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窦鹏辉
导师: 张宝文
关键词: 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5—35 岁年龄段的农村青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本研究的目标在于,理清新时期中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所面临的形势、背景及客观需求,认识新时期中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揭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最终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各个层面,提出其开发的方向、重点、途径和模式,然后进一步提出与这种开发方略最适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与这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适应的长效保障机制。作为一项管理学领域的战略研究,基于围绕本研究所做的社会问卷调查,本着针对性、可操作性、可预见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本研究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明理分析,从应用的角度大胆破旧创新,提出一些可供各界决策、研究所需要的思路、判断和结论。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社会调查方法,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个案研究和共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辨证地参考同行专家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大胆地进行模式设计和理论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大量运用经济学(包括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学、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与知识,立足于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理论、农业研究资源配置理论、投入产出比理论等等,通过与历史比较、与现状比较、与国外比较,提出切实可行的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及其运行机制和实施模式。同时,结合“外地进京务工青年状况调查”(2004 年3 月)和“中国农村青年状况调查(2004)”两次社会问卷调查,同时亲赴陕西铜川、甘肃定西、北京昌平、陕西咸阳等四地进行实地调研,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并运用SPSS 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上述结论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支撑。 本研究通过分析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形势下、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背景下、加入WTO 后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农村青年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这种大背景、新形势对农村青年的客观需求,进而提出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涵义、特点与开发的现状和内容。结合问卷调查和官方统计数据,通过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人口数量、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化、处世心态与置身状态、对待生活、家庭及亲友的态度、对待事关“三农”大事的态度及其生命与健康状况的分析,提出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在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组织农村青年在职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前职业技能培训、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设想与创新之处
1.5 研究基础与已取得的研究成绩
1.5.1 研究的自身基础及有利条件
1.5.2 已经取得的研究成绩
第二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形势背景及客观需求
2.1 我国“三农”新形势的特征和要求
2.1.1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和要求
2.1.2 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特征和人力资源的要求
2.1.2.1 历代关于“小康”社会的描述
2.1.2.2 新中国对“小康社会”的描述
2.1.2.3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目标
2.1.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及要求
2.1.3 我国加入WTO后农村人力资源的特征及其要求
2.1.3.1 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差距
2.1.3.2 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双重影响
2.1.3.3 “入世”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 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以及政治、经济政策和社会背景
2.2.1 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背景下农村青年的角色重置
2.2.1.1 传统农民的角色定位
2.2.1.2 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进程中的农民角色重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2.2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形势下农村青年的角色定位
2.2.3 入世后农村青年面临的挑战
2.2.4 非公经济对当代农村青年带来的诱惑与困惑
2.2.4.1 国家关于农村非公经济的有关政策
2.2.4.2 发展农村公有制经济的成功实践
2.2.4.3 农村青年面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诱惑与困惑
2.2.5 新文化对传统农村青年的冲击和影响
2.3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和有益借鉴
2.3.1 欧洲青年中心在青年发展和发挥非政府青年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和对我国的启示
2.3.2 美国19世纪的“赠地学院”和“新经济”形势下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2.3.3 法国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做法及其借鉴
2.3.4 印度乡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做法
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
3.1 人力资源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3.1.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概念辨析
3.1.2 农村人力资源的涵义及其现状
3.2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涵义及其特点
3.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3.3.1 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3.3.2 国内外关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进展
3.4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学认识
3.4.1 教育经济学的形成过程和研究成果
3.4.2 增长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关于教育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作用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分析
4.1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人口统计情况
4.2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受教育情况
4.2.1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有所提高,但依然偏低
4.2.2 农村教育结构虽日趋合理,但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仍然滞后
4.2.3 教育经费虽有明显增加,但投入仍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得到逐步改善,但教学设施及条件仍然较差
4.2.4 农村基础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式过于统一,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4.2.5 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4.2.6 农村教育体制日臻健全,但实施中仍存在供需不对称、机制无保障等问题
4.3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职业分化情况
4.4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收入与消费情况
4.5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处世心态与置身状态
4.5.1 农村青年对待生活、家庭与事业的态度
4.5.2 农村青年对待自己与亲友的态度
4.5.3 农村青年对待事关“三农”大事的态度
4.6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生命与健康状况
第五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5.1 提高农村青年初中进入高中的入学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5.2 组织农村青年在职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前职业技能培训
5.3 通过各种途径,有组织地引导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
5.4 鼓励进城青年返乡参加务农和创业
5.5 丰富并提高农村青年文化素质,深化农村青年的时代责任感、自强观念和守法意识
5.6 增强农村青年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提高其避免和抵御自然灾害和人身灾难的能力
第六章 新时期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及其机制
6.1 农村青年教育的体系分化与制度重建
6.1.1 教育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与效用
6.1.2 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农村青年中等教育的体制架构
6.1.3 建立新的农村青年中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及体系
6.2 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机制与特征
6.2.1 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必要性、迫切性及特殊性
6.2.2 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重点和方向
6.2.3 农村青年职业技术培训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6.3 社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途径及其作用机制
6.3.1 共青团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机制与途径
6.3.2 农村青年中心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机制与途径
6.3.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机制与途径
6.4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引导、保障及回流机制
6.4.1 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6.4.2 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4.3 建立疏导和保障农村转移青年劳动力回流的机制
6.5 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模式选择与保障机制
6.5.1 农村青年社会保障的经济理论基础概述
6.5.2 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则与目标
6.5.3 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三种模式选择
6.5.4 农村青年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保障机制
第七章 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
7.1 我国现行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及相关机制
7.2 关于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7.2.1 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投资的组织保障
7.2.2 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管理
7.2.3 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投资的平衡机制
7.2.4 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投资的持续机制
后记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12-22
参考文献
- [1].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D]. 贺喜灿.南昌大学2010
- [2].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宋美丽.中国海洋大学2010
- [3].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 王文锋.北京林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