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求理,凶猛求平安——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

疯狂求理,凶猛求平安——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

一、狂怪求理 凶戾求和──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曼利[1](2019)在《长安画派艺术价值:基于艺术品价格的研究》文中提出长安画派萌发至今已约一甲子,但关于画派艺术品价格的研究既少且浅,艺术价值研究又多忽略艺术界的建构作用。我们以画派基本问题为研究起点,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指导,在画派艺术品价格的考察中分析它与艺术价值的关系,从艺术社会学视角探究画派艺术价值的建构途径与方式,挖掘出画派多元的艺术价值。论文具体分为六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回顾国内外艺术市场的历史与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梳理和分析了长安画派艺术品价格和艺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可借鉴的理论资源,指出:在经济繁荣的今天,艺术经济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理论观照是该画派研究的应有之义。第二章:长安画派:概念、构成和风格。我们从艺术地理学视角对画派名称进行解读,认为此名与长安地理及文化所积淀成的心理原型有关。我们从广义和狭义上对画派构成进行概括,以1961年参加“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的6人作为文本的研究对象,因篇幅所限,重点放在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和方济众4人上。画派艺术思想深受延安文艺理论影响,作品多表现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地域艺术风格。第三章: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访谈、文献与画廊。我们通过访谈和文献分析补充了画派从萌芽期到2000年的作品价格,通过市场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了画廊价格。长安画派作品价格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同步,价格受宏观经济和居民购买力影响直接,作品的艺术水准、传播和营销得力与否同样影响画派价格。陕西地区画廊中画派作品数量少、价格低,艺术家市场地位不同,作品价格已产生分层。第四章: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拍卖机构数据。通过对雅昌艺术网中长安画派作品拍卖价格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我们对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和方济众个人国画作品拍卖价格指数和画派整体拍卖价格态势及其中的规律性问题进行了探究。画派艺术品拍卖成交数量少、成交额和均价普遍较低,市场有一定认可度,但与着名画派和画家相比作品价格不高,价值与价格发生了较大偏离。第五章:艺术生产: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建构。本章借鉴丹托和迪基的“艺术界”和“艺术体制”、贝克尔的“艺术界”和布尔迪厄的“资本”、“场”等概念,糅合惯常的艺术界概念,将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置于艺术体制网络中,从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与定位)、艺术展览(展示与传播)、艺术批评(评论与阐释)和艺术营销中介(宣传与销售)等方面分析画派艺术价值建构的途径与方式。作品离开画家之手后其艺术价值由艺术界共同赋予,艺术价值的认定、传播与阐释有益于艺术品价格的提高。第六章:多元复合: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研究。本章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为出发点和依据,从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启示价值三方面研究了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画派创作表现了“人”的母题和大地情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艺术家对文艺思想时代最强音的积极响应、既破又立的艺术超越精神,以及艺术家巨大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长安画派值得被传播的价值,也是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强大内驱力。结论:在长安画派的不同阶段,其艺术品价格与艺术价值呈现出时而吻合时而背离的复杂关系,这是正常的,但背离也是有原因的。我们要加大对画派学术价值的深度研究和科学传播,辅以时间条件,画派艺术品价格仍首先取决于其艺术价值。这也符合马克思对价值与价格关系的科学总结。

瞿思嘉[2](2019)在《石鲁美术馆 ——西北大学老图书馆改造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西北大学老校区如今正在面临城市职能的转型,为建立一个高校与城市共享交流的平台,校区中的老图书馆需要改造为展示本地艺术家、文学家的文学艺术中心。艺术家石鲁是“长安画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的艺术生涯与经历与陕西西安密不可分。于是西北大学决策将老图书馆改造为石鲁美术馆。本文基于项目委托计划“西北大学老图书馆改造设计为石鲁美术馆”,对这个特定环境下特定建筑的特定功能改造进行设计研究。石鲁美术馆的设计起点是艺术家石鲁,论文首先对石鲁的人生经历、艺术创作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以及其艺术作品与艺术精神特征进行归类与提炼,石鲁所属的艺术流派“长安画派”进行全方位的整理,对艺术家石鲁进行详尽的了解。第二,对西北大学老图书馆进行全面建筑档案建立,从西北大学老图书馆所处文脉环境、空间规模与使用、建筑结构与材料以及场所记忆对西北大学老图书馆历史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第三,选取同类名家个人艺术馆案例进行研究,对其基本概念与城市职能进行界定,再从空间规模与使用功能、展陈大纲与流线、展示方式、建筑结构和表皮这几方面对名家个人艺术馆案例进行设计方式的归纳总结。通过对案例的调研构建评价基准,与老图书馆建筑空间进行类比,判断老图书馆改造设计为名家个人艺术馆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改造设计的目标、原则、以及设计策略,最终落实到方案生成与表达。

汤琳[3](2016)在《康师尧花鸟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长安画派”六大主将之一,康师尧为人低调、谦和,长久以来湮没在石鲁、赵望云等“明星”画家的光环之下。但作为画派中唯一一位以花鸟画创作为主的画家,他的存在,丰富、充实了“长安画派”,使其不至于成为一个创作相对较为单一、窄化的艺术家群体,其温润清丽的画风也使得“长安画派”整体热情、奔放的风格多了柔情温和的一面。他对花鸟画所做的研究和创新,不仅开启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花鸟画创新的全新思路,而且对20世纪整个西北花鸟画坛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于一位作出了如此巨大贡献的艺术家,在诸多关于“长安画派”的研究成果中却缺乏对他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其匮乏程度与艺术家所作贡献之事实实在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本文把选题定在了康师尧的花鸟画艺术研究上,欲针对此方面不足,对其艺术人生进行一次较为深入、全面的梳理与总结。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图像分析、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通过概述康师尧的艺术人生、解读其艺术思想、分析其绘画作品、总结其艺术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以期能对康师尧的艺术成就及其对花鸟画的创新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进行客观、全面的认识,并从中汲取养分,希望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有所裨益。

马志超[4](2016)在《“长安画派”花鸟画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是对“长安画派”花鸟画所做一综合性的研究。“长安画派”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1961年10月,以“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成功展出而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热切关注,继而“长安画派”的声名便传遍全国。花鸟画作为“长安画派”艺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伴随着“长安画派”的兴盛也变的愈加繁荣。在这一艺术群体中,以花鸟画创作为主的画家主要有石鲁、康师尧等人,他们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貌以及极具创新的绘画面貌而在新中国的艺坛上崭露头角。本文主要通过收集整理“长安画派”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以及“长安画派”各花鸟画家的作品和文字手稿,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来对其进行研究,从创作理念、审美思想、表现题材以及笔墨方法上,以书法学、美术史学、图像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支撑点,并通过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的方法,列举探析花鸟画家们在不同时期所受不同主张和艺术思想影响下所创作的作品,并在其作品中寻找与之内心相适应的情感追求,从而梳理出“长安画派”花鸟画家们在前后不同时期内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思想内涵。“长安画派”的花鸟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大多数的研究者都把主要的焦点集中在“长安画派”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以及画家个体的艺术思想方面,在此基础上,笔者遂选择了“长安画派”花鸟画研究这个课题,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长安画派”花鸟画的关注,同时也希望能够对“长安画派”的整体研究略有补益。

于栋华[5](2016)在《论中国画家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关系》文中提出绘画风格的形成是画家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性格作为影响绘画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对绘画风格起着潜在的心理影响。没有自我性格的绘画作品便没有生命力,最终将被历史淘汰,乃至遗忘。中国历代着名的画家在作品中大都注重自我性格的表露,从而创造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历经中国绘画绵长的发展过程而仍旧被后人所瞩目。本文在研究中国画家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史料及借鉴性格与绘画风格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例证、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画家的性格与其绘画风格的关系,证明画家的性格对其绘画风格可能形成的影响,及绘画风格中隐含的画家性格因素。本文的第一章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目前研究的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等。第二章简述了性格、风格与绘画风格的概念,以及绘画风格对于画家成功的重要意义,并着重提出影响个人风格形成的性格因素的重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第三章分析影响画家绘画风格的性格因素如何对画家的绘画风格进行影响;第四章分析绘画的“体验生活”、“酝酿感悟”、“绘画表现”三个过程中性格的潜在性,说明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性格影响画家的选材;酝酿感悟的过程中,性格左右画家的思维形式;绘画表现的过程中,性格影响画家的审美行为;第五章对性格与绘画风格出现的不相符的现象进行辨析,说明性格的多重性与潜在的性格外露是造成外在性格与实际风格不符的主要原因。第六章得出本文的结论:性格与绘画风格的统一性;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可塑性;性格对绘画风格的潜在心理影响;性格的多重性的掩饰现象及风格与潜在的本我的性格相一致。并得出对当代画家的启示:在现代中国绘画人才济济的大潮中,不要盲目跟从潮流,而要充分挖掘自我性格对于绘画创作的有利因素,形成富有自我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

焦东雪[6](2014)在《石鲁致亚明信札》文中研究指明这是一封石鲁写给亚明的信札,信文如下:"亚明同志:拜上、拜上。已见老友佳作,可见益健矣,幸庆幸庆!我也从病中转安,时为老友念甚。兹特拜老友为我乡老同志郭琦其亲侄王川投考南京艺院,请为帮助选择进校。王川颇有能才,其家庭皆好。请为助之,选修以培佳才。请代候钱老、宋兄等朋安健,并祝老友健康多产。石鲁拜于西安。"

毛翔宇[7](2013)在《拓展与深入——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综述》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11月24日至25日,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在经历了五年的易地更主之后,终于趁第六届之际实现了回归,重回其策源地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本次美术史年会共历时两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美术史领域专家学者的到场,规模宏大,气氛热烈。会议共收到了80篇参会论文,组委会从中选取了富有代表性的32人进行发言,并接受现场学者与观众的提问,彼此就重要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杨树文[8](2012)在《石鲁晚年艺术语言的因变与实验性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尽管石鲁晚年的绘画艺术对传统的技术理法和美学规范有很大的破坏,但其基于艺术语言美学的实验性和籍"花木书愤"的文人画传统对"文革美术"的社会学反驳却一直启发着后来的艺术探索者。其晚年的艺术一方面承续了新中国乃至20世纪以来"改造"中国画的思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其"自觉"于传统文人画价值的维护与阐释,在"因"与"变"的历史大潮中强调个人化的实验性探索。文章以形式分析的方法为主对其笔墨、造型、形式构成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归纳其晚年艺术实验性的表现,相信这将有助于对石鲁晚期花鸟画语言生成与意义等若干问题的理解。

王鑫[9](2012)在《“长安画派”花鸟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安画派”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之一,该画派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于西北地区萌发成长的一个中国画流派,它在新的意识形态和文艺思想的影响下,由赵望云、石鲁等人所共同创立。“长安画派”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宗旨和艺术追求,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地域风格。但目前对该画派的诸多研究中大多聚焦于山水画与人物画方面,对其花鸟画的涉猎甚少,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长安画派”花鸟画进行一番较深入的梳理与研究,藉此补充“长安画派”研究的薄弱之处。“长安画派”花鸟画作为“长安画派”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石鲁、方济众、何海霞、康师尧四位画家为中坚,他们将关陕地区的独特气质融汇于创作中,本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开辟了当代花鸟画的新局面,继而影响了一大批花鸟画家。本文将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文献实证、图像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长安画派”花鸟画的产生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继而阐释其艺术风格,通过对代表画家笔墨语言的分析,充分解读“长安画派”花鸟画的特质,提炼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继而探求其对当代花鸟画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正文共分四个部分。首先从时间维度上梳理“长安画派”花鸟画孕育探索、成熟提高,创新繁荣的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进一步论述其缘发生活写意自然的创作理念、沉雄浑厚旷达清逸的审美诉求、诗意盎然情境交融的意蕴境界、笔趣生动书法用笔的语汇表达等主体特征以及“野、怪、乱、黑”的审美思想。此外,画家们在表现对象上也不局限于传统的花鸟画题材,深入生活描绘了很多乡土化、生活化的内容,画作呈现出的是自出机杼的创新精神,“无法为至法”的艺术境界。再者,又从笔墨语言的角度对石鲁、方济众、何海霞、康师尧的作品进行了分析,以期以点带面,让读者更深入了解“长安画派”花鸟画的笔墨内涵和精神特质。第三部分探究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分别从地域人文、时代风貌、心理性格、姊妹艺术四个方面来阐述剖析,最后论及对当代花鸟画的影响与启示。“长安画派”注重理论研究、重视传统、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当代画家予以借鉴和学习的参考点,对花鸟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林宸胄[10](2011)在《论石鲁绘画中的“窗” ——一种拉康理论视野下的作品解读》文中提出本文将石鲁的艺术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59年之前、1959年~1964年、1965年~1970年、1971年之后;并将“窗”作为贯穿四个阶段的内在线索。“窗”既可视为石鲁绘画中的功能性形式结构,在其不同的艺术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又可视其为石鲁的精神状态的无意识表露,展现了石鲁的生命历程。本文对石鲁绘画中的“窗”的解读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前提下进行,这种解读使得石鲁的绘画作品呈现出以下的面貌:在1959年之前,“窗”在石鲁绘画中发挥着“屏幕”的作用,其展现了石鲁作为叙述者的自足状态。在1959年~1964年之间,“窗”一方面使观众的目光在画面中有序地移动,而达到绘画中所欲传达的能指意义的“缝合”;另一方面,“窗”在石鲁的作品中逐渐具备了屏幕/屏障的双重功能,其吸引目光的进驻的同时又将目光折返回观众的视线。“窗”的双重功能与拉康理论中的“幻象”相似,其掩盖了主体的“创伤”并将他者意志“缝合”进主体之中,这也展现了这一时期石鲁在一系列复杂身份的掩盖之下的精神状态。在1965~1970年之间,“窗”发生了一系列异常的变化,最终导致“边框”的消失,“窗”后所掩盖的恐怖景象弥漫在画面之中,并导致了能指的混乱状态,而这一时期也是石鲁患精神病最严重的时期。在1971年之后,“窗”在石鲁的回忆下,作为混乱状态中的“能指支撑”而重新回到画面之中,重新建立了与外在关系的平衡:“窗”还有发展成为“网”的趋向,“网”放大了“窗”的屏幕/屏障功能,观众的目光同时遭遇到“网”和“网”中的空白,目光迷失在重复的网状结构中而无法自拔。“网”体现了石鲁1971年之后的精神状态:依靠在“病症”中找到的“能指支撑”重建自我心理的平衡,又无法摆脱“病症”困扰的矛盾状态。

二、狂怪求理 凶戾求和──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狂怪求理 凶戾求和──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长安画派艺术价值:基于艺术品价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基于艺术与市场结合的客观历史
        1.1.2 基于我国艺术市场的发展现状
        1.1.3 基于长安画派绘画价格现状——从赵望云说起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价值
    1.5 概念界定及数据来源
        1.5.1 本文的“艺术品价格”
        1.5.2 数据来源
第二章 长安画派:概念、构成与风格
    2.1 画派形成条件分析
        2.1.1 经济因素
        2.1.2 政治环境与时代精神
        2.1.3 环境因素
        2.1.4 艺术赞助
        2.1.5 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
    2.2 艺术地理学视域中的“长安画派”
        2.2.1 艺术地理学阐释“长安画派”名称的可能性
        2.2.2 “长安画派”名称的艺术地理学追问
    2.3 长安画派的构成
        2.3.1 长安画派:艺术观念与理想的层次
        2.3.3 长安画派:网络组织凝聚的层次
        2.3.4 本文研究的长安画派
    2.4 长安画派的艺术风格
        2.4.1 赵望云的艺术风格
        2.4.2 石鲁的艺术风格
        2.4.3 何海霞的艺术风格
        2.4.4 方济众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访谈、文献与画廊
    3.1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访谈与文献分析
        3.1.1 赵望云绘画价格
        3.1.2 石鲁绘画价格
        3.1.3 何海霞绘画价格
    3.2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画廊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
        3.2.1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问卷调查
        3.2.2 经营长安画派作品画廊的深度访谈
        3.2.3 经营长安画派画廊的价格地图
第四章 长安画派绘画价格:基于拍卖机构数据
    4.1 赵望云国画价格
    4.2 石鲁国画价格
    4.3 何海霞国画价格
    4.4 方济众国画价格
    4.5 长安画派国画作品价格整体态势
第五章 艺术生产: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建构
    5.1 艺术界相关理论回溯
    5.2 博物馆和美术馆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5.3 艺术展览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5.4 文艺批评者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5.5 营销中介对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的阐释
第六章 多元复合:长安画派艺术价值研究
    6.1 求索创新的思想价值
        6.1.1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6.1.2 探索,探索,再三探索
        6.1.3 文艺思想最强音的响应者
        6.1.4 艺术思想的根性意义
    6.2 深厚绵长的审美价值
        6.2.1 “人”的母题与深沉的大地情怀
        6.2.2 艺术创作既破又立的超越精神
        6.2.3 对西北地域美术元素的开拓表现
    6.3 生命深度的启示价值
        6.3.1 为艺的赤子之心
        6.3.2 为人的傲人风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2)石鲁美术馆 ——西北大学老图书馆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1.1.1. 西北大学老校区城市职能的转变
        1.1.2. 我国名人艺术馆的发展
    1.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西北大学校园相关研究
        1.3.2. 高校文化建筑更新研究
        1.3.3. 名人艺术馆相关研究现状
        1.3.4. 旧建筑改造理论方法及实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2 艺术家石鲁生平与艺术梳理
    2.1. 石鲁其人
    2.2. 石鲁的艺术创作阶段与发展历程
        2.2.1. 第一阶段: 1959年以前
        2.2.2. 第二阶段: 1959年至1964年
        2.2.3. 第三阶段: 1965年至1982年
    2.3. 石鲁的艺术作品
        2.3.1. 手稿
        2.3.2. 画作
        2.3.3. 书法
        2.3.4. 石鲁的着作与相关研究
    2.4. 石鲁的艺术精神特征
        2.4.1. 石鲁的艺术风格特征
        2.4.2. 石鲁的精神内涵
        2.4.3. 艺术品格与其人格的高度统一
    2.5. 石鲁与“长安画派”
        2.5.1. “长安画派”概述
        2.5.2. 石鲁与长安画派
    2.6. 小结
3 西北大学老图书馆建筑档案
    3.1. 西北大学老图书馆文脉与环境
        3.1.1. 老图书馆所处校区区位与角色
        3.1.2. 太白校区建设历程
        3.1.3. 太白校区校园格局及轴线布置
        3.1.4. 图书馆建设历史沿革
        3.1.5. 图书馆周边环境与总图关系
    3.2. 图书馆空间规模与功能使用
        3.2.1. 图书馆空间规模与类型
        3.2.2. 图书馆空间功能与使用情况
        3.2.3. 交通流线
    3.3. 建筑结构与材料
        3.3.1. 承重结构
        3.3.2. 围护结构
    3.4. 建筑表皮形式
    3.5. 老图书馆场所记忆
        3.5.1. 老图书馆相关场所记忆
        3.5.2. 场所记忆对于建筑空间的意义
    3.6. 小结
4 同类名人艺术馆案例研究
    4.1. 名人艺术馆概念界定、职能与功能
        4.1.1. 基本概念
        4.1.2. 城市职能
        4.1.3. 基本功能组成
    4.2. 案例分析
        4.2.1. 初步调研
        4.2.2. 空间规模与功能
        4.2.3. 展厅设置与展览流线
        4.2.4. 展示方式与展示空间设计
        4.2.5. 建筑结构与材料
        4.2.6. 建筑表皮形式
    4.3. 小结
5 老图书馆改造设计为名人艺术馆的可行性
    5.1. 老图书馆所处位置与场所
    5.2. 空间规模与功能
        5.2.1. 总建筑面积
        5.2.2. 建筑性质与建筑功能
        5.2.3. 空间类型
        5.2.4. 空间流线组织方式
    5.3. 建筑结构与材料
        5.3.1. 承重结构
        5.3.2. 围护结构
    5.4. 建筑表皮形式
        5.4.1. 老图书馆建筑立面与环境
        5.4.2. 老图书馆作为石鲁美术馆
    5.5. 小结
6 石鲁美术馆设计思路
    6.1. 石鲁美术馆设计目标与定位
        6.1.1. 展示石鲁艺术精神与作品的当代名家美术馆
        6.1.2. “长安画派”对外的代表性美术展馆
        6.1.3. 推广公众美学教育,促进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平台
        6.1.4. 表达与传承高校文化、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
    6.2. 石鲁美术馆改造设计原则
        6.2.1. 建筑空间传达石鲁艺术精神
        6.2.2. 建筑与场所环境整体协调
        6.2.3. 内部空间适应性改造及优化
        6.2.4. 结构与材料满足技术性要求
        6.2.5. 尊重原有历史及记忆
    6.3. 石鲁美术馆设计策略
        6.3.1. 场所与环境
        6.3.2. 石鲁美术馆展厅设置策略
        6.3.3. 功能规模与交通流线
        6.3.4. 建筑结构
        6.3.5. 建筑表皮形式
        6.3.6. 光环境
        6.3.7. 老图书馆场所记忆
    6.4. 小结
7 改造设计方案
    7.1. 改造设计概念生成分析
        7.1.1. 设计概念来源
        7.1.2. 体量关系
        7.1.3. 造型
        7.1.4. 色彩
        7.1.5. 结构
        7.1.6. 表皮材料与构造
    7.2. 规模功能与交通流线
        7.2.1. 建筑规模及技术指标
        7.2.2. 建筑交通流线
    7.3. 方案设计图纸
        7.3.1. 总平面图
        7.3.2. 整体鸟瞰
        7.3.3. 各层平面
        7.3.4. 立面图
        7.3.5. 剖面图
    7.4. 方案重点空间设计效果分析
        7.4.1. 方案剖透视空间分析
        7.4.2. 入口及门厅公共空间
        7.4.3. 两“庭院”空间
        7.4.4. 建筑C段开放展廊
        7.4.5. 首层北向空间
        7.4.6. 展览空间
    7.5. 小结
8 结语
    8.1. 课题研究结论
    8.2. 研究内容的不足及后续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3)康师尧花鸟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艺坛行舟——康师尧的艺术人生
    2.1 读书求艺的早年岁月
    2.2 结缘“长安画派”的探索变革期
    2.3 “文革淬炼”期
    2.4 回归升华期
第三章 坚守本我——康师尧的艺术思想
    3.1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生活中锤炼艺术
        3.1.1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3.1.2 扎根到生活里去
        3.1.3 关于写生的问题
    3.2 在继承与借鉴中创造、革新
        3.2.1 如何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3.2.2 关于临摹的态度
        3.2.3 坚守文人传统的原因
第四章 画如其人——康师尧花鸟画的创新
    4.1 内在思想的改造——辩证的花鸟画观
        4.1.1 画花如画人
        4.1.2 主观因素的强调
        4.1.3 在共性与个性之间寻求统一
    4.2 外在表现形式的革新
        4.2.1 表现题材、内容的转变
        4.2.2 艺术语言与技法的继承、革新
第五章 春蚕吐丝放光华——康师尧的艺术贡献与影响
    5.1 康师尧的花鸟画艺术对“长安画派”的影响
    5.2 康师尧的个人修养对后继者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长安画派”花鸟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产生和发展
    2.1 孕育探索期
    2.2 发展成熟期
    2.3 创新繁荣期
第三章 “长安画派”花鸟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3.1 自然人文
    3.2 时代背景
    3.3 性格特征
    3.4 姊妹艺术
第四章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艺术思想
    4.1 以形写神——生活再现
        4.1.1 物为画之本我为画之神
        4.1.2 形不克神神不离形
        4.1.3 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
    4.2 以神造型——精神表现
        4.2.1 以形求神则神微以神造型则显神
        4.2.2 先神而后形由形而后神
        4.2.3 不似之似当似之
第五章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论中国画家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当前研究的现状
    1.3 选题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1.6 创新点
    1.7 未尽事宜
    1.8 相关说明
第二章 性格、风格与绘画风格的概念
    2.1 性格的定义、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性格的意义
        2.1.1 性格的定义
        2.1.2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2.1.3 性格的意义
    2.2 风格的定义、风格理论的发展
        2.2.1 风格的定义
        2.2.2 风格理论的发展
    2.3 绘画风格的概念
第三章 影响画家绘画风格的性格因素
    3.1 人文环境因素
        3.1.1 先秦两汉时期
        3.1.2 魏晋南北朝
        3.1.3 唐代
        3.1.4 宋代
        3.1.5 元明清
        3.1.6 近代
        3.1.7 当代
    3.2 时代性格影响下的时代风格
        3.2.1 先秦两汉时期
        3.2.2 魏晋南北朝
        3.2.3 隋唐五代
        3.2.4 宋代
        3.2.5 元明清
        3.2.6 近现代
        3.2.7 当代
    3.3 地域性格影响画家的风格
        3.3.1 地域性格的定义
        3.3.2 地域性格影响下的画派风格
        3.3.3 地域改变带来的风格变化
        3.3.4 李唐的风格转变
        3.3.5 徐悲鸿的风格转变
        3.3.6 刘新华的思乡爱国情结
    3.4 家庭影响画家的性格
        3.4.1 教育的意义
        3.4.2 家庭境况
        3.4.3 家庭教育态度
        3.4.4 家庭气氛
        3.4.5 童年情结
        3.4.6 绘画世家
    3.5 学校教育塑造画家的性格
        3.5.1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
        3.5.2 当代的学校教育
        3.5.3 学校教育的利弊
    3.6 社会活动
        3.6.1 社会活动的意义
        3.6.2 人生经历与绘画风格转变
        3.6.3 陈洪绶怪诞人物造型的社会因素
        3.6.4 跌宕人生对李孝萱画风的影响
    3.7 绘画天赋
        3.7.1 绘画天赋的意义
        3.7.2 大脑中枢的审美功能
        3.7.3 神思审美思维
        3.7.4 石鲁癫狂中的艺术造像
        3.7.5 审美直觉
        3.7.6 绘画天赋与遗传
        3.7.7 绘画天赋的差异
    3.8 画家气质
        3.8.1 气质的含义
        3.8.2 气质的动力特征
        3.8.3 气质学说的演变
        3.8.4 画家气质类型与风格特征
        3.8.5 躁狂抑郁气质的悲观世界
        3.8.6 何家英综合气质在绘画中的体现
第四章 性格在绘画过程中的体现及其对绘画风格的潜在心理影响
    4.1 审美需要是画家绘画的动机
        4.1.1 审美需要的含义
        4.1.2“天生我才”的徐渭
    4.2 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性格影响画家的选材
        4.2.1 审美的目的性
        4.2.2 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4.2.3 谢环的选材心理
        4.2.4 唐寅的选材心理
        4.2.5 石涛“残花情结”的心理含义
    4.3 酝酿感悟的过程中,性格影响画家的思维形式
        4.3.1 潜意识中本我的暴露
        4.3.2 图解潜意识的运动规律
        4.3.3 图解潜意识的斗争
        4.3.4 图解画家潜意识的演绎发展
        4.3.5 艺术“灵感”
        4.3.6 从潜意识角度分析陈洪绶的《花鸟草虫图》
    4.4 理智性格酝酿感悟的逻辑性
        4.4.1 理性性格画家的风格特点
        4.4.2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理性因素
    4.5 感性性格酝酿感悟的非逻辑性
        4.5.1 感性性格画家的风格特点
        4.5.2 八大山人绘画中的非逻辑因素
    4.6 绘画表现的过程中,性格影响画家的审美行为
        4.6.1 不同性格的审美行为差异
        4.6.2 审美动作改变时的绘画表现
        4.6.3 以美酒作为润笔的画家
        4.6.4 傅抱石“抱石皴”风格的动作审美
第五章 性格与绘画风格相囿的辨析
    5.1“画如其人”的推测
    5.2 性格的外部形象—人格面具掩盖真实的性格
        5.2.1“人格面具”
        5.2.2 画家“人格面具”是一种修养、学养的表现
        5.2.3 秦桧“因人废字”
        5.2.4 带着“面具”的“红光亮”绘画风格
    5.3 性格的内部形象—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显出相反的性格
        5.3.1“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塑造性格内部形象
        5.3.2 张萱、周昉的女性化内部性格倾向
        5.3.3 管道升的男性化内部性格倾向
        5.3.4 清代“常州画派”女性画家的男性内部性格倾向
        5.3.5 古代“名妓”画家的男性内部性格倾向
    5.4 维护身体机能恢复平衡的风格
        5.4.1 图解“压抑性格造成的极端爆发”形成的风格
        5.4.2 图解“紧张的机体需要休息”形成的风格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图片来源
图表来源
致谢
附:个人部分绘画作品

(7)拓展与深入——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论文摘编
    “岭南画派在上海”个案研究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去中心化”问题
    字体与国家
    “发扬国光”行动:从私人收藏家到公共美术馆
    特列季亚科夫肖像画廊中的历史图景
    中日吸收西方油画比较研究
    “长安画派”研究综述

(8)石鲁晚年艺术语言的因变与实验性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造型“因变”特点
    (一) 受黑白木刻和画像砖、石的影响, 对造型自觉的归纳
    (二) 在其书法笔意造型 (即笔的形态) 的基础上, 生发出
二、笔墨语言的实验性
三、形式构成的自觉与创造

(9)“长安画派”花鸟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产生和发展
    2.1 孕育探索阶段
        2.1.1 “长安画派”之前陕西花鸟画的格局
        2.1.2 20世纪中期
    2.2 成熟提高阶段
    2.3 创新繁荣阶段
第3章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艺术风格
    3.1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主体特征
        3.1.1 缘发生活写意自然的创作理念
        3.1.2 沉雄浑厚旷达清逸的审美诉求
        3.1.3 诗意盎然情境交融的意蕴境界
        3.1.4 笔趣生动书法用笔的语汇表达
    3.2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审美思想
    3.3 “长安画派”花鸟画的表现内容
        3.3.1 传统文人画的表现题材
        3.3.2 乡土化、生活化的表现题材
    3.4 代表画家的笔墨分析
        3.4.1 石鲁
        3.4.2 方济众
        3.4.3 何海霞
        3.4.4 康师尧
第4章 “长安画派”花鸟画艺术风格的成因探索
    4.1 地域人文的影响
        4.1.1 关陕地区的地域风貌及文化性格的影响
        4.1.2 关陕地区艺术生态的影响
    4.2 时代风貌的影响
    4.3 心理性格的影响
    4.4 姊妹艺术的影响
第5章 对当代花鸟画的影响与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论石鲁绘画中的“窗” ——一种拉康理论视野下的作品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缘起—回溯弗洛伊德理论视角下的石鲁研究
    二 “窗”的概念及其内涵
    三 引导视觉移动的"视觉路径"
第一章 回到原点的“窗”—石鲁1959年之前的艺术
    第一节 木刻版画作品中的“窗”的四种形态
        一 作为屏幕的“窗”
        二 引导目光往返的“窗”
        三 返射目光的“窗”
        四 "视觉路径"的形成
    第二节 "新年画"作品中人物的目光
        一 目光的相遇
        二 目光的转移
    小结
第二章 幻象之“窗”—石鲁1959年~1964年的绘画
    第一节 目光的返射
        一 “窗”的突出
        二 “窗”的目光返射
    第二节 领袖的目光
        一 “领袖像”
        二 领袖目光的转移
    小结
第三章 “窗”边框的消失—石鲁1965~1970年的绘画
    第一节 桑山诗话
        一 “窗”的失衡
        二 “窗”所表现出的"症候"
    第二节 "印度组画"
        一 边框的放大与破裂
        二 “窗”的消失
    小结
第四章 对象a重返之“窗”—石鲁1971年之后的艺术
    第一节 “窗”的重启
        一 “窗”形象的重返
        二、 女性形象
    第二节 “窗”的变化
        一 新的自我指涉
        二 由“窗”向"网"的发展
    小结
结语
附表:石鲁绘画作品一览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狂怪求理 凶戾求和──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长安画派艺术价值:基于艺术品价格的研究[D]. 王曼利. 西北大学, 2019(04)
  • [2]石鲁美术馆 ——西北大学老图书馆改造设计研究[D]. 瞿思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3]康师尧花鸟画研究[D]. 汤琳. 西北大学, 2016(04)
  • [4]“长安画派”花鸟画研究[D]. 马志超. 西北大学, 2016(04)
  • [5]论中国画家性格与绘画风格的关系[D]. 于栋华. 天津大学, 2016(12)
  • [6]石鲁致亚明信札[J]. 焦东雪. 中华书画家, 2014(10)
  • [7]拓展与深入——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综述[J]. 毛翔宇.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3(01)
  • [8]石鲁晚年艺术语言的因变与实验性探析[J]. 杨树文. 大众文艺, 2012(09)
  • [9]“长安画派”花鸟画研究[D]. 王鑫.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2)
  • [10]论石鲁绘画中的“窗” ——一种拉康理论视野下的作品解读[D]. 林宸胄.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05)

标签:;  ;  ;  ;  ;  

疯狂求理,凶猛求平安——石鲁晚期书画艺术评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