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葛洲坝中心医院感染科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156-0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大约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等,HBV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改变及肝纤维化是导致肝病进展的重要原因。目前,全世界公认抗病毒治疗是CHB患者的根本治疗,使患者临床获益,但抗炎保肝治疗在其中的作用重视不够,本文就我院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抗炎保肝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128例,其中男性患者96,女性32例;平均年龄46.2岁,慢性肝炎病程平均16.7年。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抗病毒治疗组62例,抗病毒联合抗炎保肝治疗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1],除外合并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及既往患有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者其他严重的肝病患者,近6月内使用过干扰素等细胞因子治疗的患者,不予纳入该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润众,江苏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法1日1次,每次0.5mg,联合治疗组同时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天晴甘平,江苏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法1日3次,每次150mg,分别于治疗后4周、12周、24周后检查各项生化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乙肝病毒DNA定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肝功能生化学指标采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采用放射免疫法,病毒学指标HBVDNA采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最低检测下限500拷贝/ml。

1.3统计学方法应用

应用SPSS18.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x-±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包括ALT、TBIL、ALB较治疗前均有好转,其中在改善程度上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抗病毒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随着肝脏炎症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也有所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抗病毒治疗组,治疗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变化

联合治疗组66人,应用PCR定量检测,治疗4周后病毒检测不到(HBVDNA<500拷贝/ml)的有28人(42.42%),治疗12周后病毒检测不到的有46人(69.70%),治疗24周后病毒检测不到的有58人(87.88%);常规抗病毒治疗组62人,治疗4周后病毒检测不到的有24人(38.71%),治疗12周后病毒检测不到的有41人(68.10%),治疗24周后病毒检测不到的有54人(81.82%)。

3.讨论

肝脏在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及解毒三大功能,参与了药物、酒精及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同时,肝脏也是各种细菌、病毒或毒素常常侵袭的器官,从而导致肝脏损害,而绝大多数肝脏损害均常见炎症反应,其中,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往往占主要因素。肝脏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及肝脏癌变是肝脏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有学者[2]认为CHB患者进行单纯抗病毒治疗的病因治疗,并不能完全有效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从病理学上讲,病毒只是病理生理过程中一个重要启动因子,炎症已经启动或反复启动后,形成后继效应(瀑布效应),使肝脏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进展;在临床上,常常见到病毒抑制后仍存在ALT增高现象;因此认为CHB患者的治疗应在抗病毒治疗的前提下辅以抗炎保肝治疗。

目前,抗炎保肝类药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抗炎保肝类和非抗炎保肝类,后者包括修复肝细胞膜、解毒、抗氧化利胆等多个方面。其中抗炎保肝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免疫性因子及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秦刚[3]等通过对24项包括320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显示甘草酸二铵可有效治疗肝脏炎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28例患者随机对照分析显示,在恩替卡韦分散片(润众)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抗炎保肝药物(天晴甘平)治疗,可有效控制肝脏炎症,减轻患者肝纤维化进展,两组数据在肝功能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上对比分析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组,与国内外报道一致。病毒学指标改善上,联合治疗组也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组,但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差异。

总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仍然是治疗的关键,通过有效的控制病毒,从而减少肝脏炎症反应的始动因素或反复刺激因素,有利于减少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但尚未完全解决已经发生的炎症反应及炎症反应导致的肝纤维化问题,因此,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合理联合应用抗炎保肝类药物,能够更好的控制肝脏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的发生,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大获益,故联合治疗,尤其是早期联合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肝脏,2011,16:2-16.

[2]王宇明.抗炎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地位.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76-77.

[3]孙秀伟,万永杰.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在抗病毒治疗长期应用价值研究,2015,10⑺:202-203.

标签:;  ;  ;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