程设置,完善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2.5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注重新兴休闲运动项目术科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休闲体育
  • 2.2 国内外对休闲体育的研究
  • 2.3 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 2.4 相关概念释义
  • 2.4.1 课程
  • 2.4.2 课程设置
  • 2.4.3 专业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国内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 4.1.1 公共基础课
  • 4.1.2 专业主干课程
  • 4.1.3 专业基础课与选修课
  • 4.1.4 课程学时的比例
  • 4.1.5 教育实践环节
  • 4.2 存在问题分析
  • 4.2.1 培养目标
  • 4.2.2 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内容及设课比例
  • 4.2.3 课程学时
  • 4.2.4 休闲体育专业学科与术科的设置
  • 4.2.5 跨学科选修课程
  • 4.2.6 教育实践环节
  • 4.3 对休闲体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
  • 4.3.1 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求
  • 4.3.2 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
  • 4.3.3 体育项目设置多样化
  • 4.3.4 学科与术科比例设置合理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推进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03)
    • [2].“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J]. 时代金融 2020(23)
    • [3].我校召开“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高等体育院校的责任与使命”网络视频研讨会[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05)
    • [4].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面临的问题分析[J]. 才智 2019(05)
    • [5].新时期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特性分析[J]. 才智 2019(05)
    • [6].高等体育院校提升精准资助育人实效的思考[J]. 科技视界 2019(16)
    • [7].“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路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 [8].国内外高等体育院校(系)体育教师培养模式比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06)
    • [9].“双创”背景下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 [10].高等体育院校应如何传承与发展体育文化[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 [11].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人才职业化培养机制研究[J]. 林区教学 2017(09)
    • [12].“大数据时代”下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28)
    • [13].高等体育院校实验室运行机制初探[J]. 高教学刊 2017(10)
    • [14].信息技术在高等体育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7(05)
    • [15].2011—2015年国际高等体育院校发表论文学术影响力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 [16].本期导读[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 [17].创业型大学及其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发展的启示[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0)
    • [18].“双一流”建设中高等体育院校的战略抉择及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04)
    • [19].高等体育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03)
    • [20].普通高等体育院校花样滑冰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分析[J]. 民营科技 2016(07)
    • [21].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6(08)
    • [22].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研究[J]. 科技展望 2015(17)
    • [23].新形势下对高等体育院校教师激励因素的分析[J]. 教书育人 2008(27)
    • [24].提高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竞争力发展的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 2011(S1)
    • [25].关于高等体育院校培养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探讨[J]. 中国学校体育 2012(04)
    • [26].协同创新与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广西教育 2018(31)
    • [27].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J]. 同行 2016(07)
    • [28].高等体育院校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04)
    • [29].探讨新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服务管理的联动机制[J]. 时代教育 2017(05)
    • [30].战略联盟视角下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探究[J]. 人才资源开发 2018(12)

    标签:;  ;  ;  ;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