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湿地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地,分类,面向对象特征,决策树
湿地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杨朝辉,白俊武,陈志辉,钱新强[1](2019)在《利用Sentinel-2A影像的面向对象特征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苏州市湿地众多、类型多样化、周围环境复杂,使用传统的遥感分类方法很难得到精度较高的湿地分类结果。研究了面向对象特征的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以苏州市澄湖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欧空局的Sentinel-2A影像,先将研究区域分为湿地水体、植被和非植被3大类型,再分别构建鱼塘、河流、湖泊、农田和裸地等面向对象特征,据此实现湿地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遥感影像提供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等多种丰富信息,产生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分类精度可达80.67%,Kappa系数为77.80%。与传统的基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取湿地不同地物对象的几何结构和纹理等特征,在提高湿地分类精度的同时实现对大面积湿地的快速动态监测。(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利,石彩霞,谢炳庚[2](2019)在《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2017年3个时间截面,利用重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空间分布重心、分布密度以及时空关联性等方面探析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空间集聚形态显着,不同时间截点均展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演变特征;③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关系,时空格局冷热点区域以阶梯状排列,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北地区推移;④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经济、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格局演化有重要驱动作用,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有待加强。(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11期)
张艳军,龚巧灵,官冬杰[3](2019)在《重庆市湿地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M/ETM、环境卫星等影像遥感解译提取重庆市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共4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并利用GIS提取了2000—2015年的湿地生态系统分布空间数据,基于景观指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湿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以及主要驱动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市2000—2015年的湿地面积总体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加比率为4. 31%,其中沼泽、湖泊和河流的面积略有增加,而水田和水库湿地的面积变化较大。水田湿地面积减少,面积下降达10. 22%,水库湿地面积明显增多,面积增幅达68. 53%。(2) 2000—2015年重庆市湿地的扩张主要分布在叁峡库区的部分区县。(3)总体上看,重庆市近15a的湿地斑块数有所增加,平均斑块面积略有降低,聚集度指数减小,斑块微弱变小,破碎化趋势不明显,且各湿地类型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4)重庆市湿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蒸散量和叁峡大坝蓄水位。(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7期)
司海燕[4](2019)在《基于数理统计的湿地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湿地生态环境与水体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采集待研究区域湿地水体样本,并对样本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与统计,据此进行湿地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各类重金属污染因子的关系矩阵及综合权重矩阵,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综合评价湿地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所研究地区的湿地水体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部分主要为矿业开采区域和工、农业生产区域;在本次实验所采集的200个水样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在中度及以上的样本数量为100个。(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李旭,于洁,李峰,胡聪,曾静[5](2019)在《不同水位和竞争模式对典型湿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洞庭湖典型湿地植物辣蓼为目标植物,短尖苔草为邻近植物,通过控制实验研究不同水位(30、0和-30 cm)和竞争(无竞争、全部竞争、地上竞争和地下竞争)模式下目标植物生长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位处理显着影响不同竞争模式下的生物量积累,辣蓼生物量随水位增加显着降低;-30 cm水位无竞争模式下生物量最大,为10.84±1.52 g.在30 cm和0 cm水位梯度下,不同竞争模式下的生物量间无显着差异.但-30 cm水位下,地下竞争模式下的辣蓼生物量积累较全竞争模式和地上竞争模式下显着增多,说明非胁迫条件下,辣蓼和苔草的竞争以地上竞争为主.水位处理对辣蓼叶片、茎和根的氮、磷含量影响显着,30 cm水位下,叶片氮、磷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水位下的含量.在-30cm水位下,叶片C∶N和C∶P显着高于其他水位下的比值,分别为48.08±3.85、590.3±43.4.相比于对照处理(无竞争),竞争作用下的辣蓼总氮含量降低,而C∶N值增加,N∶P值降低,这可能是因为竞争作用导致辣蓼对氮的吸收减少所致.(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徐卫刚,于一雷,郭嘉,马牧源,李肖夏[6](2019)在《衡水湖入湖口湿地水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衡水湖地区入湖口湿地的典型特征,在衡水湖入湖口布设模拟试验区对香蒲植物种群内部流速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中间断面平均流速在植被段前衰减较快并迅速达到基本稳定,变化幅度较小,与流量的关系不明显。边壁沿程断面则表现为断面平均流速逐渐增加后达到稳定趋势。流速具有明显的异性特性,v向流速与平均流速的趋势较为接近;由于受到植被段前壅水的影响,w向流速在进口断面较大;u向流速值较小且波动不大。沿程和横向方向紊流强度的分布与平均流速的分布规律比较类似,植被带中紊流强度随水深增加而减小,堤岸边壁断面紊流强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衡水湖入湖口湿地设计与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参考。(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林飞,樊海川,徐也[7](2019)在《石佛寺人工湿地不同营养特征淤积物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淤积物营养特征对不同生长时期内水生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在石佛寺水库人工湿地采集对比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蒲草(Typha angustifolia)两种不同水生植物区域内的淤积物和生物植株,研究了不同营养特征淤积物对水生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淤积物内营养特征与各时期内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生长初期,芦苇和蒲草的生物量与淤积物中氮元素(N)和磷元素(P)呈负相关,其中与TP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p<0.05),即较高的淤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会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随着水生植物的进一步生长,这种抑制作用逐渐变小,并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淤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与水生植物生物量的相关关系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水生植物进入成熟期后,芦苇和蒲草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淤积物内TN及TP含量均与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之后随水生植物死亡腐解,这种关系逐渐消失。淤积物营养水平会对水生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量的累积上。不同水生植物生长所受影响有所差异,蒲草的生物量与淤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更高。(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申益春,卢刚,刘寿柏,尹菡怿,宋希强[8](2019)在《海口羊山火山熔岩湿地中的植物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口羊山火山熔岩湿地中分布着河溪、湖泊、田洋、水库、森林沼泽、洪泛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该湿地中有维管束植物118科199属402种,大科物种集中现象明显,单科种比例也较大,既反映出热带植物区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折射出火山熔岩湿地的特点。在该湿地中,有阔叶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群落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和60个群系,草甸的植物物种最丰富,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也最大。由于所处环境和干扰因素不同,5种类型湿地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欣,黄腾浩,曹家硕,陈旭,庞果胤[9](2019)在《2017年4~7月会仙湿地农田沟渠中的仔稚鱼群聚特征及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4~7月,对会仙湿地的3种农田沟渠(无硬质化沟渠、半硬质化沟渠和全硬质化沟渠)中的仔稚鱼群聚进行了调查;在3种农田沟渠中,共布设了10个采样点,于8个采样日,采集了仔稚鱼样本;采用无度量多维排序方法,分析仔稚鱼群聚的结构特征;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GLM)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研究仔稚鱼群聚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农田沟渠中,共发现15种仔稚鱼,隶属4目7科14属;3种农田沟渠中的仔稚鱼群聚结构无显着差异;除5月7日和21日外,4月30日与其它采样日的仔稚鱼群聚差异显着(n=72,p<0.05),5月7日与7月采样日的仔稚鱼群聚差异显着(n=72,p<0.05),其它采样日的仔稚鱼群聚间无显着差异;3种农田沟渠中的仔稚鱼群聚间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无显着差异,物种数(n=72,p<0.01)、Shannon指数(n=72,p<0.05)分别与沟渠的水深显着正相关,个体数分别与沟渠水深(n=72,p<0.01)、pH(n=72,p<0.05)显着正相关;沟渠宽度、水深和水体pH是影响3种农田沟渠中仔稚鱼群聚的主要因子。硬质化沟渠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不利于水质净化,并加剧了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入侵程度。为了保护、恢复农田沟渠的生态功能,维护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建议有关部门选择性地对部分沟渠进行硬质化改造,保留部分自然沟渠,同时要加强对外来物种(如食蚊鱼)的监测和管理。(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昊昊,杜嘉,南颖,宋开山,赵博宇[10](2019)在《1980年以来5个时期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信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研究5个时期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1980年相比,2015年珠江叁角洲滨海天然湿地明显萎缩,面积减少了189 km~2,人工湿地明显扩张,面积增加了284 km~2;在研究区内,天然湿地萎缩主要是由于河口水域、红树林和盐水沼泽被转变为养殖池;随着时间的推移,5个时期研究区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重,湿地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边界越来越复杂,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强度加剧,斑块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口快速增长、滩涂开发、围填海活动、海砂开采和水利工程等是导致研究区滨海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其中,滩涂开发和围填海活动是使天然滨海湿地消失的直接因素。(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湿地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2017年3个时间截面,利用重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空间分布重心、分布密度以及时空关联性等方面探析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空间集聚形态显着,不同时间截点均展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演变特征;③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关系,时空格局冷热点区域以阶梯状排列,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北地区推移;④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经济、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格局演化有重要驱动作用,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有待加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地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杨朝辉,白俊武,陈志辉,钱新强.利用Sentinel-2A影像的面向对象特征湿地决策树分类方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9
[2].杨利,石彩霞,谢炳庚.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19
[3].张艳军,龚巧灵,官冬杰.重庆市湿地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生态学.2019
[4].司海燕.基于数理统计的湿地水体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5].李旭,于洁,李峰,胡聪,曾静.不同水位和竞争模式对典型湿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9
[6].徐卫刚,于一雷,郭嘉,马牧源,李肖夏.衡水湖入湖口湿地水流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9
[7].周林飞,樊海川,徐也.石佛寺人工湿地不同营养特征淤积物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9
[8].申益春,卢刚,刘寿柏,尹菡怿,宋希强.海口羊山火山熔岩湿地中的植物分布特征[J].湿地科学.2019
[9].黄欣,黄腾浩,曹家硕,陈旭,庞果胤.2017年4~7月会仙湿地农田沟渠中的仔稚鱼群聚特征及其变化[J].湿地科学.2019
[10].周昊昊,杜嘉,南颖,宋开山,赵博宇.1980年以来5个时期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J].湿地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