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在两宋的接受

李贺诗歌在两宋的接受

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从评点、创作、文本传播三个角度考察了李贺诗歌在两宋时期的接受情况。宋人对李贺及其诗歌的评点接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李贺传说故事的评点,反映出宋人对李贺诗才赏赞之余,上层接受群体,更肯定其苦吟精神,而下层接受群体,更慕其成仙,而李贺传说故事在宋代的广为流传,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宋人对李贺诗歌的接受。对李贺诗歌的品评,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宋人对贺诗不但褒贬有加,而且褒贬同质。宋人对李贺诗歌的再认识,不但属于宋人对贺诗之独家认识,而且这些认识还首次反映出贺诗之不同特质。宋人在创作上对李贺诗歌的接受,就诗人而言,宋初及宋末元初虽有学贺群体形成,但其成员多为中小作家,学习贺诗也仅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北宋之王令、宋末元初之谢翱学贺虽有所得,但对贺诗特质之接受,却极为有限;而宋一代,绝大多数诗人对李贺诗歌的接受,主要形式就是偶尔地对“长吉体”模仿一两首,此种浅尝辄止,更多带有游戏性。宋代词人在创作上对李贺诗歌的接受,具体而言,可分为两个层面:属于泛接受的词人,其接受实质,仅止于对贺诗某些语言或意象的偶尔化用;属于精接受的词人,他们不但对贺诗特质有所接受,并能将此特质渗透在他们的整体创作中。李贺诗集在两宋的传刻,在北宋比较兴盛,自南宋初期开始渐衰,至南宋晚期又有所起色。宋人对李贺诗歌的笺注,宋末元初前,虽有零星之语散见于各类诗话之中,但所涉极其有限,影响很小。直至吴正子、刘辰翁出现,李贺诗歌的笺注才打开新局面。吴、刘对贺诗的整体笺注,对之后贺集的流传与接受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代诗文总集对李贺诗歌的选录,以北宋中前期最热,诗文革新运动后渐衰,至南宋中后期,衰势达到极致。北宋选本虽少,但选录贺诗者却多,南宋选本虽多,但选录贺诗者却少。李贺诗歌在两宋的各种接受,因时期之不同,虽各有兴衰之别,但从宏观角度看,比之于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人,李贺诗歌在两宋的接受还是偏于冷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宋人对李贺诗歌的评点性接受
  • 第一节 宋人对李贺传说故事的接受
  • 第二节 宋人对李贺诗歌的批评接受
  • 第三节 宋人对李贺诗歌的再认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宋人在创作上对李贺诗歌的接受
  • 第一节 两宋诗人在创作上对李贺诗歌的接受
  • 第二节 两宋词人在创作上对李贺诗歌的接受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李贺诗歌在两宋文本传播方面的接受
  • 第一节 李贺诗集在两宋的传刻情况
  • 第二节 李贺诗集在两宋的笺注
  • 第三节 宋诗文总集对李贺诗歌的选录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略谈刘辰翁对李贺诗集的评点[J]. 名作欣赏 2020(14)
    • [2].《李贺诗集》注释商兑一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4)
    • [3].陈清华郇斋旧藏蒙古本《歌诗编》小识——兼及李贺诗集的编刻及“集外诗”的真伪[J]. 古典文学知识 2018(05)
    • [4].李贺诗歌的黑暗情结[J]. 文教资料 2012(11)
    • [5].在词典写作的间隙[J]. 延河 2010(12)

    标签:;  ;  ;  

    李贺诗歌在两宋的接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