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密勒的悲剧观与其杰作《推销员之死》

阿瑟·密勒的悲剧观与其杰作《推销员之死》

论文摘要

悲剧是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戏剧形式。多年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帝王将相才可以做悲剧的主人公。他们往往由于自身的缺陷或不足,身陷厄运,从而酿成悲剧乃至毁灭。因为悲剧历来不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所以“悲剧”的头衔也轻易不被授予描写一般人的作品上。甚至有人认为,在缺少显赫人物和帝王贵族的今天,悲剧这一形式正在走向死亡。美国乃至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现代剧作家阿瑟·密勒,凭借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和非凡的洞察力,在其著名的“悲剧与普通人”和“《阿瑟密勒戏剧集》引言”等理论作品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现代悲剧观,认为悲剧形式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他打破了传统悲剧的僵化模式,更加实用地而不是理论化地发展了悲剧形式,主张没有显赫地位的小人物同样适合作悲剧人物。密勒独具建树的悲剧理论,在其杰作《推销员之死》中的到了完美的诠释。《推》剧被认为是战后美国最伟大的悲剧,它以普通人威利·娄曼为主人公,通过描写威利一家的痛苦冲突,表现了战后美国神话所承诺的成功梦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抨击了美国社会扭曲的价值观。威利的命运就是大众命运的缩影,威利的悲剧即是普通人的悲剧。通过《推》剧,密勒对社会提出了质疑,同时证明了最感人的悲剧往往存在于小人物的普通生活中。本论文以密勒的杰作《推销员之死》为实例,详细阐述了密勒的悲剧理论及其独到之处。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密勒的悲剧观,详细对比了古典悲剧理论与密勒悲剧观的不同之处。在古典悲剧中,悲剧主人公出身高贵,常因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导致悲剧的发生。悲剧人物通过经历命运的衰败和克服自身的缺陷,最终得到感情的陶冶和精神的净化。因传统悲剧将描写对象限制在显贵阶层,所以在缺少国王和大臣的今天,有人认为悲剧已无法再现往日辉煌。密勒却不这样认为。他打破了传统的僵化模式,主张小人物同样可以做悲剧人物。密勒认为不应将人物的悲剧身份和社会地位混为一谈。拘泥于人物的贵族地位,只是抓住了悲剧的外在形式而已。悲剧应着眼于人物命运的改变。“当我们面临一个人在必要时准备牺牲生命去保卫个人尊严的时候,他会唤起我们的悲剧感”。同时,密勒没有认同传统意义上主人公自身“悲剧瑕疵”的含义,认为所谓的“瑕疵”,不过是悲剧人物在面临身份及合理的社会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不顺从、不屈服的能动作用。人物的悲剧是其要求正确评价自身价值的冲动所带来的结果。其悲剧结局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邪恶,个人的悲剧实质上是社会的悲剧。密勒悲剧理论的另一独到之处在于对“悲剧性胜利”的阐述,主张悲剧中蕴含着乐观和希望,悲剧的最终结局“加强了旁观者所持有的关于人类的最光明的一面的认识”。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威利是个的商品推销员,他是美国梦的信奉者和受害者,深信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发财。他肤浅地相信“个人魅力”和“讨人喜欢”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并把这一错误信念灌输给了两个儿子。他以是否取得财富上的成功作为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他毕生的梦想是让自己和儿子成为大人物,获得美国梦所承诺的物质财富。但在其脱离实际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他和儿子都成了失败者。但是威利不肯承认这一事实,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杀的方式,以挽回自己的尊严。威利的悲剧是美国梦下普通人的悲剧。第三章论述了造成威利悲剧的主观原因。他的悲剧根源在于其错误的价值观。他深信美国梦所许诺的人人成功、发财的神话,坚持人生的价值来自于社会的认可和财富的积累,并欣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人生。当他在长年辛苦工作之后被雇主无情解雇时,当他意识到未能实现自己所确立的人生目标时,他无法接受失败的现实,决定“出售”自己的生命,让儿子比夫开拓自己的事业,挽回自身的尊严,证明自身的价值,并实现自己追求一生而未果的成功梦想。威利不甘心接受失败的命运,毅然放弃了生命来寻求社会的认可。此外,错误的选择了有悖于天性的职业,和没有意识到家人所给与的无私的爱,也是导致威利不幸人生的重要原因,两者和其缺乏正确地人生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四章着重剖析了酿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因素。密勒认为,社会因素是酿成人物厄运的决定因素,认为“社会是人组成的,人寓于社会之中”,只有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的检验,才能找出产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体现了社会命运,社会的冲突势必造成个人的冲突。人物的悲剧反映了社会上恶势力的存在。威利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美国梦所宣讲的神话,笃信个人魅力的作用,并花费一生心血去追求。但这个神话却是毁灭性的。它所倡导的信念不是慰籍人类的疑虑和不安,而是无视人性和人的情感需要的。威利所作的一切都带有社会标签,他满怀信心和希望地踏入社会,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果,以失败告终,并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威利成了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美国社会的牺牲品,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命运的真实写照。第五章分析了密勒的“悲剧性胜利”在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通常悲剧被认为是悲观的,但在密勒的悲剧中,却蕴含着乐观和希望。通过用自己的生命换来2万美金,威利不但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挽回了所需要的尊严,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为儿子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他的死不是无目的的牺牲和逃避,而是为了对亲人的爱,是为了儿子献出了生命。在这里,父亲的角色最终赢得了推销员的角色。剧中,威利为了人生追求矢志不渝,乃至献出了生命,他对信念的执著也给观众带来的巨大的希望。道义取得了胜利,死亡成为勇敢的象征,人与动物在死亡上的本质区别在此得到了见证。这就是悲剧性胜利的所在。密勒深信,悲剧是描述人类为幸福而奋斗的最精确的形式。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他拓展、完善了传统的悲剧理论,使这一形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使悲剧这门艺术再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为人类了解自身、发展自身提供了有利的文学手段。

论文目录

  • Abstract(in English)
  • Abstract(in Chinese)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Arthur Miller's Theory of Tragedy
  • 1.1 A Common Man as a Tragic Hero
  • 1.2 The Tragic Elements on Both Personal Side and Social Side
  • 1.3 The Sense of Tragic Victory
  • Chapter Two Willy Loman's Tragedy:A Little Man's Tragedy
  • 2.1 Willy Loman-Failure as a Salesman
  • 2.2 Willy Loman-Failure as a Father
  • Chapter Three Tragic Elements on the Personal Side
  • 3.1 The Tragic Flaw of the Protagonist
  • 3.2 Other Tragic Elements on Personal Side
  • Chapter Four Tragic Elements on the Social Side
  • 4.1 Willy's Tragedy:A Tragedy of the Society
  • 4.2 Willy:A Victim of the American Dream
  • Chapter Five Tragic Victory in the Death of the Protagonist
  • 5.1 Miller's Views about Tragic Victory
  • 5.2 The Death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Pla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Publication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阿瑟·密勒的悲剧观与其杰作《推销员之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