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文化 ——“苦文化”与“酷文化”互动生成的初中生亚文化研究

第三种文化 ——“苦文化”与“酷文化”互动生成的初中生亚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文化像流行文化这样如此迅速、广泛地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真正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强势文化。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与工作、就业、职业训练之间的紧密关联,构成“文凭社会’’的全球镜像,并彻底型塑了学校制度文化。当流行文化越过学校的围墙,与学校制度文化相遇在学校场域的时候,初中生是如何在两种文化下生存的问题便凸现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立足于初中生的视角,学校制度文化可以被描述为是一种“苦文化”,流行文化则可以被描述为是一种“酷文化”。于是本研究的问题便被聚焦为:在“苦文化”与“酷文化”的碰撞中,初中生型塑了何种亚文化?本文将“苦文化”界说为第一种文化,将“酷文化”界说为第二种文化,将初中生型塑的亚文化界定为第三种文化。本文的研究视角选取了阿切尔的文化二元主义分析框架,并借鉴其形态生成之观点,试图整合解释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论,力求将对学生文化现象的理解、诠释与求证置于二元分析的理论框架中予以分析。本文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涉及到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前期研究之成果,并对以往学生亚文化或流行文化的单一研究视角提出质疑。第二章探寻了阿切尔的文化二元主义分析框架以及形态生成的观点,论证了该理论对本研究的适切性,并对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章论证了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在学校场域中凸显的主导地位,并描摹了初中生对两种文化之“苦”与“酷”的心理感受。运用阿切尔的二元分析框架,对“苦文化”与“酷文化”在文化系统的逻辑一致性与社会一文化层面的互动关系一致性水平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两种文化构成了竞争互斥的文化形势,这一结果必然带来新文化的产生。第四章求证了两种文化互动生成后的第三种文化现象。分别选取自我认知、价值取向、规范建构、情绪表达、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等六个文化要素进行文化分析,通过现象诠释,呈现了在竞争互斥的文化形势下,经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后所展现的初中生这种新的亚文化现象。第五章归纳提炼出第三种文化现象的特质,分析了第三种文化的“空轴”性质,并讨论了第三种文化现象所呈现出来的教育隐忧。本文的研究结果是:1.“苦文化”规限着初中生在校的生活方式,其角色之紧张与压抑、价值之单一与高远、规范之强制与负荷之重,让初中生觉得“苦不堪言”。2.“酷文化”为初中生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初中生在其中释放着自我、宣泄着情绪、挑战权威并获得充分的娱乐与放松。这一切,让初中生感到一种“张扬的酷”。3.学校场域中,“苦文化”与“酷文化”构成初中生面对的两大强势文化,文化间的冲突形成了竞争互斥的文化形势。这种文化形势必然促使师生、生生互动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一第三种文化。4.初中生第三种文化表现为:自我的迷失、价值的短期效应、规范的任意颠覆、情感的无忌宣泄、多套话语系统、思维定型与惰性化。本文的结论:1.第三种文化已构成初中生群体亚文化的主要形态。2.第三种文化的特质可归纳为“空轴文化”,即在自我、规范、价值等文化核心要素方面缺乏支点的一种文化。3.由第三种文化现象所折射出的教育隐忧有三:一是学校制度文化主控地位岌岌可危;二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身份逐渐淡化;三是信任体系与公共领域发生转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前期文献分析
  • 第一节 迷失在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
  • 一、流行文化成为主要的文化景观
  • 二、青少年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角
  • 第二节 流行文化在学校中的强势表达与问题浮现
  • 一、流行文化在学校中的强势表达
  • 二、流行文化初步探寻后的重重困惑
  • 三、流行文化现象引发对文化间张力的关注
  • 第三节 学生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一、学生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研究的源起与演进
  • 二、学生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两种文化互动下的第三种文化
  • 一、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 二、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从二元分析视角看第三种文化的形态生成
  • 一、学生亚文化分析框架重新厘定的必要性
  • 二、阿切尔文化分析理论要点解读
  • 三、借鉴的初中生亚文化分析框架
  • 第三节 研究的设计及其相关方法论问题
  • 一、研究对象的转向说明
  • 二、研究方法论的选择
  • 三、研究的具体方法与实施
  • 第四节 研究的场域问题
  • 一、问题解读的宏观背景场域
  • 二、问题发生的中观场域
  • 三、问题出现的微观场域
  • 第三章 “苦文化”与“酷文化”相遇在学校场域
  • 第一节 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主导地位之分析
  • 一、现代性制度促成了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两大强势文化
  • 二、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对初中生日常生活的调控
  • 第二节 “苦”与“酷”之感受实录
  • 一、品味第一种文化之“苦”
  • 二、感受第二种文化之“酷”
  • 第三节 “苦文化”与“酷文化”核心要素间的逻辑冲突
  • 一、自我的张与弛
  • 二、价值取向上的虚与实
  • 三、规范的收与放
  • 四、负荷的大与小
  • 第四节 “苦文化”与“酷文化”行动者间的权力较量
  • 一、教师在“苦文化”中的优势地位
  • 二、“酷文化”中师生话语权的倒置
  • 第五节 学校场域中,文化形势与变迁之分析
  • 一、文化形式之分析
  • 二、文化变迁之分析
  • 第四章 第三种文化的形态生成
  • 第一节 自我在动态的角色扮演中的迷失
  • 一、“自我”内涵的揭示
  • 二、藏起另一个我
  • 三、虚幻角色中丰富而矛盾的自我
  • 四、被本我与超我覆盖的自我
  • 第二节 价值在变动的趣味追求中的功能实用化
  • 一、初中生的文化趣味
  • 二、最新的就是最好的
  • 三、“放松”最需要
  • 四、信任偏向同伴、电视和网络
  • 五、明星崇拜的多样、多变
  • 第三节 规范在夹缝中的生成与建构
  • 一、规范的躲避
  • 二、规范的修改
  • 三、规范的颠覆
  • 第四节 情感在角色冲突中的释放
  • 一、“苦文化”极力维护的“团结友爱”
  • 二、一个优秀生被爱情包围的流行文化世界
  • 三、爱情之门是开是关?
  • 三、流行打造的友情实用而脆弱
  • 四、刻意打造的另类亲情
  • 第五节 语言在多重表达需要中的切换
  • 一、宣泄、嘲讽表达心境
  • 二、火星文随心所欲
  • 三、流行话语对正规语言的挑衅
  • 四、调侃、嘻哈成为交流风格
  • 第六节 思维在双重规限下的定型化
  • 一、思维的固着化
  • 二、思考的浅表化
  • 三、思辨的惰性化
  • 第五章 第三种文化的轴心与教育隐忧
  • 第一节 第三种文化的轴心
  • 一、关于文化轴心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
  • 二、第三种文化—空轴文化
  • 第二节 教育的隐忧
  •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主控地位岌岌可危
  • 二、教师的道德权威身份逐渐淡化
  • 三、信任体系与公共领域的转移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一 小学生流行文化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生流行文化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初中生学校生活主观感受问卷(联想造句)
  • 附录四 初中生深度沟通对象选择调查表
  • 附录五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附录六 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
  • 附录七 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细则(BH中学)
  • 附录八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父亲职业地位关系分析表
  • 附录九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母亲职业地位关系分析表
  • 附录十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不同学校关系分析表
  • 附录十一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性别关系分析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第三种文化 ——“苦文化”与“酷文化”互动生成的初中生亚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