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中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由鄂东南、九瑞、安庆、贵池、铜陵、庐枞和宁芜等多个矿集区组成。泥盆系五通组(D3w)顶部至石炭系黄龙组(C2h)灰岩间不整合界面,是成矿带内最主要的容矿层位。该层位控制矿床的金属储量,在整个成矿带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论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不同地层分区大量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对比各地层分区典型剖面,探讨形成的构造演化事件、分析沉积环境,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层界面分布特征及泥盆系一石炭系界面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1)通过对晚古生代地层及生物特征方面的研究发现,扬子地层区广布于长江沿岸地区的五通组上段,是一跨纪的岩石地层单位,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位于该段的中上部。(2)沉积和层控式矿床基本分布于古陆或古陆隆起的边缘坳陷盆地内,同生长断裂既控制了沉积相的展布,也控制了沉积及层控式矿床的展布。(3)石炭系底部的平行不整合的构造面是多次构造活动的结果,因受到后期构造的滑脱,形成层间虚脱滑动面,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重要控矿界面,它既提供了物质来源,又供给热源,是促进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4)沉积间断面(或岩性转换地段)是地层中最重要的储矿部位。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赋矿层中,其中以上石炭统C2之下的间断面及下三叠统/二叠系T1/P最重要,与铜、铁、硫、金等矿床的分布关系密切。(5)层控式矿床多赋存于碎屑岩与碳酸岩沉积间断剥蚀面或推覆界面之上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黄龙组底部和黄龙组白云岩段与灰岩段接触面、石英闪长玢岩与奥陶系灰岩、二叠系、三叠系灰岩接触带分别是与石英闪长玢岩有关的层控式式Au、Ag矿床和矽卡岩型Au、Ag矿床的典型找矿标志。(6)该区石炭系黄龙组与下伏地层不同部位、不同的假整合接触界面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层位;泥盆系-石炭系不整合界面发育的原生沉积层、沉积间断面的滑脱构造以及层间滑脱构造与其他构造的复合部位均是重要的容矿、赋矿空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影响因素及变化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6)
- [2].长江中下游崩岸预测若干问题的探讨[J]. 水利水电快报 2017(11)
- [3].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2)
- [4].对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设计的几点思考[J]. 水利水电快报 2017(11)
- [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小麦生长的气候变化特点与发展方向[J]. 南方农业 2015(12)
- [6].长江中下游流域滩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08)
- [7].长江中游护滩带破坏原因及对策[J]. 水运工程 2012(09)
- [8].近代长江中下游灯塔体系及其防护[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9].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燕山期矿床成矿系列研究进展[J]. 西部资源 2016(04)
- [10].生态视角下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技术的优化策略探讨[J]. 科技展望 2016(16)
- [11].南亚高压低频振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关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05)
- [12].长江中下游丘陵果园草坪建植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1)
- [13].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积成效应”[J]. 物理学报 2013(06)
- [14].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辐射变化及其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06)
- [15].长江中下游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实验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8)
- [16].长江中下游地区基底与成矿[J]. 地质学报 2016(09)
- [17].张家港盛泰码头吹填粉细砂地基处理试验研究[J]. 水运工程 2013(12)
- [18].2009年冬春之交长江中下游异常连阴雨过程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01)
- [19].长江中下游冬季降水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06)
- [20].长江中下游中洪水期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J]. 水运工程 2012(10)
- [21].流域文化与村落形态之管窥——以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淮河流域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06)
- [22].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设计水位变化研究[J]. 水运工程 2015(02)
- [23].长江中下游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综述[J]. 南方金属 2015(05)
- [24].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航道设计水位变化研究[J]. 水运工程 2013(05)
- [25].186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时空分布及天气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S1)
- [26].古生态记录揭示的长江中下游太白湖生态系统稳态转换过程[J]. 湖泊科学 2016(06)
- [27].1470年~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半年干湿变化的频谱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8].长江中下游护岸生态修复现状与探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10)
- [29].2011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及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联系[J]. 大气科学学报 2016(01)
- [30].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预测方法[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