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班级生命教育
重庆市渝北区实验中学401120
“老师,您……您……一定要为我保密……我……怀……孕……了,我该怎么办?”她抽泣着,战战兢兢地对我说。那年,我是班主任,我20岁,她16岁。1999年,我在一所乡中学任教。那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我刚满20岁,任初三(3)班班主任工作。年级轻轻的我,满腔热忱,满眼都是孩子们的欢笑,工作起来干劲十足。我和学生的年龄比较接近,他们都信任我、喜欢我这个大姐姐般的班主任,我也有着年轻教师无限的朝气,对工作有着无限的憧憬,我全身心投入到了初三(3)班班集体中,感觉生活到处充满了阳光。
这些孩子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每次上课前我都要求快速清点人数,如果谁有缺堂,考勤委员会及时向我汇报。虽然初出茅庐,但我知道,学生安全很重要。那天,上课铃声响了,所有的同学迅速跑入教室,等候着上课。班上的女生小恬却从教室跑出去,径直跑去了厕所。我不免嘀咕了句:怎么搞的,上课还去厕所?下课以后,有班干部跟我反映,小恬最近两天都这样,都是打了上课铃才去厕所。
本来没太在意,这下我觉得可能事出有因。于是我把小恬叫到了办公室。“怎么回事?同学和老师都反映,你每次都是上课铃响才去厕所,是身体哪里不舒服吗?”小恬低着头,不敢看我,轻轻摇了摇头。我越发感到奇怪了:“这样会影响班级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你的学习呀!”我也不能严厉地责备她,只能旁敲侧击。她还是不吱声,牙齿紧紧咬着嘴唇,脸涨得通红,眼睛里禁不住噙满了泪水。“老师”她顿了顿,欲言又止。“小恬,你相信老师吗?你有什么话可以跟我说呀!”我有意地压低了声音,尽量温和地问她。
一阵沉默……再沉默……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她不断地揉捏着衣角,嘴唇已被咬出了深深的牙齿印。她紧张地环顾了四周,确认没人后,“老师,您……您……一定要为我保密……我……怀……孕……了,我该怎么办?”她抽泣着,战战兢兢地对我说。我一下懵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作为班主任,班里出现这样让人难以启齿的事,如同晴天霹雳,我该怎么办,我能怎么办?天知道,我才刚刚20岁,我该如何处理?我心中纯洁如雪莲花的初三(3)班,岂不是要毁在小恬的手里?
我强压住自己的火气,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尴尬。
“你怎么知道?”
“我例假都一个月没来了。”
“可是……可是……是谁呢?”
“我表哥”天哪,太乱了。
“怎么可能?”我都语无伦次了。“什么时候?”
“上个月,我外婆去世了。”她已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大声哭了起来——外婆去世的伤痛远比不上这件事对她的伤害了,我绝望地想。
“外婆做法事的晚上,亲戚朋友在一起打地铺,我正好挤着我表哥睡了。”
“很多人一起打地铺”,我突然觉得很蹊跷,“你们就只是挨着睡了而已?没做其他事吗?”
“啊,没有。”她惊慌失措:“老师,我害怕极了。我现在吃饭没胃口,肚子也胀胀的,肯定是怀孕了,我该怎么办?”
一场虚惊,原来是外婆去世后,小恬因思念外婆,影响了休息,精神和身体都不太好,小女孩本来例假就不规律,就没有按时来;加上那晚和表哥一起睡地铺,小女孩误以为自己怀孕了。感谢老天,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
事后,我在班上适时开展了青春期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了他们自己的身体,了解了生命的由来,还让他们自己讨论早恋的危害。我看到,在慷慨陈词和欢声笑语中,懵懂的小女孩释怀了,对青春好奇的同学们变得更加乖巧、更加懂事了。青春是蓝色的,富于幻想;青春是绿色的,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青春是红色的,充满希望;青春是白色的,洁白无暇;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是一支动听的歌,但青春也是懵懂、稚嫩的。青春路上,我们谁都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有过无助。在这条路上,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同甘共苦,一起成长。18年过去了,当年初三(3)班的孩子们都已工作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当年的那个傻傻的小女生已经成家立业,不知她们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懵懂和无知。时隔多年,我仍然觉得那是必要的,因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加关爱自己、关心他人,让班集体和谐美丽、温暖如春!
反思:科技发达的今天,网络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成长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又都趋于保守,父母借口忙于工作,对子女关心甚少。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他们无知、好奇,缺乏青春期知识,造成青春期的尴尬是小事,如果对他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大到误入歧途,自毁前程。保持良好社会习俗,创建健康文化环境,是给青少年提供的外界保护。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才是对自己最有效的保护。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性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责无旁贷。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不一定集中灌输,不一定每天说教,应该以人为本,平等交流;真正从感情上去关心学生,让青少年自己来思考、讨论和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顺利、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班集体是一个班,它更应该是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同学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能体会到家的关怀;能和家里的人互诉衷肠,解决烦心事;能和家人一起欢笑,一起感动。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才能培育出创造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一个个小天才!