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政治知识化与现代政治的成长——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外政治制度
作者: 何历宇
导师: 曹沛霖
关键词: 政治知识化,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成长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政治知识化这个视角,考察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成长的基本过程,揭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政治知识化过程的紧密联系。所谓政治知识化,指的是现代政治的知识建构性与知识积累性。 第一章是导论。本章通过总结现代西方主流政治学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轨迹以及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提出政治知识化是考察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视角。民主政治是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主体的知识基础,现代政治发展是不可理解的。本章还考察了政治知识的特点以及政治知识化的主要内容,指出政治知识具有经验性和规范性两重属性。政治知识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科学化中的学科发展、制度建构中的知识转化、政治教育中的知识传播、价值提炼中的理想提升四个主要环节。 第二章考察了政治知识化何以可能的条件。首先,政治领域成为可认知的对象是政治知识化的前提条件。没有主客体的对立,事物不能成为对象化的存在,任何知识都不可能产生和发展。政治领域也是如此。从直接的思维机制上说,现代主权观念产生的主权与治权的分离为政治对象化提供了条件。人民主权观念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最高权力的归属问题,为探讨政权运行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公共空间,为政治治理积累经验消除了专制权力的根本障碍。从社会条件看,现代主权与治权分离的基础存在于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分离。由于政治与经济的分离,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需要政治上的代理人。代理的风险以及对代理人的监督和控制促进了现代政治的公开性、透明化,为政治知识化提供了认识前提。 其次,理性化是政治知识化的动力机制。现代政治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制约欲望使得现代政治行为趋于理性化,利益内涵的演变也在不断推动政治知识的发展。在近代西方,由于马基雅维里区别了政治与道德,第一次把政治建立在现实的利益基础上,被看成是现代政治学的开创者。利益原则就是承认个人利益的合法性,用现实主义的眼光打量政治生活。利益原则也被看成是人性恶的另一种表述。人性恶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理论假设,也是促进西方政治学繁荣的基本理念。 再次,现代政治的社会化为政治知识化提供了坚实的主体基础。传统政治形态政治知识化机制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主体狭窄,仅仅局限于极少数政治精英人物,加之政治知识的传播受到严格限制,政治领域几乎是一个研究的禁区。因此,一旦遇到社会动荡或者改朝换代的情况,政治知识的积累就会中断甚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政治知识化:考察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视角
第一节 理论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西方主流政治学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轨迹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概述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基本思路
一、政治知识
二、政治知识化
三、本文的基本思路
四、本文的论证方法
第二章 政治知识化何以可能
第一节 对象化:政治知识化的认识前提
一、主权与治权分离:政治对象化的思维机制
二、政治与经济分离:政治对象化的社会条件
第二节 理性化:政治知识化的动力机制
一、政治与道德分离:政治知识化的逻辑起点
二、利益制约欲望:现代政治行为的理性化
第三节 社会化:政治知识化的主体基础
一、市民社会的成长:社会作为政治知识化的主体
二、代议制民主:政治社会化的制度机制
第三章 民族国家的成长:政治科学化与学科发展
第一节 从身份到契约:政治科学化与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从情感到利益:现代社会关系联结基础的转变
二、社会契约论: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石
第二节 权力与知识的广泛结盟:知识生产与学科发展
一、知识与权力结盟:现代社会控制方式的确立
二、从社会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权力生产与知识生产
三、现代民族国家与政治学学科发展
第四章 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知识转化与创新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向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化
一、制度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二、人民主权原理及其基本制度
三、代议制原理及其基本制度
四、分权制衡原理及其基本制度
五、法治原理及其基本制度
第二节 政治知识在现代民主制度创设中的作用
一、民主价值的知识化是建构民主制度的前提
二、知识积累与经验的结合是制度生成的中介
三、政治知识再创造是民主制度巩固的关键
第三节 政治知识在民主制度运作及改进过程中的作用
一、制度损耗与政治知识的补充
二、制度改进与政治知识的发展
第四节 政治知识对克服现代民主制度异化的意义
一、制度精神与制度异化
二、克服制度异化:规范与经验的互动
第五章 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政治教育与知识传播
第一节 理性化:现代公民文化的基本特点
一、从共和与道德到民主与科学
二、理性化:现代公民文化的基本特点
三、公民教育:政治学的基本使命
第二节 政治教育与政治知识传播的基本途径
一、引导社会思潮: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二、媒体与法律共同体:政治教育依赖的重要主体
三、学校教育:政治教育基础性工程
四、公民政治参与:政治教育的根本保障
第六章 现代民主政治的价值基础:哲学批判与理想提升
第一节 价值危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困境
一、官僚制失范:政治制度化的困惑
二、精英政治:程序民主无法绕过的暗礁
三、价值中立:现代西方主流政治学的困境
第二节 价值关怀:政治哲学的使命
一、唤醒政治意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二、重塑公民德性:新共和主义对公民社会的复兴
三、关注政治正义:罗尔斯与政治哲学的复兴
四、重构现代政治:哈贝马斯与吉登斯对政治哲学的贡献
第七章 政治知识化的两重性及其限度
第一节 政治知识化的两重性
一、政治知识化促进和巩固了现代民主政治
二、政治知识化对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消极后果
第二节 政治的特性与政治知识化的限度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解构、友爱与未来民主[D]. 曹丽新.黑龙江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 胡位钧.复旦大学2003
- [2].社区民主: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解读[D]. 朱志忠.复旦大学2004
- [3].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逻辑[D]. 张熹珂.复旦大学2004
- [4].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民主[D]. 牟宗艳.中共中央党校2005
- [5].专制与秩序[D]. 方卿.复旦大学2005
- [6].组织资本与政党延续[D]. 郑长忠.复旦大学2005
- [7].民主条件下的政治冲突理论研究[D]. 宋衍涛.吉林大学2006
- [8].中国形态协商民主的成长[D]. 袁峰.复旦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