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
作者: 宋宝和
导师: 宋乃庆
关键词: 科学与人文,整合,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
文献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课程文化观决定着课程的价值取向。科学主义课程文化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正在走向融合,形成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在此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发生变化。在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的观照下,高中数学课程首先把学生持续和谐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同时强调关注数学本质,课程内容适度形式化,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生成数学经验。其中,数学思维是数学经验的核心内涵。学生在高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无论对他们适应现代社会还是进一步学习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思想,对科学与人文整合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有着重要影响。“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淡化的是过分的形式化,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性学习,解放的是师生——让师生走出“咬文嚼字”式死记硬背定义和过分追求形式化的樊篱,获得教学自由和思维自由。高中数学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自主选择,体现数学学习的主体性和数学知识的建构性,允许适度非形式化,让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的实质,感受数学的精神、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在科学与人文整合的导向下,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体现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突出再创造意义上的数学化。行为目标和展开性目的都是高中数学课程所重视的,没有行为目标学生将无法获得社会所需的数学经验,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水平和情感需求,行为目标也不会有效实现。数学文化与时俱进方显数学课程的潜在价值,同时也是公民现代数学文化素质形成的需求。算法思想、算法在学习及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彰显数学文化的丰富性,通过微积分基本思想方法、指数爆炸等函数中文化视点,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数学文化熏陶,在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思维、数学审美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内容组织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注重数学知识的反璞归真、情境创设,以及数学问题的适度开放。逾越严格形式化的极限定义,让学生在问题运动过程中生成导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基础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高中数学课程的本质
一、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
(一) 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
(二) 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
二、数学课程的本质
(一) 学生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经验
(二) 数学思维是数学经验的核心
(三) 数学经验源自学生“做数学”
(四) 适度形式化是学生获得数学经验的基础
第二章 高中数学课程价值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二)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数学发展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一)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 建构主义对数学课程的影响
三、“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一)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基本理念
(二) 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实质的体现
第三章 高中数学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科学与人文整合
二、结果与过程并重
三、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相统一:再创造意义上的数学化
四、数学文化与时俱进
第四章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一、内容选择上彰显数学文化
(一) 弘扬大众数学文化
(二) 体现应用数学文化
(三) 揭示理性数学文化
(四) 浸润审美数学文化
二、内容组织上有利于学生再创造
(一) 数学经验是生成的
(二) 直观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
(三) 情境呈现和问题适度开放
第五章 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
一、对话
(一) 对话的意义
(二) 在对话中激活学生思维
二、探究
(一) 探究的意义
(二) 在探究中揭示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反思
(一) 反思的意义
(二) 在反思中增强学生的感悟
四、合作
(一) 合作的意义
(二) 在合作中追求反思基础上的思维碰撞
第六章 高中数学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评价多元化
(一) 评价指标多维
(二) 评价主体多元
(三) 评价方式多样
二、评价系统化: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互关照
三、评价指向问题解决
(一) 问题解决的意义
(二) 问题指向性评价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关于在高中进行“算法”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用)
附录2:关于在高中进行“算法”教学的访谈提纲(教师用)
附录3:关于“微积分”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用)
附录4:关于“微积分”教学的访谈提纲(教师用)
附录5:关于微积分的调查问卷(文科大学生用)
附录6:关于微积分的调查问卷(社会人员用)
附录7:关于“立体几何初步”的实验方案
附录8:关于“数学文化”的教师访谈提纲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高中归纳课程教学研究[D]. 史亮.东北师范大学2011
- [2].课程组织的量化分析研究[D]. 崔英梅.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