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探析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探析

论文摘要

一套独特且成熟的范式或方法论体系是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自1817年“比较教育之父”朱利安(M.A.Jullien)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标志现代意义上比较教育学科的成立至今,比较教育学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对研究范式的探索与争鸣始终是其发展的主旋律。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可以加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丰富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深化比较教育相对主义范式研究、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是一种以客文化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为参照系统来认识客文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范式,它发轫于20世纪初,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前相对主义”时期、古典相对主义时期、典型相对主义时期和“新相对主义”时期四个发展阶段。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在本体论上关注主体建构的生活世界、认识论上否认存在普遍教育规律、价值论上主张价值判断、方法论上提倡实际调查。该范式包括三个主要特征:在观念范式层面,相对主义者们具有共同的相对主义信念;在规则范式层面,把“民族性”作为其研究的经典范例;在操作范式层面,应用的是质性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关注人文、提倡质性研究的方法论体系,立足于比较教育跨文化研究的本质属性,突破了单一研究方法的桎梏,推动了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了研究者所在国家的教育决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文化的等级偏见、蒙昧与文明的界限,促进了国际间不同文化的理解与交流,从而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思路
  • 第1章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相关概念界定
  • 1.1 范式
  • 1.1.1 “范式”和“研究范式”的概念
  • 1.1.2 范式与方法、方法论的概念区分
  • 1.2 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
  • 1.3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
  • 1.3.1 文化
  • 1.3.2 相对主义
  • 1.3.3 文化相对主义
  • 1.4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
  • 第2章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
  • 2.1 哲学理论基础
  • 2.1.1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批判二元论
  • 2.1.2 库恩的范式论
  • 2.1.3 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
  • 2.2 社会科学理论基础
  • 2.2.1 人类学基础
  • 2.2.2 文化学基础
  • 2.2.3 现象学基础
  • 第3章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
  • 3.1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朴素相对主义时期
  • 3.2 20 世纪上半叶古典相对主义时期
  • 3.3 20 世纪60 至70 年代典型相对主义时期
  • 3.4 20 世纪80 年代新相对主义时期
  • 第4章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 4.1 库森、阿诺德的描述与借鉴
  • 4.1.1 库森的借鉴四步法
  • 4.1.2 阿诺德的文化教育观
  • 4.2 萨德勒、康德尔、汉斯的历史因素分析法
  • 4.2.1 萨德勒的“民族性”概念
  • 4.2.2 康德尔的“因素与力量”主张
  • 4.2.3 汉斯的“决定因素”理论
  • 4.3 施奈德、马林森的社会因素分析方法
  • 4.3.1 施奈德的“驱动力”理论
  • 4.3.2 马林森的“民族性决定论”
  • 4.4 埃德蒙·金的文化相对主义研究范式
  • 4.5 霍姆斯的“问题研究法”
  • 4.6 主要代表人物主张之异同分析
  • 第5章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主张及主要特征
  • 5.1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主张
  • 5.1.1 本体论上关注主体建构的生活世界
  • 5.1.2 认识论上否认存在普遍教育规律
  • 5.1.3 价值论上主张价值判断
  • 5.1.4 方法论上提倡实际调查
  • 5.2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主要特征
  • 5.2.1 观念范式层面——共同的相对主义信念
  • 5.2.2 规则范式层面——“民族性”的继承与发展
  • 5.2.3 操作范式层面——质性研究方法
  • 第6章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与展望
  • 6.1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反思
  • 6.1.1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贡献
  • 6.1.2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局限
  • 6.2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展望
  • 6.2.1 多元文化主义的冲击
  • 6.2.2 自身的发展与超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通往思维的桥梁——评《对知识的恐惧——反相对主义和建构主义》[J]. 中国图书评论 2016(11)
    • [2].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是相对主义吗?[J]. 哲学研究 2017(03)
    • [3].相对主义与反思[J]. 世界哲学 2015(05)
    • [4].走出价值相对主义的困境[J]. 云南社会科学 2010(04)
    • [5].论马戈利斯“坚实的相对主义”作为一种后现代抉择[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 [6].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思潮述评[J]. 国外理论动态 2009(04)
    • [7].九十年代大学生的消费相对主义倾向[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02)
    • [8].温和的相对主义不可避免[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04)
    • [9].社会科学中的认知相对主义问题[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0].蔡元培的相对主义哲学及其对北京大学的影响[J]. 中国报业 2013(08)
    • [11].价值相对主义及其问题[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
    • [12].对相对主义的反思:从重要的重言式到诱人的矛盾式[J]. 哲学分析 2019(03)
    • [13].相对主义与无错分歧论证[J]. 哲学动态 2018(05)
    • [14].审美相对主义:解构及其限度[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5].论语言相对主义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04)
    • [16].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主张及特征论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05)
    • [17].文化相对主义和语言相对主义对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启示[J]. 首都外语论坛 2013(00)
    • [18].文化意象视角下的语言相对主义[J]. 东南亚纵横 2011(02)
    • [19].三万英尺高空的相对主义者——相对主义与科学的有效性可以共存吗?[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0(05)
    • [20].道德相对主义的界标[J]. 道德与文明 2009(01)
    • [21].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相对主义[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2].步入相对主义: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切近审视[J]. 文化纵横 2010(01)
    • [23].遵循传统:克服理解相对主义倾向的一个历史尝试[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4].逻辑相对主义:经验研究与哲学基础探析[J]. 理论月刊 2010(12)
    • [25].相对主义的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对绝对与相对问题的再认识[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6].价值相对主义———直面根本伦理判断(研讨会纪要)[J]. 云梦学刊 2009(02)
    • [27].庄子相对主义认识论及其超越思想研究综述[J]. 消费导刊 2009(04)
    • [28].语法、思维与认知——相对主义视野中的语言多样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07)
    • [29].论《庄子·齐物论》中的相对主义[J]. 神州 2014(12)
    • [30].浅谈教育之回归古典[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标签:;  ;  ;  ;  

    比较教育相对主义研究范式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